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社会求真务实改造并引领社会

2018-05-07李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李忠

【摘要】教育须根植社会、求真务实,方能改造引领社会。科南特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刘向荣博士在新著《小镜头 大視野——科南特与当代美国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其根植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求真务实的行动特质。

【关键词】根植社会 求真务实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44-02

教育从来不在真空中运行,然而真正能把握教育与社会共生态,识别制约因素并从中发现改革规律却非易事,尤其当教育理论日臻成熟,提升改革实效成为核心诉求之际。在把握教育社会性上,美国当代教育家科南特堪称典范,他坚持教育是特定社会和文化成长的有机体,须理解并遵循其反映某种社会特性的成长方式,刘向荣博士的《小镜头 大视野——科南特与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充分展示其改革教育的基本理念与行动特质。

一、教育理念应根植社会

吴康宁教授2010年发文《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1],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国教育改革艰难曲折的深层原因,其中利益冲突和文化阻滞尤为关键。他一再提醒人们,任何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须基于本国社会现实及文化连续性。上世纪中期前后美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及移民文化提高了改革难度与复杂度。在纷扰的改革建议中,科南特以独特的社会学视角与折中务实的行动解决教育难题,取道现实主义路径,从可用性和实践性出发寻找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最佳结合点。

科南特虽确立了无阶级社会的美好愿望,却非盲目乐观主义者。在教育策划与美国民主理想的关系上,他始终立足国家需求,基于社区与学校实践,既非凭空驰想,也非就教育论教育,努力寻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融合,坚持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可能与其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经济框架相分离。为凸显科南特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改革策略,刘向荣博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借助数据统计、图示图表、心理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将科南特的社会学理念作为最高统领,以其参与改革的行动过程为主线,巧妙地将历史时空维度与科南特教育思想生成演变的轨迹统一起来,探讨科南特教育思想的逻辑体系与流派归属,考察其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影响及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关联。科南特怀着对教育的无比热衷躬身教育实践,最终将困境中的哈佛打造成世界学问的中心与服务国家的典范,解救了炮火围攻的公立中学并强化其独一无二的社会地位,为权力纷扰无所适从的教师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教育改革须求真务实

为凝练凸显科南特的教育理念与个人行为特质,刘向荣博士不仅将前言主题定为“教育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运行”,且以“小镜头、大视野”作为书名引题,概括科南特解决教育问题时求真务实的行为特色。他以小镜头探查教育问题的细微,以大视野掌控教育改革全局,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与创新之策,其研究教育的社会学视角,重视调查实证与平衡处理问题的方法成就了显著的科南特风格。美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保罗·巴特利特曾指出科南特看待世界的习惯就是尊重世界本来的样貌,而不是主观的期待[2]。正是这种现实主义风格,使科南特成功避开了繁琐的哲学思辨与抽象的理论建构,得以俯身下探到教育改革的现场去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一名典型的行动派知识分子,其贡献不在于抽象的理论架构,而是丰富实践支撑起来的教育现实观。

科南特如何将社会学理念贯彻始终?又如何把握社会大势、识别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推动改革进程?刘向荣博士在书中给予详尽论述与完美回答。她认为,正是科南特的科学家身份及跨界精英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助推其实现教育理想的动力源,也加剧了他的实用主义倾向。如纽约时报曾指出其上任后打造新哈佛的努力不同于前任劳威尔满足于做一名建设者,而是启动者和运营者,即用上好的材料和最佳的工艺生产最优的产品[3]。他将多年从工业实践中发展的效率观念及化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创造性地用于哈佛改革,聚焦选拔英才,优化制度设计,推进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最终打造了令人满意的教育产品,哈佛在科南特任内完美实现了学生卓越、学术领先与服务国家的伟大使命。在中等教育领域,科南特展示了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制度自信,而在教师教育领域则一改温和谦逊的作风,引燃了改变现存权力格局的炮火,虽招致专业人士批评,却不得不承认,他依据明显的政治运作和政策安排实质提高了美国教师教育的社会地位,开辟并强化了行政质量保障机制和教育决策的新途径。

三、史学研究旨在求真与资鉴

刘向荣博士精心的结构设计与深入的史料分析旨在实现历史研究求真与资鉴的初衷。结构安排上有利于将科南特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与教育现场中,动态展示其广阔的实践活动与思想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翔实的史料则可静态描摹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求真是首要的,资鉴则是终极的,是超越国别与时代距离的烛照当下,是对教育改革内在逻辑的导疑启思。

科南特思想与实践的实质和蕴意,与当今教育场景中的冲突并不遥远。其所表现出的远见与流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新的视角与方法。这样看来,刘向荣博士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悉历史、反思当下的方便之门,也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异域视角。

参考文献:

[1]吴康宁.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2] Bartlett, P.D. 1983. James Bryant Conant In Biographical Memoirs, 54,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06-107.

[3] Morton and Phyllis Keller. 2001. Making Harvard Modern: the Rise of American Univers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