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术活动“故事活化”评价的策略

2018-05-07余玲霞

早期教育(美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评价

余玲霞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评价中往往存在:评价内容重作品,轻内涵;评价目标重结果,轻幼儿;评价语言重指导,缺艺术等问题。为了使评价更具趣味性、形式更丰富,我们尝试通过“故事活化”的方法,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的故事进行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读活”作品的故事

幼儿创造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不管是在幼儿创作还是评价的过程中都要及时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与形式。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同伴自由分享、交流、解读自己作品的故事。

1. 自由式解读作品故事

由于幼儿在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作品的创作意图,运用的手法不尽相同,作品的形象性、整体性上也存在着很大区别。所以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或在完成作品后与同伴自由讲述自己作品的故事。

在绘画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中,轩轩画了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坐在旁边的俊友忍不住说:“你妈妈真漂亮,她的头发是烫的吧?”轩轩说:“嗯嗯,我妈妈是黄头发,你看她还背了一个红色的包,很漂亮的。”这时候已经画好的周周和旺仔也搬了把小椅子坐在前面讲述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故事。

有时候,幼儿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和轻松的环境,支持他们大胆创作,自由解读。幼儿之间的讨论分享更能够互相启发,让彼此扬长补短,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支点式想象作品故事

美术评价是一种快乐的游戏,可以让幼儿体会作品故事的乐趣。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共同解读作品的故事,说一说自己创作的过程。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将作品更好地利用起来。

在“荷包蛋”手工活动中,有的幼儿用黄色超轻黏土做蛋黄,有的用白色棉絮做蛋白,然后再用双面胶将其贴好装在盘子里。幼儿在集体评价的过程中都能说出自己的制作方法,我说:“你们做了这么漂亮的荷包蛋,可以用来干什么呢?”有的幼儿说:“做展示。”还有的说:“可以放在点心店里当点心卖。”“恩!你们真厉害,自己做的荷包蛋还能在游戏中派用场!”我马上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将做好的荷包蛋投入到点心店中。

其实,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含有意义。在评价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读懂作品中蕴含的故事,还可以启发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将这些作品的延续功能发挥出来,让幼儿产生继续创作的欲望。

二、“抓活”孩子的故事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限的,在平日里,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认真解读幼儿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作品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小故事。所以我们要“抓活”幼儿的故事,突出故事中的亮点,帮助幼儿释破难点,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主动学习。

1. 亮点故事

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会存在作品中的优点与亮点,他们可能在布局上有着独特的见解与创意,还可能在色彩的搭配上有明显的进步等,其实只要你用发现的眼睛去解读幼儿作品中的故事,你就会发现他们无限的亮点。

在印画活动“小灯笼”中,有一目标为:尝试用手掌感受印画的乐趣。有一名叫果果的小朋友发现,随着手掌接触面积大小的变化,在纸上留下色块的大小也不同,听到她的这一发现之后,我立刻对她给予肯定,并告诉其他幼儿。果果很高兴,后来通过整个手掌印画拼接在一起制作出了向日葵等图案。这一随机评价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给幼儿增添了本能的力量和感性的色彩。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要多观察幼儿自发的创作,对他们的创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

2. 难点故事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也会遇到一些难点,但这些既是困难,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要鼓励幼儿敢于尝试,特别是在技能方面,需要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进行一定的讲解。

中班美术活动“创意叉子画”的目标之一是“尝试借助叉子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能表现出作品的主要特征”。叉子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幼儿都能自主取放叉子,并在叉子上蘸好颜料,但是用它来创作画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对幼儿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评价环节,我结合所要表现物体的明显特征,将技能方面进行总结,传递给幼儿。

三、“用活”传统的故事

现代教育媒体为幼儿“用活”故事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当幼儿的作品有深刻意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作品评价时,运用现代媒体,以动听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将故事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唤起幼儿对作品的深化了解,帮助幼儿养成各种优秀的学习品质。

1. 作品的深化

幼儿的每一次作品都在传递一个神奇的故事。当幼儿谱写好“故事”后,我们在集体评价时可以引导他们一起谈论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出现在传统故事中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作品的意义。

在绘画活动“下雨的时候”中,有的幼儿画了小朋友撑着伞在雨中漫步,有的幼儿画了小动物在找地方躲雨,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小姑娘被雨淋湿,想妈妈,想要回家等。最后,我在评价时先请幼儿描述自己的作品,再将小姑娘被雨淋湿的作品进一步深化,并结合多媒体与幼儿一起欣赏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最后幼儿都沉默了,他们很同情这个小女孩,也学会了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其实传统的、经典的故事有很多,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幼儿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适当的将这些故事传递给幼儿,让他们明白传统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

2. 品质的浸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多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但是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其作品中涂抹混乱,身上、衣服上沾满颜料,美术区域中的油画棒、水彩笔等材料到处乱摆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评价中要多一些良好习惯性的引领,帮助幼儿进行良好品质的浸润。

记得一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班有几个幼儿变成了“大花猫”,在他们的桌子底下还散落着许多“剥了皮”的油画棒。于是在评价环节中,我给幼儿讲述了一个小老鼠作画的故事:几只漂亮的小老鼠刚开始认真在用颜料画,后来因为贪玩,就在桶里面串来串去地玩,结果都变成了一只只黑老鼠,到最后画也变成了黑色,幼儿忍不住都笑起来,说道:“小老鼠,你可不能再调皮了,看你全身都那么脏,都是你自己调皮惹的祸”。其实从这个故事中,幼儿已经发现了小老鼠是因为乱画、贪玩才将自己全身弄得脏兮兮的。自从讲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发现我班的幼儿在收拾、整理作品材料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通过“故事活化”的评价策略,我们运用观察、寻找、创编、运用故事的形式使美术活动的评价更加活泼、具有故事性。在评价中,幼儿的思維,想象力得到不断扩展,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的熏陶。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在听听、玩玩、看看的评价过程中,大胆讲述自己作品的故事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激发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评价
Jazz
美术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