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2018-05-07宗媛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宗媛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要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操,引导他们对社会进行自主思考,这对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现审美构建,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美,并且能享受这种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45-01

一、小学阅读教学审美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方式有缺点,评价方式较单一

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并不重视“读”,而更多的是“讲”,自然学生在面对文章的时候,只能是“停”,也忽略了“读”。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文章朗读引导,学生也就没有对文章进行自主感悟;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局限于分数,所以针对阅读题的考试,教师也仍然是偏重于对句子含义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概括,这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却在对阅读题的讲解分析模式中走不出来。

2.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起重视,缺乏情感培养

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走进了模式化的死胡同,为了能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也在积极开展唱歌、跳舞等活动,但是却缺乏自主阅读的引导。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很多时候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却削弱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同时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和体验的机会也在不断的减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措施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能产生与作者有神教的朗读感受,让学生去亲身细腻的体会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丰富情感,了解作者的深邃思想以及体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感、有丰富情感的朗读,用心灵去感受语言,将作品的情感、思想的美感在现。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模式化的教学思维,对学生要以怎样的朗读速度进行朗读,要将那些重点词语凸显出来,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篇课文都进行了安排,这是一种模式化情感要求,这并没有体现出学生自身真正的想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容易朗读的童话、诗歌以及散文,受到学生的喜爱,为了能将教材中文本的形式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进行全面的体悟,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朗读、共同感悟,去领会文本中律动的节奏美。比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将生字词画出来,并读准字音;然后再深入朗读,对文章的结构、情感进行了解;再进行自由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就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想法。学生在一遍遍的阅读中就能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在内心滋生自己的情感。

2.在审美情境中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进行审美构建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多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而且总是天马行空,因此教师可以创造审美教学情境来开展审美构建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很多都具有情感美、意境美、形象美以及形式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美的特点与情境教学相融会贯通,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对形象的刻画是具有非常鲜明的榜样作用的,如《拉罗尔和她的小猫》文章中的拉罗尔,当学生在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感知的时候,这些人物的纯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但是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文却又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视频、表演戏剧等将课文中的意境美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对课文意境有深入的感受。比如《日月潭》这类文章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文中所提地方的特色进行感知,培养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有效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能产生与作者有神教的朗读感受,让学生去亲身细腻的体会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丰富情感,了解作者的深邃思想以及体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感、有丰富情感的朗读,用心灵去感受语言,将作品的情感、思想的美感在现。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模式化的教学思维,对学生要以怎样的朗读速度进行朗读,要将那些重点词语凸显出来,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篇课文都进行了安排,这是一种模式化情感要求,这并没有体现出学生自身真正的想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容易朗读的童话、诗歌以及散文,受到学生的喜爱,为了能将教材中文本的形式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进行全面的体悟,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朗读、共同感悟,去领会文本中律动的节奏美。比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将生字词画出来,并读准字音;然后再深入朗读,对文章的结构、情感进行了解;再进行自由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就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想法。学生在一遍遍的阅读中就能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在内心滋生自己的情感。

4.通过视觉形象在阅读中构建审美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建构审美。学生获取美感往往是通过自身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来获取的,但是语文阅读中的文字和文本对小学的感官刺激还不够,因此学生难以从文字中来构建审美。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定的措施来展现视觉形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能够产生视觉形象,从而发现美、认识美和欣赏美。视觉形象表现在课本的插图中,通过插图,使课文图文并茂呈现,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千挑细选找出来的,课文的插图非常符合课文的实际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本上的插图,阅读之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图片来阅读。例如,在学习《恐龙》这篇文章时,课本中配有插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在插图的帮助下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文字,构建视觉形象,这样在学生的意识中就能够形成比较形象和具体的画面,让学生对教材材料进行感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和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和课文文字相关的图片,营造出逼真的视觉形象,让学生在视觉形象中体会美、感悟美,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情趣。

三、总结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创设阅读情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审美构建的同时,还能培养起学生独立的思维、敏锐的感知力以及丰富的情感,进而是学生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昌友.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读与写(中旬),2016,13(10):110.

[2]徐长华.小学语文閱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中外交流,2016,(20):272-27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