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中数学差异教学探讨

2018-05-07郭举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高中数学

郭举春

【摘要】“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抽象性和系统性较强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和差异性教学范式的结合,将是高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又一途径。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 高中数学 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95-01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实践现状

一百多年以前,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教育专家以及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在各种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对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实践和研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共识,例如学生的发展水平状态问题。一些研究和实践者认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这是通过教师或其他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种发展水平中存在一个动态最佳发展空间,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最近发展区。另一些则认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存在三种水平,一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二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三是通教学后可以达到的水平。笔者则认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随着教学互动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最近发展区与差异教学的结合

鉴于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学习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发展空间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而关注这一点必然联系到的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特别是必修部分为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算法、统计、概率;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等,其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决定了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必然会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大有帮助。

教育教学工作原本就是极其复杂的育人工作,所面对的学生也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在整个学习群体中,表现为各个不同的学习层次,各个学习层次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是不一致的。尽管在教学中关注了到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发展区是不同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每一个个体设计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学习能力不一样。但是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却成为了可能。将最近发展区理论与这种有差异的教学范式相结合,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之“支架”模式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在确定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最佳范围将问题加以解决,实现有效教学。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策略实施具体的教学,经常遇到的就是关于支架模式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维图和直观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将新知识的应用抽象出来,建立生活知识的理论支撑。同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画出相关的几何体,并要求学生画出常见的几何体的三维图和直观图,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空间几何体的三维图和直观图的特征作出总结。这样建立起了知识基础的支撑。当然,在设计和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提问或者是其他能力训练都需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当中,一旦设定了支架,就必须考虑支架设定时间和位置的合理性,在适合的位置设置在适合的时候将所谓的支架拆掉。

四、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空间维度的确定

按照过程教学的理论,教学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客观存在的最近发展区也是动态的。我们讨论的教学的范围需要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进行,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达到理论的最高值,教学的效果得到最高的保障。作为一线的教学实践,需要对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空间维度的范围加以拓展,以便能够有效利用这一机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借助差异教学的手段,更好地确定最近发展区教学空间的维度。

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的例题进行教学,这样做虽然能使解答过程简单及解题思路清晰,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听懂例题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整齐划一,差异性没有得到体现,最近发展区理论没有得到实践。此时,如果能够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出发,积极努力地拓展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空间维度,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得见目标、看得见希望,从而积极地进行思索及探究,在不知不觉间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结构。

五、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差异性教学实施

差异性教学是基于考虑全班学生在学习潜能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选择的一种更能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最大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差异性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正视学生智力发展在时间上存在的差异,尽管不能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但却能够在客观上让同处于某一学习能力水平的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差异性结合的前提下,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水平安排不同的教学要求。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讲解、提问、讨论、还是作业安排,在内容上都要有弹性和层次性可以操作,最后在考核和评价上也应该按照差异性的原则进行处理。

六、结语

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空间维度,差异性教学在客观上也呈现出动态发展的形势。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之间实质上也不存在明显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可以变、成中等生或优等生,而中等生或优等生也可能疏于学习而变成后进生。在抽象性和系统性较强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加上差异性教学的结合,将是高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又一选择。

参考文献:

[1] 麻彦坤.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2] 叶龙生.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學实践[J]. 新课程,2017(21).

[3] 石海清.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 数学大世界,2017(21).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高中数学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