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07热沙来提·阿不来提阿不来提·吉力力
热沙来提·阿不来提?阿不来提·吉力力
摘 要: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使用优势及对提高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影响。这本文中我们在进一步探讨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任务驱动设计过程。
项目资金:本文系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影响研究” (项目编号:1076515156)阶段性成果。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比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学习理论及实践中,我们一味想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就会出现一讲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困境,是因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并没有体验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需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体,通过任务驱动让其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而任务驱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任务设计,以下是我们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对任务设计的几个实例分析.
1.任务设计的原则
1.1目的性
任务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及预期效果,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比如:有项任务是让学生创建数据表。如果仅仅就创建表,学生很难掌握其重点,因此必须明确给出此表应用目的,让学生根据表格性质及应用目的,设计出最适当的表结构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2可操作性
任务的设计应该实事求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确实能够实现,能够达到任务的目的.如果设计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1.3任务的有效性
任务有难有易、有大有小,有的任务以操作为重点;还有的任操作不应为重点,给予适当的提示即可。但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否则学生达不到预期的任务效果,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任务设计的实例分析
2.1 自学指导性:适合用于知识难度较小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这类任务设计,把设计重点放在理论内容上。让学生根据任务安排,通过自学的方法,掌握内容的重点,找出难点。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由老师来总结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例如:数据库基本概述
目的: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概念
方法:自学
任务:1)了解数据的概念。问:你怎么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2)了解数据库的概念(重点:关系数据库) 问:数据库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描述和存储,(2)具有较小_______________,(3)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4)为各种用户________________。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问:讲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DBMS的英文全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的层次关系。 判断:(1)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______ (2) 数据库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_____等
2.2 角色扮演型:这种任务设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语言及行为表演能力;小组内的合作能力等等。
例如:数据模型
目的: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建模的方法
重点:概念模型表示方法之一E-R图的使用
方法:角色扮演
教师指导: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次抽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交流的语言。
分组:每2人分一组。
任务:小组中的一位学生扮演用户,提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要求,而另一位学生扮演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概念模型的建模。(要求使用E-R图)
反思:(1)在这种任务完成过程中,因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不同,最终完成的模型有所不同,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考能力。
2.3 编程型:也是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任务形式。
在这种任务中,要求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库的创建及操作、数据表的创建及操作、数据操作(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查找)等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功能教学过程都适合编程型任务设计。
例如:数据操作目的:掌握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功能代码
重点:T-SQL语句代码
任务:(1) 数据插入:给学生表插入3条学生信息
(2) 修改数据:①学生表中的学制字段值改为3年 ②学生表中学号为2006020253的学生专业改为计算机应用。
(3)删除数据:① 删除专业为计算机网络的学生信息 ②删除学生表中所有数据
反思:(1)在任务的呈现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那么,有很多问题学生必须自己去思考。
比如:通过INSERT语句是否实现数据批量插入?等。而这些问题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而是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也就是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
(2 )由于没有讲解,学生在任务中会体现出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将发展为他们的个性。正确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错误的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2.4 开发型:适合作为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总结。
目的:让学生使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小型管理系统。从系统功能分析、建模、实现系统每一个功能的步骤让学生一个一个的纪录下来,有利于学生对系统功能的评估及系统完善。
分组:每3~5人一组
任务:(1)给每一组设计不同的任务。例如: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等
2.5论文型:开发型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从中选出比较突出的任务,安排论文撰写
这种任务设计的缺点是设计的任务可能会只有少数人参与,而一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效果。它主要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实践操作为基础,完成系统设计与实现为题的论文。有利于其他学者参考。
在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全盘任务驱动的思想,任务要与课程安排紧密结合。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不能将把所有教学目的交给“任务驱动”来实现,例如数据库基础知识、入门操作、设计原理等这些知识依然需要教师讲授。通过讲授使学生对要完成的任务形成基本概念后再开始任务,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任务的难度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
(3)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和顾问的角色。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严守“旁观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指导应该是方向性、启发性,而不是具体操作手段。
作者简介
热沙来提·阿不来提(1982.11),女,维吾尔族,硕士,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研究。
阿不来提·吉力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