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
2018-05-07梁维载
梁 维 载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人民医院 阳江 529800)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患者听力受到影响,继而造成语言系统发育缓慢[1]。口服抗生素或者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耳显微镜尽管照明效果好、图像清晰,但观察方向存在局限性[2]。如今,内镜电视监控系统发展得已相对完善,因此分泌性中耳炎多采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手术视野开阔清晰,创伤小,不会给患者带去太多痛苦。我院对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方案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符合2013年版《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中提到的相关诊断标准[3],经纯音测听检查,传导性耳聋者48例、混合性耳聋者12例。经耳内镜检查,患者鼓膜均呈淡红色或者琥珀色,其中鼓膜内患者17例,光锥缩短或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可见鼓室腔有气泡或者液体。纳入标准:(1)患者均能主动配合研究,无沟通障碍;(2)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7~48岁,平均年龄(22.9±7.4)岁;病程2~20个月,平均病程(4.6±3.7)个月。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47岁,平均年龄(23.4±6.9)岁;病程1~21个月,平均病程(4.8±3.9)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口服罗红霉素150mg,1次/d;以体重为标准,每公斤1mg泼尼松片;桃金娘油0.12g,3次/d。
观察组: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未成年儿童采用全身麻醉,成年人表面麻醉,如果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鼻孔息肉、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在治疗过程中则以解除病因为主。内径直径2.6mm、0度,经外耳道进入患者耳内,整个手术均在监视器下实施。观察患者中耳腔鼓膜及积液情况,以此选择恰当的鼓膜切开位置及方式,切开位置通常在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切开方式为放射状或者弧形。把积存于患者鼓室内的积液彻底清除,如果积液呈粘稠状或胶状则使用地塞米松溶液反复冲洗,然后把通气管放进手术切口,保证通气管完全卡在鼓膜切口边缘。为防止术后外源性感染,应使用消毒棉球暂时封住患者外耳道,术后随访7d,观察通气管位置及通气状况,术后1个月~1年复查鼓膜恢复状况和听阙情况。如果手术半年后患者的通气管仍然没有脱落,经检查确认没有中耳渗液之后,且鼓膜恢复、听阙情况完全正常,则可拔除通气管。
1.3 观察评定标准
(1)Ⅰ级为痊愈: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膜恢复良好,纯音测听气导阙值下降20dB以上;(2)Ⅱ级为好转: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好转,听力明显改善,鼓膜基本恢复,纯音测听气导阙值下降10~20dB;(3)Ⅲ级为无效: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迹象。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Ⅰ级27例、Ⅱ级2例、Ⅲ级1例,治疗有效率96.7%;对照组中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7例,治疗有效率7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Ⅰ级Ⅱ级Ⅲ级总有效率观察组(n=30)27(90)2(6.7)1(3.3)96.7%对照组(n=30)9(30)14(46.7)7(23.3)76.7%χ211.447P<0.05
2.2 两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8.23±1.02)d,短于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10.65±1.81)d;观察组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耳积液时间与复发率比较
分组中耳积液时间(d)复发率(n,%)观察组(n=30)8.23±1.021(3.3)对照组(n=30)10.65±1.815(16.7)t9.6754.840P<0.05<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入侵性极强,对听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因腺体肥大使得中耳压力极其不稳,以至于咽鼓管阻塞不通,造成鼓室脓液滋生和传导性耳聋[4]。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秋冬两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听力下降、头晕及耳朵发闷。以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案多以标准桃金娘油胶囊、红霉素、青霉素等药物为主,但是如果患者病情非常严重,保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上述药物通常伴有不良反应,即使当时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也存在很高的复发率,所以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本研究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治愈后有5例复发,复发率16.7%,30例患者中治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6.7%。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难点在于手术视野不开阔,医生很难对患者的鼓室进行清晰、全面的观察,但是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则可解决这一手术难点,通过内镜系统,主治医生可以很清楚地观察患者鼓室全貌,短时间内确认手术部位,能够有效避免给患处再次造成损伤,鼓室内积液的清除较为彻底,对患者疾病意义重大。另有专家指出,患者外耳道口的宽度并不会影响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鼓膜的手术切口较小,创伤小,易于术后恢复,患者中耳内的气压相对平衡,对腺体的刺激小,能够有效抑制中耳积液的产生[5]。本研究中,实施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观察组,中耳积液平均时间为(8.23±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10.65±1.81)d(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远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分析,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预后理想、不易复发,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值得推广。
1 王文波.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中耳炎疗效分析.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106.
2 焦雪芹,张利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32~133.
3 韦家锋.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117~1118.
4 马智杰.中耳炎应用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及优越性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6~27.
5 汤晨,刘收厚,吕凌云,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3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