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小学语文课堂遇到儿童哲学

2018-05-07马璐璐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猴子哲学语文课堂

马璐璐

“儿童哲学”,是教导儿童如何思考思想的本质,是一种让儿童亲自体验哲学讨论的过程,和众人一起做推理的活动。它主要是以思想、思考为主,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是一门关注儿童思维发展、思维技能训练的课程。

一、揭秘哲学课堂

哲学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以“中法儿童哲学教育高峰论坛”中奥斯卡教授的《自由与规则》一课为例,他在近一小时时间里仅仅与学生们探讨了“妈妈叫我写作业而我想玩儿”这一话题,最后的结论既没有总结也没有对好坏的判断,而我们却看到了儿童哲学的本质——以儿童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1.赶走腦中的猴子。奥斯卡教授称每个人脑中都有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每当孩子们急于回答问题或有走神现象时,他就会告诉他们“猴子”出来了,要驱赶走。这只猴子是影响思考发生的各种阻碍因素,可能包括情绪不稳定、走神等各种不良状态。他强调的是在思考时必须静下心来,仔细深入地想,要把大脑调整到思考的频率。

2.强烈的规则意识。在奥斯卡的课堂里,学生可以坐得不那么端正,可以坐着发言,但课堂注意力是要集中的,扰乱思考的各种因素都要剔除。于是,奥斯卡在课堂中反复提醒学生要静静地听其他学生的发言,要知道别人问什么,怎么回答的,回答的准确性如何。

3.永不停息的追问。奥斯卡从上课伊始就开始了他的提问,他让回答者重复自己的问题,他让听众判断回答者回答得是否精准。面对学生的回答,他不停地提出质疑,又一再地追问。他让学生直接聚焦于问题本身,激励他们发现问题而容不得一丝懈怠,保持对问题及其后果的高度警觉。就这样,让孩子们开始了真正的思考和对自我的追问。

二、哲学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可能性

“儿童哲学”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课堂还不够成熟,但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哲学教育思想,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这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儿童天生是小哲学家。学生常常语出惊人,在一节课上老师问学生“你最怕失去什么?”,成人心目中的答案类似“失去父母”“失去幸福”之类,而现场一个孩子脱口而出“我最怕失去我自己”,并进一步以“我自己是我自己……我就是那个十个人当中的少数人……我就是那个独一无二……”论证了自己的理由。

2.教材中蕴含着哲学教育资源。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小故事,如《一路花香》《鹬蚌相争》等等,它们富有趣味,蕴含道理,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许多揭示真理的话,如“会发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们深刻而又易懂,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指引。另外课文中还有留白处,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无限可能。

3.语文课堂忽视发展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要“发展学生思维”,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追求“答案统一”,提出“没有意义的问题”。课堂中有许多答案是“好、是、不行”这样的假问题,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即可回答。其实,语文课程完全可以突破只强调听说读写的局限性,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三、哲学与语文课堂融合的策略

受哲学课堂的启发,我觉得未来课堂中可以引进哲学教育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赶走猴子——创设利于思考的课堂氛围。在我们的课堂里有些学生反应较快,常常爱抢着答题,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往往就会让他们回答。有些学生专注度不够,没有听完整他人的问题匆匆回答,经常答非所问。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赶走脑中的“猴子”。这里可以采取重复要回答的问题、评价他人回答、增加思考时间、小组轮流发言等方式,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2.减少统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课堂“统一”的东西太多,为了便于管理,教师喜欢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比如问题答案、作业内容、课堂纪律的绝对服从。其结果是使儿童具有从众心理,学生很难去尝试着发表独特见解,这会影响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由“一言堂”到“对话”的转变,从“统一为好”到“个性为美”的改变。师生双方互动交流、平等对话,让学生爱说,敢说。另外,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不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容许学生犯错误,鼓励与众不同的答案。

3.重视问题——养成良好思维习惯。首先是问题的来源。教师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儿童哲学教育内容,并善于把握和引导学生回答好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进一步打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哲学教学模式之“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群体探究”借鉴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过去的被教师提问到现在的自己提问。其次是研究问题的方式,既要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实现从过去被动等待教师答案到现在自己讨论解决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儿童哲学是一门关注儿童思维发展、思维技能训练的课程,把思维训练融入语文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这需要教师积极地行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猴子哲学语文课堂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永远的新猴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