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18-05-07卢雪容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课堂

卢雪容

【摘要】地理这面学科有着属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包涵了极为丰富的人文科学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因素,但是由于受到一些教育功利思想和教学现状等其它因素的限制影响,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往往更集中于对学生考试成绩或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会受到忽视。本文将探讨在“271高效课堂”日渐成熟的现今,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寻找地理高效课堂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 人文素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68-01

一、前言

从八十年代以来,考试至上、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等教育中的不正风气盛行。受到我国教学现状及教育功利思潮等方面的影响,地理科目的教学目标过于集中于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地理方面的科学素养,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代的学生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的确高于其他时代,但是道德水平以及人文素养却大不如前,社会责任感普遍缺乏。而新课程的核心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着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的应尽职责。在地理教学中引入“271高效课堂”理念,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所谓“271高效课堂”模式,是指课堂各环节时间时应按照2:7:1的比例分配,即课堂的45分钟划分为“10+30+5”。老师讲课的时间要小于百分之二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十用于每堂课进行效果测评。

二、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个人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会反映出人文素养,并且会表现出个人的气质、修养,以及一个人的思想品味、道德水平、心理素质、思维方法、交际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即我们所提倡的人文素养。培养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提升自我境界的由内而外的成长及文化滋养的综合发展过程,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而“271高效课堂”的总体要求之一,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以及欣赏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合作、讨论等方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这过程中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作为老师,怎样在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打造地理高效課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包括要深入研究教材,熟悉课标要求,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需要重新整合教材资源,补充了新颖的教学素材尤其是乡土素材。在高效课堂中,学习目标是贯穿整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地理学科当中的文化素养不同于直接的素质教育,其中大多数的文化知识都是隐含的。只有在地理教师课前准备时更加熟悉课标的要求,挖掘教材内涵,扩展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容易找到在教授专业知识时渗透文化素养教育的切入点。地理学这门科目内容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再经过老师的悉心准备,那学生在接受地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心领神会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常见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限制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动地位。而新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需想方设法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中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使教学程序稳中有序。而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想保证教学高效进行,教师必须做好指导工作,以消除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要放松学生的心情,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师生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用宽容及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热情。

3.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做到准确把握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学习到必备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生存压力,主动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周边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善待环境等科学理念。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即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最终做到兼顾学生、学科、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

4.在教学过程中科学选择各方面知识

在“271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完成。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和碰撞,最终形成正确的资源道德观。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础,而资源都是有限制的,在一定周期内都是不可恢复的。因此,课堂中教师可向学生渗透限制非可再生资源的思想理念,注意节约资源问题和综合利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新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的是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呈现了“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地理科目的课程教育中实现人文与科学的结合,这是新时代实施课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兴趣,改善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振平.浅谈地理高效课堂的构造[J].教法研究,50-51.

[2]黄善勤.探讨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J].科技教育创新,2011(5),183-184.

[3]荣彩芳.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23-124.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