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让长文短教走出一条敞亮之道
2018-05-07张宏华
张宏华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本篇幅也在不断加长,给阅读教学带来的障碍也就越来越大。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教师已经无需逐段、逐句地引领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品析,而应该从文本的内容入手,强化对文本核心的把握与认知,紧扣文本的核心精髓,在长文短教中聚焦文本主题,关注核心价值。笔者就以《“番茄太阳”》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读准教材,在定准目标下提升长文短教效益
所谓长文短教,就是能够从较长篇幅的文本中排除一些非核心资源的干扰,紧扣文本的核心特质和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提炼出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点,引领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深入体悟文本表达的核心,感知独特的表达形式,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因此,教师就应该从文本的内容出发,遴选有效的教学价值点,确定好精准而适切的教学目标,借以提升长文短教的内在效益。
《“番茄太阳”》全文1500字,对于小学生而言篇幅较长。纵观全文,作者以“爱”为主题,长文短教选材就应该以此为点,将文本教学的核心厘定在关注残疾人,体会明明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很多教师喜欢紧扣文本中先后三次出现的“番茄太阳”,引发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深入感知“番茄”“太阳”以及“番茄太阳”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促发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作为题目。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可以遴选出更加贴合儿童认知思路的内容,将更多自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探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明明这一盲童的视角出发,首先,紧扣描写人物的细节语言感知明明的可爱,体悟明明天真笑容背后的坚强与乐观;其次,理性地感受明明的坚强与乐观是谁给予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次,从文本内容出发,感知明明长大后愿意将自己的双腿献给“我”的高尚情操。
二、把握分寸,在适度而行中提升长文短教效益
长文短教的核心要义,不仅仅要精简教学内容,还需要在研读文本方面有所把控。较长篇幅的文本已经不大可能对所有的语句进行深入、全面地感知与探究,只有针对最为核心和学生认知需求的内容,设置指向性集中的核心问题,才能让教学的关注点浓缩在有限的板块之中。
如《“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类文本,阅读教学理应关注文本中人物的言行细节,深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并为洞察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奠定认知的基础。这篇课文中,明明作为课文的主人公,他的“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成为了明明乐观的代名词,更是他坚强品质的印证,理应成为长文短教所关注的核心要义。课文中写道:“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教师则引领学生结合明明的身份和对话语言全方位地感知与揣摩,想象“一面摸一面笑”中这“笑声”的独特魅力,相机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觉得明明的“笑声”中,可能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和话语?在重新回到文本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理解人物品质,深入感知明明的乐观与坚强。
三、強化引领,在精要点拨下提升长文短教效益
阅读教学需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领。而长文中所蕴含的种种信息,仅仅凭借学生自主性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在统一的主线下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发挥精要的点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如“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般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教师在学生深入感知明明自信、乐观和坚强的基础上,顺势导学:“是啊!虽然眼睛失明了,但明明就一直这样笑着,不仅笑亮了自己的心灵,更笑暖了其他人的内心。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明明的笑声能够追着人走呢?”学生在深入揣摩、成果分享之后,教师进行了进一步的引领,即为学生播放了“银铃般笑声”的音频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听到如此清脆悦耳的笑声,你们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很多学生分享了自己愉悦、动听的感受。教师再相机拓展:如果是明明周围卖蔬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听到了这样的笑声,他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的交流形成了一致认知,这些人的内心一定也被这个双目失明的盲童的坚强和乐观所感染,这正是明明“笑声追着人走”的丰富内涵。
长文短教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切不可被教材的篇幅所累,而要在合理规划、实践认知的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由点促线、由线铺面的拓展,利用最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取得最大的成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