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

2018-05-07刘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照

【摘要】新媒介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网络舆论,在传播渠道、传播时空、观点立场等方面呈现出了碎片化状态,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它虽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更新速度,但又弱化了第一课堂的主导地位,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误导。高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舆论碎片化,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通过加强第一课堂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设民主透明的校园网络舆论阵地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碎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39-02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建设的一个肯定,即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2017年11月我国网络普及率已达到54.3%,其中10岁至39岁的网民占比达到72.1%,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重也增至96.3%。民众会逐渐成为网络的原住民,互联网基本生活化。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的界线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互联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个用户使用互联网的记录都会成为整个网络空间数据的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就会真正成为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2016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7年 8月公布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等。清朗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在强调一种秩序的构建,我们提倡的是网络文化内容的丰富以及雅俗共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大范围普及,社会舆论的话语平台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动。据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主要的社会舆论话语平台依托的是微博、微信和新闻APP(客户端)产品,移动社交入口级平台已经成为社会舆论话语的中心平台”。以这些平台为载体,知识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网络舆论碎片化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新形势,这是数字化、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舆论碎片化在高校的现状

“碎片化”一词,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为诸多零碎块,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见于 “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文献中[1],近年来,“碎片化”在政治、技术、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媒介碎片化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新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量的网络舆论信息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在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状态。

网络舆论碎片化语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大多熟悉网络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电脑、手机等便携式新媒介工具,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即时即地的阅读、接受、分享与交流,正在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新常态,他们已经习惯甚至愈发依赖这种生活模式。网络舆论碎片化不但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而且也因为大学生的广泛参与而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传播渠道碎片化。

大学生通过各种门户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QQ 群等媒介浏览新闻信息及各种资讯,或者通过下载阅读类APP(应用程序)、购买电子图书等方式接收各方面的舆论信息。同时,舆论的传播也更加便捷、高效,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有能力通过简单的鼠标或键盘的操作瞬间变为一个传播者。

二是传播时空碎片化。

网络舆论信息正在以“秒杀”速度不断更新,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新的舆论动向,对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更新频繁的信息中,大学生不再是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他们可能利用上下课间隙、餐前饭后、排队等待的碎片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浏览、评论或转发。这既满足了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即时方便地接受舆论信息的需求,也满足了他们随时随地表达的需求,使得舆论传播的时空进一步碎片化。

三是内容观点碎片化。

大学生既是网络舆论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解讀者和传播者。由于知识背景、利益立场、价值观念、认知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在舆论表达上也不尽相同。网络舆论碎片化的片段性、零散性特征,对大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只有适时对其予以关注和引导,网络舆论碎片化才可以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助推力。

二、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有助于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平台,通过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大学生不仅获取了更丰富的信息,而且也拓宽了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途径。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政治意识强,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再加上高校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是网民中较为活跃的舆论主体。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自主意识的大学生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舆论进行解读,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青睐的观点,他们还会通过参与评论、转发等方式积极参与舆论的互动与传播。从国际国内时政,到与学习生活关联度较高的新闻,都会在高校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与激烈的论辩。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碎片化的互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其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可以更快捷地获知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从而调整和确定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

2.加快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更新速度

一般来说,大学生关注的舆论信息多集中在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争议较大、时髦新鲜的新闻,如社会热点、焦点、重大事件、流行的观念等,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的主题方向。例如,针对2015年10月的“青岛38元大虾”事件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这一事件在哪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多个主题、多种声音”已经成为舆论信息碎片化的常态,主题的瞬时性与多变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提出了新要求。

3.弱化了第一课堂的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2]受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和首要渠道。海量的網络舆论一方面丰富了第一课堂的内容,为第一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另一方面也对第一课堂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教育内容方面,第一课堂的内容,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了政治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网络舆论碎片化语境中,教师的信息占有优势逐渐消失,多元文化和价值形态的争论容易动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心。

三、碎片化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

1.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更新

网络舆论碎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开放的姿态认识并参与到网络舆论碎片化的过程中,用心聆听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论,为解决大学生舆论道德失范等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措施。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舆论热点,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促进网络舆论[3]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及时更新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虚拟的网络舆论平台转向现实的主题讨论中,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加强第一课堂,树立系统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面对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第一课堂在建立系统化主流意识形态问题上应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导向明确,做到“以彻底的理论武装高校师生的头脑,使更多的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必然性的认识”[4]。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把学生的关注热点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让学生成为第一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采用案例教学、专题教学、互动教学、课题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重视以理服人,又注重以情动人。最后,要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的理论只有经过深刻的体验,才能内化为个人的观念结构和行动准则,才能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稳定的价值取向。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生命力有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人们对舆论进行获取、筛选、鉴别、加工、运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对待信息传播的正确态度。在自由表达的碎片化舆论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实信息被大量转发和扩散,网络信息变得嘈杂,网络环境混乱无序,误导大学生对事件本身的判断,扰乱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虽然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但是很难从自身做到抑制谣言的传播。只有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预防负面舆论的恶性影响。一方面,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课程、论坛、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如网络道德、网络舆情、舆论安全、信息传播法规等内容,提高大学生严于律己的意识,强调责任和担当,引导大学生守法上网、文明上网,积极健康地使用网络工具。另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辨谣的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以一种理性态度质疑不实信息,用科学和事实揭穿谣言的伪装,用勇气和智慧做网络谣言的终结者,抵制网络谣言的泛滥,营造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环境。

4.建设民主、透明的校园网络舆论阵地

从网络舆论碎片化的运行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现能动作用的可行性。面对碎片化的舆论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有较强的辨别、筛选能力,是建造良性互动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主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舆论碎片化是一把“双刃剑”。碎片化的舆论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空间,它的形成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讯信息,也让大学生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国内外的热点舆论与变化。与此同时,这一形势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面对舆论信息爆炸的碎片化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作出新的调整和改变。只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开展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保证大学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网络舆论的碎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应当成为每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淑娜,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2014.

[2]李江静.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2015.

[3]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探析,2011.

[4]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研究,2016.

猜你喜欢

碎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想象力都去哪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