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2018-05-07王磊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王磊

摘 要:为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本文笔者从多方面加以论述,并深入研究了“两化”发展现状,希望能够进一步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有益意见和建议,促进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关键词:工程质量 发展 监督 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a)-0178-02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粗放型质量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质量管理要求,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才是最终出路。

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化发展

1.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相应的质量监督活动也随之增加,但监督执法人员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强、职责不明确、相关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这也造成了检查工作的盲目性、差异性和主观性,难以实现监督管理方式的差异化。首先,工程建设和监督资源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监督人员执法过于随意且主观性强,工程质量监督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问题。

1.2 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求建设工程質量监督必须实现标准化、信息化作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标准化有利于规范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内容、工作行为等。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能够全面提升监督效益,实现科学监督,规范监督行为、明确监督职责、提升监督效率,进一步推动国家、政府工程质量科学化发展进程。

1.3 标准化内容

监督决策、监督过程、监督实施三大标准化体系建设就是工程监督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核心。因此,监督管理标准化要求监督手续严格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方案、选择抽查项目、上传真实监督记录、明确监督部位、下发监督处理通知等。

监督决策标准化指监督任务合理化、业务专业化、团队化、责任明确化、资质能力职业化以及培训学习经常化等内容。而监督决策标准化就是要求监督业务决策过程科学化、业务决策依据法律化、业务评价全面化、竣工备案决策综合化等等。

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三大体系相辅相成。监督决策标准化、过程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理论体系建设,是监督工作标准化框架建设的基础。

2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2.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信息渠道。

传统的工程质量监督完全依靠眼睛观察、经验判断以及手工填写资料和人工送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效率低,实效慢。随着各种信息化手段不断推出,人工信息收集、整理、记录已经准逐渐被取代,工程质量监管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阶段。

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抓住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契机,建立了监督管理系统、商品混凝土管理体系以及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为主的工程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共享,有效提升了质量监督信息化发展水平,正式迈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

监督管理信息化。为了满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新要求,顺应质量监督标准化整体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系统互联。同时,移动智能终端监督系统的开发也给监督管理现场检查带来一定的便利,实现了现场检查记录的实时性和查询的便捷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已经步入正轨。

2.2 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现状

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标准化与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工作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过于形式化,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程。各部门、各区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虽然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不断加快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建设。但是直至目前为止,是仍存在总体松散问题,推广难度较大。上下级部门缺乏沟通和联系,很多监督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得不到上级部门的支持,限制了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上下级部门应当协调一致,实现统筹规划,将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不同类型信息化工具兼容不到位。我国目前大力推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受不同类型信息化工具兼容性的限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工作对使用人员技术应用水平较高,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人员工作压力,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同时,不同类型信息工具的不兼容,造成了很多信息工作环境不能汇集、共享,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只有切实解决信息技术兼容问题,才能够推动政府质量监督信息化发展,实现信息化价值最大化,构建“数据一张网”。

缺乏与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互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提高二者互动的便捷性,提高政府信息化开放程度,促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

2.3 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实践

我国市场整体环境良好,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监督管理活动骤增,政府监督管理标准化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主管部门对工程各方面质量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以国家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进行工程质量环节梳理,我们需要全面提升监督效率,实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检查方式的标准化已经进一步落实到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当中,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了对工程实体质量标准化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质量问题,对混凝土生产、施工、检测全过程管理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全面提升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效率和水平。

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融合了监督检查过程标准化,进一步实现了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监管、实时上传、分类归档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质量监管效率和水平。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融合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互联网工程质量监管平台建设有利于推动监督工作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3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路径

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体系是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前提。

根据标准化和信息化作用方式的不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主要有“正向融合”、“反向融合”两种路径。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融合方式,这种以监督管理标准化为支撑开展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一种“正向融合”,但达成这一标准就是要建立在工程质量管理主体、流程、内容有效结合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才能够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优化和调整。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完善标准化体系就是“反向融合”,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业务流程,这种自上而下的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方式工作进展缓慢,很难满足工程质量监管要求。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监督机构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争取各部门和政府机关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充分发掘相关资源价值,创造标准化和信息化融合效益。

4 结语

“两化”融合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任务,他要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加强不同类型信息工具的兼容性。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量化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定量,提高工程监督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董继红.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4):202.

[2] 黄卫东,单科华,王玉恒.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研究与实现[J].工程质量,2014(7):4-12.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