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败在走得不稳却太着急
2018-05-07陶瓷兔子
◎ 陶瓷兔子
作者群里一个相熟的小姑娘深夜发来好几条微信,急切地找我帮忙,说自己被群里的一位大V投诉抄袭,对方要诉诸法律途径。
她听说我们关系不错,便来找我“曲线救国”,说:你能不能帮我问问她,看她愿不愿意私下和解?
所以你的确是先看了她的文章,然后才仿照人家的逻辑语言写出了这一篇?我反问。
她给了肯定的答复后,回了我很长一段话,大意是她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做文字类的工作,想做好公众号给自己的简历加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没有起色。每天过得焦虑又烦躁,然后发现了洗稿抄袭这条看似快捷又轻便的小路,效果竟出奇的好。
尝到甜头后,又怎么肯轻易罢手,她说:我知道错了,可是我真的不能公开道歉啊,不然这个污点可能就洗不掉了,我毕业之后还打算入职新媒体公司呢。
我顿时觉得有点悲哀。正是因为年轻,所以急功近利,但抄捷径的时候却总是忘了,承担身败名裂之后阴影的,也只能是那个年轻的自己。哪有人是靠几篇文章就能顺利入职名企?任何一家企业,更看重的都是人品,以及你是否有继续走下去,走得更好的意愿和能力。
我刚毕业工作时,办公室的主流风气是逢迎拍马奉承上级。跟我一同毕业的姑娘,从主管的外套到经理的发型再到总监英明神武的某项决定,可以夸上好几个小时,可嘴笨如我,却只会在她舌灿莲花的时候目瞪口呆。理所当然的,她比我得到的便利更多,我提前三周就计划好的假期,会因为她跟老板撒娇就不得不泡了汤回来值班。我做更多的事,创造更好的业绩,年终升职时,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她意气风发。
我郁闷了一整年,跟朋友们吐槽:不就是溜须拍马嘛,我现在不会还能一辈子不会,明年我也不闷头干活了,大家一起拍,看谁赢过谁。
一个朋友冷静地帮我分析:你不会在这家公司待一辈子,到了该走的时候,除了会吹捧逢迎之外,你有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资本?不是每个老板都偏爱会说好话的员工。退一步说,就算你在这家公司待到退休,万一管理层换了人,对业绩的需求胜过逢迎,到时候你难道要从头学起吗?我被她问得哑口无言,因为我根本没想过任何“以后”,满脑子都是眼下一亩三分地里的利益和不公平。
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和英国的斯科特团队曾同时到达南极圈附近,准备向南极点进发。阿蒙森团队只有5个人,而斯科特团队有17人之多,可最先到达极点并顺利返程的,却是阿蒙森团队。斯科特一行人不仅比阿蒙森晚了近一个月才到达极点,返程时又遇上暴风雪,最终无人生还。
研究者发现这样一个差异:阿蒙森团队的5个人借助雪橇,平均每人携带三吨物资,无论当天天气如何,都要行进30公里,然后开始休息。可斯科特团队正好相反,为了轻装上阵,他们每人携带的物资只有一吨,天气好时,最高行进60公里,天气不好时,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
南极圈天气变化莫测,每天无论如何前进30公里,缩短的不仅仅是路程,还有人心中对于极端天气的倦怠与畏惧。回程比去路更加凶险,留下足够的补给和热源,便是给自己留下生的希望。没有谁是靠着一腔热血和一时侥幸走向终点的,更多可见的成功,与其说是靠激情和运气,不如说靠的是合理的计划和持久的坚持,在靠近辉煌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退路。
我很喜欢一段话:原本以为,才华是一个门槛,后来懂事一点,觉得勤奋是一个门槛,再往后,当知道了自己既没才华又不勤奋的时候,才发觉时间也是一个门槛。一件事,当你坚持了足够久的时间之后,总会有所得,这种所得不在于名利,不在于你到底做出了多大的事,而在于你知道自己所成就的,也知道了自己的本分和局限。
成功的确没那么容易到达,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留在那里,又如何走回来。毕竟摔个大马趴,真的很疼,而且姿势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