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应对对策
2018-05-06周琳
周琳
【摘 要】本文以农村精准扶贫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而后基于此提出了农村精准扶贫的应对对策,以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经济发展
一、引言
精准扶贫指的是以科学的标准和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村及贫困户,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精准帮扶,从而使扶贫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构建科学的扶贫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于贫困群体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实施的惠民政策不但让很多农民脱离了贫困生活,使农村的贫困人口出现降低,同时,还为政府反贫困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的有效经验。农村地区扶贫工作属于国家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在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对于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则基于此对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二、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1.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
当前,很多农村在扶貧对象的识别上欠缺精准性,扶贫目标存在偏离,很多真正的贫困户都没有得到益处。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筛选贫困户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乡镇和村庄在认定贫困人员的标准和程序上缺乏规范性,一些经济条件与贫困户标准不相符的人员也被纳入其中,如家中有患病老人等,且曾经属于农村低保范围的人员也和精准扶贫识别的标准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对于产业扶贫对象缺乏精准的识别,很多未发展产业或者是产业和规模标准不相符的贫困户也被纳入产业扶贫范围中,接受着资金的补助。这种情况不仅会使得农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还会使得贫困农户产生消极的想法,导致矛盾的出现,对农村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扶贫资金分配不科学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投放不够科学,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监督,透明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扶贫的发展过度重视,而对于公共服务以及贫困户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忽视,特别是缺乏农村教育投入。
(2)为资金投入面过于分散,使得每个点投入的资金都不够,无法支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的有效运行。
(3)为政府拟定的到户扶贫项目实施条件和贫困户实际需求之间缺乏关联,导致一些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缺乏资金支持,而不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却有很多资金支持。
(4)为在项目配套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过高造成贫困对象遭到排斥,为富人制造了参与机会。
3.产业扶贫缺乏后续发展力
当前,有的扶贫项目提供的资金和实际所需成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贫困户来说,其要想发展产业,必须自己进行一部分资金的筹集,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这对于贫困户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在扶贫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虽然扶贫专干也会向贫困户进行发展产业的推荐,但却忽视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产业扶贫项目未针对贫困户受益机制进行相应的制定,使得贫困户还是需要依靠劳动或者是土地流转的方式来赚取微薄的收入。这种形式将会使得扶贫资源的供给与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离,降低扶贫资源的利用率,农村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1.精准识别,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精准识别是动态化的,随时需要剔除或纳入脱贫人员和返贫人员。对此,在识别扶贫对象时,需以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村小组来选定贫困人口,由村委会组织群众代表来进行评议,由县乡进行审核确定,最后由各级党政负责人进行签字背书,从而实现农村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1)贫困户的评定需以“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和驻村扶贫工作组核实、第一次公示、乡镇政府审核、第二次公示、县级扶贫部门复审、公告”的步骤来执行。为保证选取的对象和要求相符合,需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对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实施全面的审查,将与条件不相符的贫困对象排除掉,并制定一个“负面清单”,如:
(2)各乡镇需针对精准扶贫对象的产业实施详细的审核,对于未发展产业的精准扶贫对象需及时排除掉;而对于产业和上级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规模标准不相符的精准扶贫对象,帮扶干部需为其提供帮助,推动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使之与项目规模标准相适应。
2.资金统筹,完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1)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县级财政需将贫困村整村推进以及移民搬迁等相关配套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并将移民工作经费包含在内,对财政配套资金进行全面落实,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多元化投入为辅的资金扶持模式。
(2)要对支农资金进行统筹的安排,争取得到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对财政、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的整合,为贫困地区提供有力支撑,在对项目资金进行安排时,需强制要求相关部门将贫困村及贫困户放在首位,对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与区域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普及以及龙头企业规模扩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构建,使贫困户经济收入不但增长,实现增产增收。
(3)要对扶贫资金进行严密的管理,针对扶贫资金项目开展全面的审查,构建扶贫资金项目运行管理机制,配合专户管理制度以及财政报账制度,保证扶贫资金真正投入到贫困户的需求项目中,使贫困农户真正受益。
3.创新产业帮扶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产业帮扶需要以地方实际为基础,在对传统的养殖、种植产业进行扶贫的过程中,还要对当地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创新的思路来推动新型产业发展。一方面,当前很多贫困地区都属于山区,且都是没有利用的土地,对于此种情况,可以与光伏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建设光伏电站,不但可以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够实现创收;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普及,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此,能够在有条件的贫困村推行新技术下乡活动,设立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点,为贫困户在网上售卖当地产品、查询信息以及学习技能提供渠道,从而推动贫困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还可以利用贫困村的自然资源来进行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如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在此过程中,可以以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参考,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对贫困村进行开发建设,推动贫困人口土地流转,缓解就业问题,发展农家乐等经济收入模式。如有的贫困村绿植多、风景优美,则能够以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模式为引导,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同时,还能够以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进驻贫困村,对农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提高利润。如开展果树种植、家禽养殖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等。
四、结论
通过对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提出了有效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主要从精准识别、资金统筹以及创新产业帮扶模式这3个方面着手进行,旨在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精准度”,以此逐步构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雪英.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5).
[2]李金龙, 杨洁.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失范及其矫正——基于街头官僚理论视角[J]. 青海社会科学, 2017(4):120-127.
[3]李艳荣, 宁玉兰, 詹琳琳. 海南农村精准扶贫途径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