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倾吐 个性表达
2018-05-07王芳
王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看来,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是关键。
一、在持续观察中炼就慧眼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持续地观察事物,才能炼就观察的“慧眼”以及感受世界的敏感的心,才能获得真实、感性、细致的第一手资料,才能笔下有言,言之有物。如植物的生长、四季的更迭,都可以成为学生持续观察的内容。
如“郁金香”种子外观较奇特,极具观赏性。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郁金香种子,抓重点,抓特点,按顺序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并引导学生在持续观察中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学生通过细致持久的观察,笔下有物,充满童趣。
二、在语段仿写中借鉴技法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是小学三年级习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习作的起始年级,学生需要掌握承接、并列、总分、因果这四种构段方式。我们不妨从教材的例子中捕捉资源,帮助学生架构语段,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如教完《长城和运河》时,结合水乡的特点,出示一组有关学校门口的“丹金溧漕河”的资料和图片,请学生围绕“丹金溧漕河像一个摇篮”这句中心句展开片段描写。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我结合视频让学生欣赏了南沙群岛的海底世界,以“南沙群岛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为中心句,让学生结合看到的种类繁多的海底生物展开片段描写。在《庐山的云雾》中,我让学生依托已有的圖文,展开想象,写一写云雾变化的动态美,水到渠成。
通过三课时的语言训练,学生对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驾轻就熟,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三、在经典阅读中浸润言语
教材中的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言简意赅。经典的儿童读物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两种不同风格的言语表达形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起步作文,语言表达往往是笼统的,不细腻,不生动,甚至如流水账般枯燥无味。因此,培养儿童的言语表达,可以借助经典的儿童读物,让儿童的语言“活”起来。
绘本图画符合儿童的视觉特征,能够丰富情感,激发想象,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绘本语言风格多样。或优美生动,寓于诗意;或幽默诙谐,值得玩味;或思辨深刻,富有张力。绘本不拘一格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值得孩子们学习、借鉴。如阅读绘本《红点点绿点点》时,学生们流连于红点点和绿点点这两只毛毛虫之间“永远在一起”的执念,起伏跌宕的引人入胜情节,同时也窥出了这本绘本语言风格上的“对称、反复,充满童趣”的奥秘。
四、在多元体验中积累素材
体验,可以说是学问的根本。譬如,校园里的种植活动、养蚕活动、创意活动、义卖活动、竞选活动等,“做中国结”“钉纽扣”“做插花”等,还有一些儿童乐此不疲的益智游戏等,都可以进入习作课程开发的视野,让丰富的经历反映在儿童的习作中,映射在儿童的语言里。让儿童乐写,能写,写得多,写得自我陶醉,写得欲罢不能,再慢慢去粗存精,删繁就简。
儿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生活逻辑,有自己的生活感悟,有自己的表达特点。在持续观察中炼就慧眼,在语段仿写中借鉴技法,在经典阅读中浸润言语,在多元体验中积累素材。呵护儿童的习作兴趣,呈现诚实的自己的话,彰显真实的生命表达和交流。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