APP下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8-05-08刘晓宇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修身齐家核心价值观

刘晓宇

摘 要:部编版新教材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是遵循个体与自我、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这一主线的。新编语文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尤其是在文言文的选择上,契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标准,遵循中国传统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42-02

新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礼记·大学》中也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身正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部编版语文教材在核心价值观培养这个维度上,也正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标准来完成课程编排的。这一点在优秀文言文的选用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文注重经典性、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而且难度适中,适合初中这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

一、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来说,七、八年级的学生重在修身

七年级所选文言文注重品格的形成熏陶,尤其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即上文所说的修身方面的培养。编者为七年级新生选取了这样一些文言文:七年级上册选录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这样一些篇幅短小,但极富教育意义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中记录了魏晋时代一些关于儿童的智慧故事。编者的意图是要通过本文让学生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同时也告诉学生,儿童的聪慧机敏天赋固然重要,但学习必不可少,家庭熏陶更是重中之重。《〈论语〉十二章》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七年级语文教材所选的各篇文章有的谈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经典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狄百瑞说,“《论语》所论及的是人类共同的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接受程度,《〈论语〉十二章》均为《论语》中的短章,从需掌握的文言知识来说,相对简单。这样就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适当的学习策略,也有益于思想品德的培养。《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这是诸葛亮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说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当今社会有各种诱惑、各种干扰,对学生来说,如何做到立定志向、专心向学是一个大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虽然有些内容初一的孩子未必全能领悟,但读了这篇文章,可以在他们的内心埋下一颗宁静淡泊的种子,对他们的未来会有益处。《狼》这篇课文编排在“生命之趣”这个单元中。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说,《狼》这篇课文,同样具有教育意义。《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这些古老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这两则寓言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于启迪。

七年级下册所选的文言文有《孙权劝学》《木兰诗》《短文两篇》《河中石兽》,这些文言文有的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的在性格品质方面给予指导,有的则从思考方法方面给予学生借鉴。从这个角度来说,七年级所选文言文,侧重品格的形成熏陶,致力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以及学会如何学习,即注重修身,关注的是个体与自我。

二、从八年级开始,文言文所承载的语文素养的比例开始增加,但仍注重对学生品格的熏陶

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编者为我们选了这样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三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其中《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被编在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均以精练的文字描绘了或优美或空灵或清新的山水景物,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获得美感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陶弘景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苏东坡于被贬中自嘲自慰——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夜游赏月,将人生的挫折转化为审美的机缘,这些无不启示学生——尘世充满喧嚣与忙乱,紧张的学习之余走进自然会怡情悦目,净化心灵,这何尝不是个体与自然关系的最好体现!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这几篇课文被编在一个单元。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富贵不能淫》是孟子借与景春的对话,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这两篇都是孟子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愚公移山》,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著;而《周亚夫军细柳》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文言文所传达出的精神并不只属于过去某一个时代,在今天仍有其价值和意义,比如,大丈夫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下册选择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沈复的《海国记》(节选)《〈庄子〉故事两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马说》。其中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海国记》(节选)这三篇文言文被放在一个单元。《桃花源记》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小石潭记》这篇文章的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把小石潭和小石潭周围景物描写的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同时借景抒情,把作者被贬后痛苦、郁闷、悲凉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在本文中,自然是人最好的陪伴,人是自然之美的欣赏者。《海国记》 (节选)为清代文学家沈复所写的见闻类书籍。1808年,朝廷下旨册封琉球国王,派遣齐鲲为正使,费锡章为副使,沈复作为太史的“司笔砚”也一同前往。后来,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中记述了大清使团此行中途经钓鱼岛的见闻,本是作文自娱,却无意间反映了200年前国家疆界的真相,即中国人发现钓鱼岛,比日本人早了76年,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时隔百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些人物的自身人格魅力。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对于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增加文化积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九年级所选文章注重治国平天下

如果说七、八年级所选的课文注重修身、齐家,那九年级所选的课文更注重治国平天下,所选文章都是中国人几千年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醉翁亭记》的“与民同乐”的境界,《鱼我所欲也》生与义的取舍,《唐雎不辱使命》体现的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精神,这样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与以往教材相比,部编版新教材尤其重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取和学习。所选文章思想格调高,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的教学需要。同时,难度适中,适合特定年龄段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郭玉珍.浅谈“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现实意义[J].中國校外教育,2008,(4).

猜你喜欢

修身齐家核心价值观
General -lumps,-breathers,and hybrid solutions to(2+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KK equation∗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齐家文化玉器赏鉴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