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种业迎来新气象新希望

2018-05-07崔建玲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种业种子品种

崔建玲

一粒种子,看似渺小,实则伟大。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种子决定着一年的收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会正是推进我国民族种业的一次重要部署。3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种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对农作物品种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意义重大。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强调,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种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奋力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

从洋种子到自主选育,种业安全有了保障

“我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生产用种,均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占95%以上;玉米自主研发品种面积比重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选育了一大批比先玉335性状更优良的品种,正在大面积推广;蔬菜‘洋种子市场份额已降至13%左右,国产黄瓜、番茄品种占比逐步提高。”本次推进会发布了目前我国育种进展情况。我国围绕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目标,种业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然而,2011年之前,我国的育种水平并不是这样。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许多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滩。2011年以前,以先玉335为代表的“洋种子”不断占领我国种子市场,曾在短短几年时间,占领了吉林玉米种子市场的70%。当时,洋种子几乎涉及我国所有的蔬菜品种,甚至大豆、玉米、小麦等领域,冲击我国种业发展,甚至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的蔬菜之乡, 2010年,大量洋种子蜂拥而入,抢夺了寿光60%以上的市场份额。洋种子价格普遍高出国产种子几倍、甚至几十倍。但凭借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果形好、收益率高等特点,短短数年内洋种子攻城略地,几乎垄断了寿光的高端市场。事实上,寿光也是整个中国种子市场的一个缩影。

面对此种境况,为了推动我国的种业发展,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要坚持自主创新、企业主体地位、产学研相结合、扶优扶强原则,制定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今后10年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接着,2012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多次下发文件,表明了国家对我国民族种业发展的重视。

“十三五”以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41项,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0.9亿元。积极推进甘肃玉米、四川水稻和海南南繁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中央财政安排甘肃玉米、四川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投资6.04亿元,2015年以来投入南繁基地建设项目资金4.5亿元,海南已完成26.8万亩保护区、5.3万亩核心区的划定和确权工作。

2016年全国共落实35个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四川、甘肃、福建、山东等15个省市开展了由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制种保险,品种由水稻、玉米、小麦,拓展到马铃薯及蔬菜制种。

我国种业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种大县奖励、制种保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减免、种业发展基金等支持政策相继创设。“省财政累计投入2.8亿元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发起成立了3.72亿元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种业创新发展。”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在会上表示,山东在国家南繁规划发布后,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并通过积极协调推进,现已集中流转土地800亩,全部投入使用。

付出终会有回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对种业齐心协力,我国的育种技术和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的梦想已经实现。“上海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上海南汇的矮脚青菜,因其吃口糯、味道甜、卖相“碧绿生青”,一直都很受市场欢迎。但这种统称“上海青”的青菜,其最好的种源曾一度是“日本造”,种子甚至被以1000元/斤的高价转卖到世界各地。中国的育种专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培育出“上海青”的新品种,超越“日本造”,让“上海青”真正回归上海,实至名归。

与此同时,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52个制种大县,49個区域性良繁基地为主体的种子基地“国家队”基本建立。种子质量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供种保障能力有了坚实基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科研生产“两张皮”到产学研相结合,提升育种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着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种业科技人员报完奖后,许多科研成果往铁皮柜里一锁,导致辛辛苦苦努力了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科研成果,无法与生产相结合,阻碍了育种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6年,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种子法制定了《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主要林木育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5年)》,依法推动育种人才向企业流动,成果加快向企业转化,育种成果收益向研发团队或育种者倾斜,成果赋权转让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作为2012-2017年种业十大杰出人物的代表,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表示:“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创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其科技创新的成效,必须要以产业链作为支撑,以能否转化到市场上创造效益作为重要标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一直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重要指标,形成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氛围。2015年,中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式成立“京研种业”公司。事企脱钩和股份制改造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也极大激发了育种家的创新动力,既保证了育种家在品种创收方面的收入,也体现了股份收益,把育种家和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科研生产“两张皮”。目前,京研种业在全国示范推广白菜、油菜、西瓜、西葫芦、南瓜、甜(辣)椒等品种500多个,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年推广面积一千万亩。

“探索建立涵盖全链条‘流水线式的商业化育种新模式,促进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机结合,提升种业科研育种效率。”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黄斌民表示,广东省采取了推进科研单位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促进成果高效转化,试点两年多来,3家试点单位成果转化达5274万元,比改革前提高了128%。

种业强,须企业强。改变科研生产“两张皮”情况,需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种业发展水平。

2016年企业投入育种科研经费34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6%,较“十二五”期间提高3个百分点,目前企业创新的种质资源不断增加,拥有的审定品种数量和授权品种数量已超过科研单位。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50强企业年研发投入14亿元,比2011年提高近一倍。企业获得新品种权数量比2011年增长了16倍,成为育种创新主体。

种业革命,是科技革命,关键在于人才。近几年,我国种业人才机制展现新活力,一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蓬勃发展,一批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加入种业创新创业行列。同时,为了提高种业人才的积极性,我国保护科研人员的权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品种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种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切实保护原始创新,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侵权行为甄别、曝光、惩戒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专家挂职兼职、成果作价入股、平台共建共用等科企合作模式方兴未艾。在材料确权、利益共享制度化的前提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有效建立,权益改革的推进、成果转化平台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种业成果转化,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强化了科研瞄准市场的创新导向机制,科研生产“两张皮”问题从根本上得以扭转。

从追求产量到种业绿色发展,满足新时代种业需求

新时代,种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由粮食作物向粮经饲作物,特别是特色作物全面加强;育种创新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转变;种业企业由同质化向多元化、区域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种子管理由管许可、管品种、管市场,更多地向抓改革、抓科技、抓机制转变。本次会议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思路:要保持战略定力,创新推动种业绿色革命、科技革命和质量变革、企业变革、管理变革,加快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生产经营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体系。

“未来水稻育种要向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人口大国必须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超级稻的产量不能有任何松懈;二是满足市场需求,不仅要高产,更要出好米,具体地说,就是冷而不硬、软而不粘,有香味;三是符合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要不断调整水稻品种满足机械化、直播等轻型栽培种植的需要。”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组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表示。

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以产量作为品种审定主要指标,大多数品种需要高水高肥,资源消耗量大。相反,节肥节水节药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的品种较少。

近年来,我国构建产学研政结合的育种创新体系,在节水抗病小麦、籽粒机收玉米、优质抗病虫水稻、高产高蛋白大豆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联合攻关模式。启动以开放绿色通道、颁布优质专用绿色标准为标志的品种审定制度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品种创新的活力。山东省从2012年到2017年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267个,其中,适宜籽粒机收玉米、强筋小麦、机插秧水稻等特色品种均有一定占比,大豆、小麦、水稻优质品种比例分别达到40%、45%和60%。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表示,我国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一批节水在20%,节药节肥在10%左右的一批新品种,到2035年实现农作物种植业全面大换种。

此次会议指出,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和农业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实践,迎来了历史性交汇,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不断向纵深向全球扩张。而我国要在这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浪潮中赢得战略主动,必须敢于自我革命,抢占种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种业创新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在战略性基础性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洋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称” “大路货泛滥,同质化严重”这是过去很多人形容中国种业的话。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种业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推进种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种業高质量体现在种子质量高、品牌响、销路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产业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

随着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以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分化加剧,种业企业需要迅速找准自身定位,摆脱同质化竞争,推进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

种业革命可以被认为是一场科技革命。我国将构建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多部门、多环节、多类型的涉种管理服务系统,将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多万家门店纳入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可追溯体系基本建立,为数字中国、数字农业、数字种业奠定基础。种业与大数据结合,将为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插上一双“翅膀”。

此次会议为我国新时代现代种业的发展设立了目标: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格局基本形成,产业主导、企业主体、公益性科技支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种植业品种更新换代任务基本完成,有效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种业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形成,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基本建成现代化种业强国。

新时代,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种业种子品种
桃种子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什么品种好?
种业名企展示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