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浅见

2018-05-07丁德秀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方法

丁德秀

【摘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预习 习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99-02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课前自学能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指导下要高度重视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必要路径。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变“会学”的目的。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新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究其原因是对新知识的接受兴趣不浓,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有的学生会因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学透再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感觉很费劲,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自主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寻找难点和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或疑惑进入课堂,等待教师解疑释惑,把预习成果与同学一起分享,讨论质疑、各抒己见、从而兴趣倍增,自然不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真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会预习方法,拓展学生预习思路

预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采取“四步”法进行。

第一步:初读数学内容。

学生在预习时,先读一遍学习内容,通过动手、动脑找一找、画一画、圈一圈知识点,大致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圈画出来,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步:细读数学内容。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细读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是预习的关键。学生預习时对自己不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适当做学习笔记,把重点字、词、关键语句、概念处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记录在课本上。听课时就会有侧重点,学生就会主动的认真的听教师讲课,学习新知就会快乐而轻松。

第三步:精读难点内容。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做好批注,努力去多读多想。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教师的精心点拨积极思考解决。

第四步:尝试练习内容。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完成部分练习,这样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新知识,通过做练习或解决问题来检验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程度。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疏漏,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时较为突出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三、及时做出评价,增强学生预习能力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首先检查预习笔记,教师对笔记记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教师讲解时再对认真预习,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随时予以表扬,肯定其预习的效果。对于疏于预习,在课堂上张口结舌的同学,则予以鞭策;课后,设立预习评比栏,对做的好的进行评比加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共同评出 “预习小能手”并给予奖励。评价要突出差异性,不可采用统一标准,以免造成对个别学生的伤害,从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他们体会到预习的快乐和必要性,会越来越重视课前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四、坚持常抓不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把预习引入高效课堂且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寻找课前主动预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让他们做表率,谈心得,讲收获。教师课前布置层次不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只有通过自己亲身感知才会认可预习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激发其他同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容易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前预习中去。预习兴趣,会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会逐渐降低,时间长了就会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举措,强化学生的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变成一种习惯。在课堂中,我适当设置一些环节,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他们交流预习方法,对课前预习做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这些同学体验到预习的成就感,在班内形成“我预习,我体验,我快乐,我受益,同进步”的良好风气。

五、准确掌握反馈,优化教师教学过程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方案,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以便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课堂变成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少做讲解,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为重点讲解,以便优化教学过程。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应认真踏实地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树立问题导向,增强接受新知识的渴望欲,把课堂变成解疑释惑的阵地,把学生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