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无人机与三味线”素材运用指导

2018-05-07王尧锴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阮齐白石传统

王尧锴

【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夜幕降临,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风景胜地富士山下,一场独特的演出正在上演。这场秀的主角是20几架无人机,它们的演出服是身上装饰的 16500个LED灯,伴奏音乐由日本传统器乐三味线在现场演奏。无人机机身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色彩与队形,现代的科技与传统的声音在自然美景中完美融合,创造出视觉与听觉的丰富体验。这场表演的负责人高城刚表示:“希望通过无人机带来一种新型态的娱乐演出方式。”

三味线是日本传统弦乐器。与中国的三弦相近,由细长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两部分组成。三味线有好几种,其中最有名的是“津轻三味线”。“津轻三味线”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津轻北部一个叫金木原的村庄。旧时这种乐器被称为“坊样”的街头盲艺人使用。老一辈风和日丽的古典风已渐趋向带有爵士味道的现代流行乐演化,而新一代音乐继承人正在把这传统技艺慢慢发扬光大。

阅读以上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双材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是充分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并概括出各自的中心,再进行比较综合。第一段,写的是无人机表演这样创新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丰富的视听体验,第二段写的是传统艺术在新时代有了创新与发展。提取关键词,第一段为“创新”,第二段为“继承与创新”。综合来看,材料中包含着 “继承”与“创新”两个思辨性要素,属于典型的“思辨型”作文。立意,就是要论证“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为体现思辨性、批判性,行文要避免顾此失彼、只谈其一,而是要兼顾构成材料的两个要素,对二者进行辩证分析,指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可以立意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创新不能因循守旧”等。

角度一:权衡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材料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可以立意为:“虽然传承很重要,但创新更能带来活力与生机,开创更好的发展局面”,或者“传承才是事物发展的最重要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此角度立意虽然侧重“创新”和 “传承”中的一方,但在行文过程中,要在二者权衡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并非“只谈其一”。

选材小贴士:权衡取舍关系,即一方胜一方败。在选材时,要偏向一方,选用在推动文化及社会发展方面,占据更重要作用的一方的素材,也就是能体现“继承”更重要的,或“创新”更重要的进行正面论述。当然,也可以选择对立面的事例,进行反面论证。

角度二:并列共存关系。即两个要素存在平等并列的关系,可以同时共存。可立意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选材小贴士:并列共存关系,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双方观点交流后,合二为一,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基础。论证时,要强调“继承”和“创新”共同促进了文化及社会发展。选材时,可以选用分别表现“继承”“创新”作用的素材,也可以选用能同时表现“文化的发展是‘继承和‘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素材。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阮痴”冯满天,6岁开始学月琴,后来爱上摇滚乐,成为吉他手。直到有一天,父亲从台湾演出回来,带回来一首白居易的诗:“非琴不是筝,初听满座惊”,让冯满天醍醐灌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决定重拾中阮。在各种电视节目中,他用中阮演奏民乐、流行、甚至是布鲁斯、弗拉明戈、波萨诺瓦、粗放的摇滚。中阮在冯满天手中焕发了新的魔力,一首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被演绎得清雅惊艳,让观众重新认识到传统乐器的魅力。他说:“我们古老的文明是那么璀璨,只不过落了一些灰,当我们把它稍微擦一擦的时候,它的光芒依然会照亮世界。”

素材点拨:生活中,创新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若只顾创新,忽视继承,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发扬个性、勇于创新,又借鉴前人,才会更容易成功。因为有了创新,古老的中阮在冯满天手里焕发新的生命力,冯满天也因为独树一帜的演出,让人眼前一亮。冯满天的胜利,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胜利,这正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最佳案例。

推荐素材二:

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

——叶燮(清初诗论家)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李可染(当代画家)

素材点拨:画家李可染说:“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的确,每一代人都是踩在前人的脚印上,继续探索求真。传统中,能留下来的必定是一个时代的精华,必有其可取之处。但时代总会有局限性,后人览今,今人覽古,很难做到观念、行为上的榫卯相合。因此,对待传统,我们还可以借鉴清初诗论家叶燮的观点“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既要继承,也要有创新,双措并举才能促进文化顺利发展。

推荐素材三: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其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素材点拨:许麟庐跟齐白石学画,自以为得到真传,就飘飘然。此时白石老人一语点醒了他。是啊,一味地因循守旧、亦步亦趋,既适应不了大众审美变化,也很难做一个全新的自己。许麟庐如果一味地模仿齐白石,他只能成为“东城齐白石”,但他博采众长,反其道而行,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终于成为他自己。

【素材演练】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一考生

富士山下无人机的声光影电美伦美奂,让人新奇不已;传统乐器三味线,在老一辈手里是风和日丽,在新一代手中则变幻出别样的爵士风情。文化虽然经过不同方式的演绎,却都给人艺术上的享受。文化正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起来。

因此,对待文化,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舍本逐末。既要守住根本,又要在创新中发扬。

一味的因循守旧,只会裹足不前。许麟庐跟随齊白石学艺,得到“东城齐白石”的美誉,许麟庐得意甚至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是啊,一味的模仿齐白石,画出来的艺术品,永远打着齐白石的印记,这对艺术家本人和艺术的发展都不利,正如清朝诗论家叶燮所言“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

一味的盲目创新,最终也可能弄巧成拙。如今艺术产品层出不穷,艺术形式眼花缭乱,但其中有些不过是昙花一现,诸如“比基尼京剧”,只注重形式的突破,而忽视内在的传承,虽然能带给人短暂的新鲜感,却无法制造持续的艺术享受,只能沦为无源之水、邯郸学步,生命力难以维系。安妮宝贝《素年锦时》里写道:“在人身上戴了太多年的物品,会沾染习气和情感,不能随便丢弃,所以要埋葬起来,这是对物品的珍重,因为它已经具备了灵魂。”人如此,文化又何尝不如此。

可见,单纯的模仿、单纯的创新,都不足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在面对创新与继承这个宏大的话题时,不妨少走一点极端,多一点辩证,去粗取精,兼容并蓄。

冯满天中阮演奏的《乡愁四韵》,以经典文化为内核,以曲风创新为形式,语音袅袅,如痴如醉;谭维维的《华阴老腔》,流行与古朴,以时光积淀的苍凉悠远之感震撼人心。他们对传统的创造性加工让人耳目一新。

“继承与创新”,不仅是文化发展,在社会各领域都是重要原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脚下踩着伽利略、第谷数十年的观察成果;马克思是在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基础上,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没有前人的积淀,他们不会取得如此成就;没有他们的开创,前人的思想也无法突破而显现更大价值。

山河轮转,日影斑驳,我们需要拾起历经淘洗的珍宝,拂去尘土,精心打磨,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熠熠生辉。

【教师点评】

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事例恰当,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引”是引用材料,并引出观点。开头,由引用题目中材料,并引出中心论点,简洁直接;“议”,即议论,是文章主体部分,本文的“议”先对两种极端情况进行否定批判,从而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正确,体现了论证的思辨性。“联”是跳出材料,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同类事物,文本的“联”,由文化领域的继承创新联系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拓展了论述的范围,增加了论述深度;“结”是结尾,文章结尾简短有力,强化中心。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中阮齐白石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齐白石买假画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阮协奏曲《山韵》的音乐意境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