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金融博物馆走笔

2018-05-07付秀宏

金融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巍博物馆金融

付秀宏

中国的各大城市正逐步利用博物馆的文化形式,搭建平台,让金融走出专业领域,引起社会人群更多关注和喜爱,认识和了解金融业,让金融融入当今国人的生活中去。

金融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维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于金融历史的深入研究应运而生,人们对金融知识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智慧时代已逐步到来了。金融博物馆通常是其所处地区主要的金融实物和证本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该如何利用金融博物馆与观众形成良性的文化互动,已成为新时代对于金融博物馆的挑战。

金融博物馆除了金融实物和原始文献以外,还通过录像和录音短片,探讨债券、股票和商品等方面的金融问题。在纪录片中,前纽约股票交易所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通过讲述纽约这个具有217年历史的金融之都的发展,帮人们打开了金融之门。

位于纽约的美国金融博物馆

金融交易、投资问题、货币和银行业务,经常使很多观众感到复杂难懂。而位于纽约曼哈顿金融区中心的美国金融博物馆,却可以引领普通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华尔街以至整个国际金融世界。

耗资9百万美元搬迁到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博物馆,附属于史密森学会,现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前纽约银行总部,距离纽约证券交易所仅一街之隔。美国金融博物馆原坐落在1784年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米尔顿创建的美国银行遗址上,博物馆所在地本身就成为美国金融史的一部分。但重新整修、搬迁新址的美国金融博物馆,希冀展现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建筑,而是它成为了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的互动式展览中心,让公众尽情探索金融世界的奥秘。博物馆馆长谢乐仁说,他渴望普通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金融决策中去。

谢乐仁说:“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参访者学以致用,他们来这里参观,所了解的知识具有实用价值。通过展示金融历史的广阔范围、重要性和丰富内涵,希望公众从中受益。这个博物馆既是现实金融问题的诠释者,又是美国整体金融发展足迹的守护者。博物馆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包括1929年股市大崩溃时的收报机纸条、华盛顿总统1792年签署的政府债券,以及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时挖掘出来的一块重达60磅的金块等。据查,这个金块是从一艘在1857年失事的沉船中找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情境学习,让世人明白——纽约市历来都是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的核心所在。”

自从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并摧毁了纽约世贸大厦以后,出于安全考虑,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参观游览项目被取消了。不过谢乐仁说,现在的美国金融博物馆就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附近,这个博物馆替代了股票交易所成为华尔街的参访中心。他说,对交易所感兴趣的游客现在能有地方参观了,而且更能增长见识。

博物馆的金融历史学家查德·西拉说,每一个参访者都能各取所需,包括那些在华尔街上呼风唤雨的交易商们。他希望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品能把各种各样的人都吸引过来。

西拉说:“我认为,华尔街的老手也能从博物馆得到好处,美国的老百姓更能从中受益,外国人更会来参观这个世界上著名的金融历史博物馆。”

王巍和他的中国金融博物馆

新时代的中国金融正在随着大国的崛起而腾飞。而中国金融博物馆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研究方式,还是一种价值取舍,更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运用手段。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金融也是这样,通过金融博物馆进入金融领域会更理性而睿智。

一个人通过中国金融史上一桩桩金融事件来体验金融历史,穿越时空与一批批毁誉参半的金融传奇人物共同来感受沉浮,可以提升中国金融博物馆的功能,展示金融的能量与魅力,也将丰富我们的金融智慧。

中国的各大城市正逐步利用博物馆的文化形式,搭建平台,让金融走出专业领域,引起社会人群更多关注和喜爱,认识和了解金融业,让金融融入当今国人的生活中去。

在北京东四环边的朝阳公园内,有一幢沉稳的红砖建筑,这就是北京中国国际金融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穿过阅览咖啡厅,来到明亮的会议室,中国国际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说,美国金融的历史并不长,也没有多少古董,但美国金融博物馆通过声光电手段和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迅速了解了美国金融历史以及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为了催生金融博物馆,王巍系统研究了金融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金融史,遍翻中文金融史专著和大量英、日文金融史资料,再结合自身的实践,在国内和世界各地搜集购买金融方面的金融实物和册本。2010年6月9日,他出资与天津市政府共同建立的中国金融博物馆,选址在天津欧式建筑“法国俱乐部旧址”上。24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亚当·斯密《国富论》原稿、爱迪生的灯泡、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批示组建上海交易所的文件,以及“文革”时期的分红股票等,还有200多件中国及世界各个时期的货币、金融票据和大量金融实物向大众展出。

后来,王巍连续6年,在天津、苏州、北京、上海、沈阳建起了6座金融类博物馆。

王巍感慨到:“我既是商人,又是知识分子。人的一生不能太功利,做博物馆首先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愉悦,觉得做这类事情很有意思,很开心。人生有许多奇遇,人生也极其有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幸运了。博物馆不仅对社会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我个人的意义更大。通过创建博物馆让我学习了许多过去无法学到的东西。我做了6个博物馆,等于上了6所大学,研究了6个相关的金融专业,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收获更令人满足呢!”

金融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研究金融的平台,如果若干年后,通过中国金融博物馆这个平台的启蒙学习,中国的中学生、大学生之中诞生了马云,诞生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那中国的这些金融博物馆将功不可没。

从创建金融博物馆之初,王巍的金融博物馆就定位在金融教育与交流上,而不是侧重于收藏方面。所以,金融博物馆精于藏物更重视参访人的需求,一旦有参观学生看不懂的地方,就及时修正。他的理由是,如果中学生都看不懂,那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此后,他陆续推出的6家博物馆,也按此思路管理运营。王巍的办馆思路获得了众多好评,其印证就是博物馆的访客人数不断递增。

天津中国金融博物馆的门票很有意思,是中国早年发行的股票认购申请表经过塑而成,收取10块钱门票。中国金融博物馆内所有陈设皆不乏名人的身影。博物馆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吴晓灵、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经济学家陈志武、经济学教授许小年等人。而最能将名人效应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扩展活动,则是王巍等人在北京成立的“金融博物馆书院”。书院读书平台建立以后,定期举办读书会、品书沙龙以及书友见面会等活动,邀请到的嘉宾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听众也都是免费报名参加。著名作家许知远被邀请成为书院的阅读导师。据参与者透露,能容纳500人的读书会现场,每次场面都十分火爆。

不论是金融博物馆还是书院,它们的存在都为公众对金融和文化加深了解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金融博物馆成功落户中国各大城市后,招商引资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天津建立中国金融博物馆之后,王巍等人相继与苏州市政府、上海市政府、北京市政府聯合筹建了功能定位不同的苏州中国基金博物馆、上海中国并购博物馆、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等。

猜你喜欢

王巍博物馆金融
弹药公路运输安全评估研究综述
博物馆
Particle–hole f luctuationsand possible superconductivity in dopedα-RuCl3*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离散多音频技术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
P2P金融解读
露天博物馆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