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壁鸠鲁的幸福观

2018-05-06郑雅如雷向永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欲望幸福

郑雅如 雷向永

摘 要: 伊壁鸠鲁将快乐主义融于他的幸福观,认为幸福始于快乐亦终于快乐,从而构成了以至善为最终目标的快乐主义幸福观。伊壁鸠鲁按照幸福目的的要求将其与欲望紧密结合,只有遵循有限的欲望,幸福的圆满才能实现。深入挖掘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幸福观思想,有可能对当今社会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 欲望 幸福 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

究竟什么是幸福?历史上许多哲学家都深入研究和探讨过这一问题,他们对什么是幸福的问题都提出过独树一帜的见解,这一直是古往今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其中,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最具代表性,曾经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思想,他对欲望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只有达到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人生的享乐与幸福的实现才能达到统一。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常被称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认为,最大的善来自于快乐,没有快乐,就不可能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伊壁鸠鲁所追求的快乐是精神层面上的快乐。伊壁鸠鲁追求的快乐主义应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他将精神的宁静放在首位,强调德行的重要性,阐明幸福主要通过德行获得。之后被一些人歪曲成以享乐为目的的消极的人生观是错误的。

一、伊壁鸠鲁的快乐论

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是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自然性依赖于幸福的自然状况。我们的一切取舍都要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以感觉为标准判断一切善。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且显而易见。在《致美诺扣的信》当中,伊壁鸠鲁坚持认为,“快乐主义的中心问题是人生问题,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和终结,是人生最高的善。我们对快乐的追求支配着我们所有的理性选择,并且框定了我们的整个生命。他强调,快乐实现于消除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当我们痛苦时,我们才需要快乐,因为快乐不在场;当我们不痛苦时,我们就不需要快乐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1]367-368。在这封信稍前的部分,伊壁鸠鲁提出了快乐主义的最高境界:“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1]367即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在于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宁静。这就是说,在个体追求快乐的过程中,痛苦的消除是随附性的效果;痛苦的起因是灵魂的不宁静或身体的不健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从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伊壁鸠鲁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伊壁鸠鲁区分了两种快乐: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饮酒的乐趣是动态的快乐,而喝醉酒的乐趣属于静态的快乐。伊壁鸠鲁假定了一些自然的和必需的欲望,当这些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属于动态的快乐,比如,高兴和娱乐;静态的快乐是指痛苦被消除时得到的快乐,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看作没有痛苦,因为尽管这种痛苦没有增加,却是多变的,比如,无拘无束、无饥无渴的轻松状态。伊壁鸠鲁比较强调静态的快乐,在比较了各种快乐的得失后,他认为动态的快乐远远不及静态的快乐。

静态快乐的概念十分复杂,但是关于它的没有争议的两点在这里很重要。一个是无痛之状和心神宁静是静态的快乐,在《致美诺扣的信》中,幸福生活的终结在于身体的健康和心神的宁静。伊壁鸠鲁在信中说过,幸福生活始于快乐也终于快乐。因此,除非我们突然改变最后的目的,否则,心神宁静将成为一种快乐的规范作为最后的目的。伊壁鸠鲁还说,当我们认为快乐结束的时候,我们不是挥霍无度的乐趣,而是消除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痛苦,这就是说,这样的快乐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伊壁鸠鲁心神宁静的说法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静态快乐这一概念。心神宁静就是一种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你不会受到任何疼痛或者任何不适困扰。通常情况是,你在正常工作,没有受到不愉快事情的干扰,然而,这并不是“心神的宁静”,因为正常的活动是精力充沛和丰富变化的。那么,心神宁静是一种享受“静止”的乐趣,它并不是处于一种被动的运动状态,而是作为一种不受干扰的运作状态的乐趣。其次,静态快乐是自然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快乐。静态快乐只能是多变的,不是增加起来的,它是纯粹的自然的(必要的和非必要的)欲望,而不是空无的欲望。

二、伊壁鸠鲁关于欲望的观点

在《致美诺扣的信》中,伊壁鸠鲁将欲望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些欲望是自然的,有些欲望是虚浮的。在自然的欲望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仅仅是自然的而已。在必要的欲望中,有些是为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有些是为身体的舒适所必需的,有些则是为我们的生存所必需的。明确认识到这一切的人能够为获得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而决定自己的抉择和避免。”[2]691伊壁鸠鲁从是否满足主体的基本需要和满足身体需要的难易程度两个原则,将欲望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欲望,人如果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好好活着,就必须满足这类欲望。比如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困了有觉睡等都是这种欲望;第二种是自然的但是非必需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主体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要满足这类欲望只需要一点点物质基础就可以达到,它需要的原则是最少原则,同这种基础的最少原则相违背是不明智的选择,比如花钱去买奢侈品及性欲的满足等;第三种是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这类欲望完全是由人的虚荣心引起的,这种虚荣心能否达成并不能影响主体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再者追求这类欲望是比较难以达到的,比如对于名誉和权力的追求就属于这类欲望,因此这种欲望是最不被提倡的。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有两种特点,一是短暂性和易逝性,这种类型的欲望来得快去得也快,有可能会招致远大于那些快乐的痛苦;二是心灵的宁静容易受损,当人们为了实现这些欲望而匆忙奔走的时候,心灵的宁静就会难以达到。伊壁鸠鲁极力反对这种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他主张抛弃这种欲望,去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弄清楚何种欲望可以追求,何种欲望应该舍弃是达到伊壁鸠鲁幸福观必经的道路。在达到心灵宁静的过程中,根据欲望的三种类型,伊壁鸠鲁主张要满足最简单的欲望的追求。

然而伊壁鸠鲁的观点并不被一些学者所认同,比如在《论至善和至恶》中,西塞罗批判了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思想,他认为伊壁鸠鲁把幸福生活的目的等同于快乐是一种主观性的身体享乐,他说道:“阿里斯底普斯的理论,昔勒尼学派阐述得更令人信服,也更真诚坦率。”[3]普卢塔克也认为,信从伊壁鸠鲁是不可能有幸福生活的。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伊壁鸠鲁所说的幸福生活到底指的是什么。儒家思想向来讲究“存天理,灭人欲”[4],然而孔夫子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人会影响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人,两者之间属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毫无疑问,欲望的缺乏会造成痛苦,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将欲望限制在自然的和必需的层次上似乎更加合理。他认为,“面包和水,当放进饥饿的嘴唇,就能产生最大的快乐”[2]693。自然的和必需的欲望十分容易达到,那么快乐也会很简单,伊壁鸠鲁认为最高的快乐乃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因而由于快乐引起的内心平静状态才会被伊壁鸠鲁视为最佳的快乐。把握住伊壁鸠鲁对欲望的三种分类及他所倾向的欲望之后,对于欲望的界限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千百年来,当人们谈到欲望时,都认为欲望是无限的,他们认为,如果克制人的欲望,就会造成社会发展的缓慢。可是不然,所谓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欲望,它不可能凭空而产生,既然如此,必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样一来,无界限一说就不成立了。伊壁鸠鲁认为,欲望是有界限的,他将有限的欲望与幸福紧密联系起来。追求无界限的欲望是不可能达到幸福的,幸福的根本属性在于有限的欲望。只有追求有限的欲望,幸福的圆满才会实现。

三、伊壁鸠鲁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常常被称为快乐主义的伦理学,他是快乐主义阵营里的另类,他的思想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和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主要探求个人心灵安宁和人生目的。但是其学说的最高原则却不是快乐主义,而是他的幸福学说。他虽然赞成“快乐是最高的善”,却并不以此为最高原则实现快乐最大化,他的最高原则是达到幸福目的,快乐只是其达到幸福必经的途径。在伊壁鸠鲁的一些著作中,大部分都将他的快乐主义和幸福论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导致之后的人们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和幸福论之间的联系存在一些误解,他们将快乐与幸福画等号。与快乐主义者相比,实际上,虽然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思想中包含着快乐的成分,但是他只是单单从幸福出发,他所关注的幸福是从有限的欲望和节制的享乐走向宁静的,而快乐主义者是从快乐出发,只追求身体和心靈上的满足,在享乐的道路上无限前进与奔走。伊壁鸠鲁特别强调幸福的重要性,即他主张人们能够过上一种理想的生活。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但是一些人的内心存在烦恼和苦闷,他们对究竟什么是幸福并不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反观伊壁鸠鲁对欲望的分类与分析或多或少都会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根据伊壁鸠鲁幸福观的思想,我们应该消除贪婪和邪恶对灵魂的干扰,因为不正确的灵魂观念将会导致灵魂的紊乱与烦扰,使人们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因此,在伊壁鸠鲁看来,实现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消除恐惧,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灵魂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所要做的是重新释放灵魂并且救治灵魂,要始终对名利保持不动心,让自己的灵魂处于一种安宁的状态。只有不为名誉所累,不为外物所系,人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著.马永翔,等译.名哲言行录(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3]西塞罗.论至善和至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朱熹.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校级课题“伊壁鸠鲁的幸福观研究”(课题编号:2017YXJ19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欲望幸福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