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义工旅行对“间隔年”群体职业发展的影响

2018-05-06李旖旎蓝海平戴家樑陈文华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我价值职业发展

李旖旎 蓝海平 戴家樑 陈文华

摘 要: 本文介绍国际义工旅行及“间隔年”的相关概念,深入探究国际义工旅行对“间隔年”群体的职业发展影响,进而寻求新环境下青年群体丰富生活的新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及促进市场充分就业的新方法。

关键词: 间隔年 国际义工旅行 自我价值 职业发展

随着“间隔年”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国内青年群体纷纷将目光投注于此。具有新颖、独立、趣味、人文性的旅行方式将传统旅游业带入一个新的市场,“间隔年”越来越离不开国际义工旅行的发展,国际义工旅行必然对此类群体产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间隔年”与“国际义工旅行”相关概念

(一)“间隔年”概念与起源

“间隔年”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英文叫Gap Year,是西方的一种叫法。“间隔年”的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会,而是停頓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通常是一年),用一段时间放下脚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一个真正的“间隔年”始于60年代的英国。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如今间隔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加拿大的学生当中都已非常流行。据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数据统计,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约有1.2%的新生选择推迟一年入学。同样的,哈佛大学也非常鼓励新生在入学之前或者学习过程中申请“间隔年”,每年80名~110名学生会响应学校的倡议。据美国间隔年学习协会统计,自2006年开始,选择间隔年的学生人数每年增速超过20%,其中2015年同比增长了22%。

(二)“国际义工旅行”概念与发展趋势

国际义工旅行,1920年前后源于欧美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历战乱急需重建,所以出现了国际工作营,不仅加快了各国社区重建的效率,而且透过互相派遣义工推动了世界和平。最初参与的国家是法国和德国。在国外,它已经是相当流行的一种有意义新颖的旅行方式。

目前,诸多义工旅行的平台应运而生,希望通过国际义工旅行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青年沟通,打破固有的思维,感知外部的世界,并在旅行过程中通过多元的体验与实践,帮助青年发展自身独特的核心优势。

二、“间隔年”群体职业发展现状

(一)“95后”就业市场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前几年“90后”大量步入社会,年轻一代的就业观持续变化。现在“95后”开始逐渐步入社会,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面对一年又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年轻的“95后”并没有在传统的就业道路上一走到底,只有52%的“95后”在毕业后选择找工作,而选择不就业的比例更是高达48%,这些选择不就业的毕业生去向更是五花八门,学习深造、创业、上直播当网红、回家结婚生子等不一而足,其毕业去向选择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新趋势,可谓迷之就业观。

数据统计显示,“间隔年”成功跻身“95后”最爱的毕业去向TOP5排行榜。毕业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间隔年”成为九五后向往的诗和远方。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6%的青年群体想要参加教育类义工旅行。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认识到旅行的深层次含义,将文化体验与传统旅游有机结合,创造一种全新的旅行模式。显而易见,国际义工旅行对“间隔年”群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间隔年”群体就业市场背景

国内间隔年的兴起源于一本2009年出版的《迟到的间隔年》。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描写了他的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一直到达西藏、尼泊尔一带。一路上,他边旅行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在路上,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并开始懂得向家人感恩和学习怎样关心照顾身边的人。

“间隔年”式的教育方式,在中国并不盛行。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间隔年”悄悄进入我们的视线,但其知名度、影响力都不高。在调查中,16岁到30岁的青少年群体对“间隔年”并不了解,这印证了当下中国“间隔年”市场的空白。

在当代青年沉迷网络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的是具有“体验”、“趣味”、“责任”等特点的国际旅行方式,给予他们“走出去”的平台。而“间隔年”的旅行方式,对于青年的成长更符合当代教育的潮流趋势。面对就业竞争,“间隔年”群体的优势明显,必然能打开更大的就业市场。此类市场是基于传统旅游业的急速发展,实现创新型转型的行业,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另外,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公布高考改革措施,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体验将给高考毕业的学生提供认识自己的途径,体验社会,获取与学生匹配度更高的信息,寻找或者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测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动态变化有所认知。

三、国际义工旅行对“间隔年”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义工旅行的优势项目

1.青旅义工系列项目

青旅义工的概念是由国外引进的,一般是大学生群体在寒暑假期间通过和外地的青年旅社事先联系沟通,在假期时前往外地的青年旅社,通过打工换宿的方式,在剩余的时间里在当地进行旅行的一系列过程。

青旅义工项目具有放慢生活节奏,对人生规划进行思考,沟通交流,以人为镜,端正心态,提升旅行经验等意义。

2.支教义工项目

支教义工一般是大学生群体在寒暑假期间通过和外地的青年旅社进行事先联系沟通,在假期时前往外地的青年旅社,通过打工换宿的方式,在剩余的时间里在当地进行旅行的这一系列过程。

支教义工项目具有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使格差减小人生体验与付出,弥补教育资源缺口,帮助心理问题儿童回归社会等意义。

3.Global Offensive项目

主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运行,基本内容为参与当地NGO(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致力于解决当地的社会及环境保护等问题。教育类项目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基本内容为加入当地中小学校,为学生连续一学期开设某一课程。

Global Offensive具有收获友情、人尽其能、忠诚合作、享受生活丰富履历、提高竞争力、获得启发和规划人生、提升自信和生活满意度、改变麻木的生活状态、收获新知识和工作经验、认识世界、体验文化、培养益友、非同寻常的有益经历等意义。

4.体验交流项目

两个或多个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之间的共同交流生活体验。

体验交流项目具有开阔眼界,增长交流、重新认识家乡、体验不同生活环境、旅行过程更为安全、收獲跨国友谊等意义。

(二)国际义工旅行对“间隔年”群体职业发展的影响

1.精准的职业定位

在国内高校中,部分大学生存在迷茫的情况,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无法突破自我成长的瓶颈。正是看到当代大学生较浅的旅行体验及处在迷茫状态中无法走出的情况,特别是“间隔年”群体,他们在旅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自我认知不足的问题,茫茫旅途的不确定性加快了此类群体“归巢”的脚步,从而不能尽情享受旅行的滋味。而国际义工旅行平台具有清晰的项目规划、完备的保护措施、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等,使“间隔年”群体充分看到旅行所走的每一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身优势,为自我就业提供帮助。

国际义工旅行能让“间隔年”群体在认清自我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精准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2.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国际义工旅行并不是吃苦受累,而是更接近纯真的人文,是一种增加旅途意义趣味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方式。当下的年轻群体对于旅行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加个性化,喜欢与众不同的游玩方式。国际义旅不仅仅提倡青年者去旅行,还希望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爱、奉献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外国人为什么喜欢义工旅行,有四点:第一,就是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第二,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第三,结交当地还有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底蕴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理念,第四,释放自我,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过上一些平淡的生活。这些精神值得学习和倡导。除此之外,国际义工旅行的项目具有“人文性”、“趣味性”、“责任感”、“体验感”等特质,迎合了当下“间隔年”群体的职业发展能力要求。

此类群体重视自身的发展能力,对未来的趋势需要明确的规划,那么国际义工旅行就能帮助“间隔年”们开发潜在的力量,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综合能力。在此期间,此类群体可以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消除不必要的心情忧虑,促进社会的和谐。

3.促进市场充分就业

义工旅行在国外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也已经非常成熟。义工旅行根据帮助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对象:人,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国家里弱势群体、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儿童。比如到非洲国家帮助些贫困儿童读书,到南亚海啸灾区帮助重建,给一些孤儿、残疾人、失业者精神上面的帮助等。第二种对象:人以外的,自然的保育,历史的保护。比如到些大的森林公园去捡垃圾,到历史建筑进行维护保养,还有非物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但唯独国内,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尽管一些国外和港澳台的社会企业都分别在国内进行国一些短期的义工旅行活动,但其规模非常小,而且几乎没有国内旅行者参加其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此类市场的空白,导致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转化。“间隔年”群体对自己有规划,有期待,希望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生活。无疑,此类群体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就业焦点,国际义工旅行的规范化,多元化使得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不仅能开辟新的市场,还能促进市场充分就业。

四、总结与思考

中国传统旅游市场的饱和使得义工旅行悄然兴起。中国市场对于“间隔年”的概念及旅行方式不甚了解,对于“义旅”项目的开发与创新仍处于停滞状态,这从侧面反映出“国际义工旅行”在中国的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国际义工旅行不管是从概念还是具体内容,都在指引着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引领着“间隔年”群体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曼华,吴家劲.间隔年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7(22):191-192.

[2]杨光圆,童斌.国内义工旅行组织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105.

[3]罗荣珍,刘诗婷,刘钰娴.广东省大学生间隔年旅游现状分析和建议[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5):13-14.

[4]肖纲领.“间隔年”是就业路上的以退为进[N].中国教育报,2016-07-19(002).

[5]姜淑梅.何妨来个“间隔年”[N].中国教育报,2016-05-19(006).

通讯作者:陈文华

猜你喜欢

自我价值职业发展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酒店人员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青年员工激励与组织引导上的应用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