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六届四次会员大会召开
2018-05-08
本刊记者 李 琛
12月22日,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六届四次会员大会暨全省水泥企业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来自该省各地的水泥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了这次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
湖北省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李叶青、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会长郭成洲、湖北省环保厅总量处处长黄卫、湖北省建材行业协会管理处秘书长李燕萍等领导参会并讲话。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中国水泥协会碳减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及去产能领导小组联络人李琛应邀出席会议。
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德足主持会议,并对2017年度协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2018年协会工作要点。据他介绍,近年来,湖北省水泥行业不断加快环保技改和两化融合的步伐,持续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综合实力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尤其“十三五”以来,该省未雨绸缪,继东北、新疆和京津冀之后,大力淘汰过剩产能,在长江流域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实施“错峰”,极大地优化了当地水泥产能结构。2017年,该省53条窑线累计停窑3500天,减少熟料产量1221万吨,有效控制了熟料产量,大大缓解了区域内产能过剩。累计减少燃煤消耗167万吨,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提升6.8%,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同比均下降,空气质量和大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会长郭成洲向大会作了题为《认清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形成新共识 开创新局面 为湖北水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郭成洲会长指出,湖北水泥行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的同时,也正迎来重大发展契机。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格局没有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努力建设交通强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围绕这一系列顶层设计必将催生一大批不同层面的重大基建项目,这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面临国家和地方政策红利以及大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落地的机遇。湖北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要省域,将会在国家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红利;房地产行业仍有70亿平米待施工面积,足够5年消化,对水泥市场需求的支撑作用仍然存在;2018年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承上启下的一年,该省将在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上继续发力,加快形成“一轴一核两心三区九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这也为水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湖北“十三五”期间,将要投资7000亿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除开已完成和已开工项目外,未来三年仍有大批重大基建项目落地,加之中央和地方的大量PPP项目要逐步落地,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等机遇,将会为水泥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面临“一带一路”战略纵深推进和环保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此外,根据环保部测算,“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将会超过17万亿,作为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领域,环保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将为水泥行业发展提供难得的良机。
下一阶段,湖北省水泥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深化实施错峰生产;加快推进去产能,通过政府主导、行政监管、行业监督等方式,促进PC32.5等低标号水泥退出市场;着力推进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能集中度,减少市场无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大高端产品供给,积极研发特种环境特种条件下海洋工程、石油钻井工程、核电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特种水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水泥衍生产品。与此同时,当地还将引导水泥企业学习借鉴华新、葛洲坝等成功样本的经验,大力拓展环保业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废、污染土、危废等,扩大水泥窑城市“净化器”和“绿肺”的功能,促进水泥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抢抓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机遇,大力实施国际产能合作。
湖北省建材联合会会长李叶青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做了非常清晰的定义,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新时代的思想做了进一步阐述,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水泥行业而言:一是提高产能质量,中国水泥产品中有50%以上是32.5及以下等级的,52.5及以上产品仅占不到1%的消费量,产品结构失衡影响了延伸产品的质量,淘汰低标号水泥迫在眉睫;二是改善环境质量,即控制产能、产量以减少能耗和排放,中国水泥行业能耗和排放控制水平已相当先进,但由于庞大的产能规模带来了相当大的能耗和排放总量,故控制排放、消耗的核心手段仍是去产能;三是尽快实施水泥行业装包(包装水泥发运、装卸、运输环节)升级,当前中国水泥行业在包装装卸和发运环节亟待改善,导致包装产品在终端的美观度不佳,随着消费需求和环保理念的升级,未来的产品形象会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四是提升原材料和燃料协同处置质量,水泥窑高温环境对于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可以完全处置,在熟料生产过程中持续消化大量污染物,对于社会生态环境有着积极贡献。五是社会效应和企业周边责任的提升,企业的目标是共同发展,要做好中国社会的命运共同体,水泥企业应关注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
李叶青说,打好“蓝天保卫战”和去产能是当前水泥行业必须大力推进的两项重要任务,也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紧紧结合环保抓排放控制,实施错峰生产;同时,加快提升地区产业集中度,推进并购重组。建议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建立“去产能专项基金”,这是彻底解决中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核心。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把生态环境治理好、把经济质量提升好、让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大道”,企业要在“大道”下遵循各自的“小道”,要顺势而为。
黄卫处长对当前水泥行业环保治理和错峰生产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全省水泥企业再接再厉,进一步落实下一阶段的错峰生产计划,持续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为保护“绿水青山”和建设“美丽中国”再作贡献。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讲话时强调,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在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深化当地水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泥行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近期任务,长远目标是建立供给适应需求变化的体制机制,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整个过程就是推动水泥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他强调,必须将“去产能”作为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他认为,水泥行业的去产能应该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去除严重过剩产能;二是补环境和创新的短板。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和创新力不足是制约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去产能是一个“量”的问题,补短板是一个“质”的问题,是完成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过剩产能的“量”要去除,续存产能的“质”要补上,这样才能减量提质增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正是水泥行业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另一个标志。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意识、魄力和智慧,大胆探索实践,实现政府调控有力、企业市场主导、协会协调服务的有利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