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论据维度,提升作文等级

2018-05-07

求学·素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生道路龙应台论据

【作文题目】

1.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山路》)

2.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两则材料的理解与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

【审题立意】

一、审题

从作文题目的形式看,这道作文题与2017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非常相似,都是由一组名言名句或名段组成文字材料。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仅要求考生从对材料的理解与思考来选择角度与确定立意。

材料一摘自龙应台的《山路》,材料二摘自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两则材料在内容方面,具有共同的主题指向性。

材料一由一组排比句构成,三句话共同阐述了一个主题,即人行于世,有些事、有些关、有些路,只能一个人面对。在这则材料里面,有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有些”,二是“只能”,即有些事、有些关或有些路(指人生的困厄遭遇)只能独自面对,独自处理。

如果说材料一是观点鲜明的语句,那么材料二便是比喻性的说理语段。此则材料将人生比喻成“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人们可以相互嬉戏,结伴而行;可在荆棘丛生的森林里,人们则各走各路,各寻各的方向。作者将这两段人生道路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面的关键信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这正好吻合了材料一的观点。

二、立意

1.“人生”角度

人生在世,难免要经过草丛荆棘般的人生道路,从这一角度切入,我们可以如此立意:荆棘路,人生悟;人生,注定充满荆棘;人生,注定是孤独的旅程;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2.“态度”角度

既然人生充满荆棘,那么有些事、有些路、有些关,我们只能独自面对。从这一角度切入,我们可以如此立意:何妨长啸且独行;人生,因自立而精彩;铸就学会独自面对的品质;孤独是一种境界;灵魂只能独行;漫漫长途,须独立前行;非独立不以成事;独行其是,以自强不息;唯自立者成才等。

3.“反面”角度

另外,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角度切入。因为我们难免要经过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所以有时也需要结伴而行,这样才能让旅途更为精彩。从这一角度切入,我们可以如此立意:披荆斩棘,携手同路;共同面对精彩人生等。

在选取论据素材时,不是所有独自面对人生道路的素材都可以采用,而要紧扣作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有些”事物“只能”自己独自面对——这里可以引申为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遭遇,若只是普通意义上的事物,就背离了材料的旨意。

【病文展示】

一个人的风景

①为何百花争艳总有一枝独秀?为何伟大人物皆独视群雄?为何身有依靠的人却往往难以功成?这正如龙应台在《山路》中所说:“有些事,只能一个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很多坎,我们只有独自面对才能渡过难关。

②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美国著名企业家戴维·洛克菲勒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原来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没有自我,总是随大流。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一家石油公司,他才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的人生总是跟着别人走。于是他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公司设备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最终走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创了美孚石油的时代。有时候,自己的想法是至关重要的,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为之付诸实践更为可贵。

③还记得《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吗?几十天来陪伴他的只有那条大鱼和那条紧追不舍的鲨鱼。他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但他最终战胜了孤独,带着胜利者的骄傲回家。尽管他还是一无所获,但他那份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给打败的”。他独行于海面上,独自面对来自海洋与鲨鱼的恐惧,最终战胜了这种孤独与恐惧,得到了更大的胜利。

④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柳永信步于江边,虽满腹才华,却被一句“且去填词”断送了前途。他游玩于青楼,满腔柔情,心系歌妓,因为他内心孤独无可寄托,只得浅盏低唱,慢唱内心的苦闷,却也逍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他不甘于孤独,却又不得不忍受孤独。他看遍人间繁华,在烟柳深处独行于世,留下绵绵慢词向世人诉说哀愁。

⑤君不见,屈原在汨罗江边茕茕孑立,“哀民生之多艰”又如何?他的人生道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而在人人都走向仕途的年代,陶渊明却傲然如梅,悠然地“种豆南山下”。

⑥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面对艰难险阻,伟人选择独自一人完成,而庸人却时刻想着他人。东野圭吾虽有众多好友,但他却常称自己是个孤独之人。他做事总是先独自尝试,遇到困难也总是独自面对。正是拥有这种自立精神,东野圭吾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创造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文学高峰,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⑦静立于世,傲然一身!随波逐流非吾愿,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选择自立,如那蒲公英,探索远方的天地。

【得分】47分

【优点分析】

1.审题立意到位。文章以“一个人的风景”为题,比较准确地切入作文材料,审题立意基本到位。

2.结构紧凑。全文能用材料一中的三句话作为中心句来统帅全文,并分别领起每个论证部分,使得文章结构更为严密有序。

3.点题到位。作者能在论证主体的各个部分,以一句话鲜明地点题;在结尾处,也能以比喻论证的方法紧扣主题。

4.论据新颖。文中采用的桑地亚哥、柳永、屈原等论据素材,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使文章的论证颇具效度。

【病因分析】

1.内容表述不准确

如文章首段中,“为何百花争艳总有一枝独秀?为何伟大人物皆独视群雄?”此句表述不妥,与材料旨意相距甚远。再如第四段中的句子“柳永信步于江边,虽满腹才华,却被一句‘且去填詞断送了前途。他游玩于青楼,满腔柔情,心系歌妓”,在论证“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这一观点上,这里的内容表述并不准确,不具有论证力。相似的还有第六段相关的语句。

2.论据表现力不强

如第二段中关于戴维·洛克菲勒的论据素材,相对于“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这一分论点而言,是有出入的,戴维·洛克菲勒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自我,进而实现了创新,并不吻合“有些关”这一话题。相类似的还有第六段中东野圭吾的素材,其表现力同样不强。

3.达不到发展等级

文章所选用的论据素材以及文章的语言表达都有所欠缺,很难达到发展等级的层次,所以此文得分档次不高。

【升格技巧】

一、准确且凝练地表述内容

将原文首段“为何百花争艳总有一枝独秀?为何伟大人物皆独视群雄?为何身有依靠的人却往往难以功成?”进行修改,使内容表达更为明了。

更换第四段中的句子“柳永信步于江边,虽满腹才华,却被一句‘且去填词断送了前途。他游玩于青楼,满腔柔情,心系歌妓”,提升论证语言的表现力。

二、拓展论据维度,提升作文等级

由于论据与分论点不相配合,论据论证力不佳,故将原文中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删除。

虽然原文中有些论证表现力较弱,但是文章所选的文学形象还是比较有亮点的,我们可以从这一条线出发,去寻找一些相关的论据素材,增加文章的厚度,拓展文章的维度,以达到提高作文等级的目的。方法如下。

1.修改并完善由原文保留下来的论据素材,以强化其论证力度。

2.增加论据素材。在保留部分论据素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苏轼、鲁迅等文学形象。

3.浓缩语句,提炼观点,串联文章,使论据素材紧密相连而富有气势。

【升格作文】

独赏烟雨别有味

(修改后的标题不仅更为准确地切入了材料,而且更具诗情画意。)

①为何凋敝的寒冬,只有一枝独梅?为何人生的关隘,只能独自面对?(较之原文首段,此段采用反问句开篇,更为简洁,更有力度。)

②龙应台在《山路》中写道:“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独自面对人生的勇气,更是荡涤内心尘埃的泰然和坚决。远离纷繁之地,独赏烟雨,我心悠然。(既呼应了材料,又紧扣了标题,统领了下文。)

③有些关,只能一个人闯。苏轼,他手持木杖,独立于东坡之上,月清之夜,他发出“自爱铿然曳杖声”的豪语。他驰骋于自己的思想之上,一步步踩出自己的足迹,虽然孤独,却也自在,留下万古流芳的诗词,留下傲然于世的豪情。那些乌台诗案、黄州难关,他独自闯过;那些坎坷道路,他独自迈过。他领略了世人无法体会的曼妙风景,最终留下了他独行于世的行行珠玑。(新增的论据素材与下文的文学形象论据素材串联,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论证的效度,也使得文章通篇散发着浓厚的文学气息,读来亲切而新颖。下同第六段。)

④有些坎,只能一个人迈。柳永满腹才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于是,他辞别虫娘,一路南下,专注于填词,把盏低吟,慢唱内心的苦闷,却也逍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他不甘于孤独,却又不得不忍受孤独。他看遍人间繁华,在烟柳深处独行于世,留下绵绵慢词诉说哀愁。(删除并完善了原文的部分句子,使论证更加有力。)

⑤有些孤独,只能一个人挑战。桑地亚哥,他始终孑然一身,几十天来陪伴他的只有那条大鱼和那条紧追不舍的鲨鱼。他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但他最终战胜了孤独,带着胜利者的骄傲回家。尽管他还是一无所获,但他那份独自面对困厄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人。他独行于茫茫海面之上,用挑战者的信念战胜了独自面对困厄的恐惧。(对部分语句进行删改完善,强化了论据表现力。)

⑥有些艰难,只能一个人直面。鲁迅,他独自一人,行走在白色恐怖的世界中,手持尖锐的文学匕首,深深刺进敌人的心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文章犀利,与当时文人的风格大相径庭;他不畏强权,不畏黑暗,只管走出自己一个人的路。那条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爱国之路,他走得义无反顾。(同第三段,充实了论据素材。)

⑦君不见,汨罗江边茕茕孑立的屈原,即便路上只有他一个人,他依然“哀民生之多艰”;“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在人人都挤向仕途的年代,他仍傲然如梅!(将原文第五段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放至此处,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力更强。)

⑧静立于世,傲然一身!随波逐流非吾愿,方知,独赏烟雨亦别有风味!(紧扣标题,响应开篇。)

【得分】54分

【点评】

此文较于原文有以下三个亮点。

1.最大的亮点在于论据素材得到了丰富。前后文的文学气息一脉相承,不再像原文那样零乱,文章内涵深刻,论证效度强化,这些亮点使文章提升了一个层次。

2.文章标题更具文学性。用“独赏烟雨别有味”为标题,使文章不仅有一股清新诗骨之气,也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3.强化了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对部分语句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文章语言更具有论证的力度。

猜你喜欢

人生道路龙应台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快活三里
快活三里
有价值的善良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超级玛丽
龙应台被儿子教育
《银色仙人掌》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