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开放最强音

2018-05-05刘源隆

小康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一带

刘源隆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年新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时说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取得亮眼的成果,也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

南南学院 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南南合作圆桌会上做出的庄严承诺,对深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意义非凡。图为北京大学南南学院一景。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在3月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之一,其主旋律就是市场开放。

据上海市市长应勇介绍,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首届进口博览会将有60个左右的国家参加国家展,其中12个国家为主宾国。此外,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已签约展览面积5万多平方米。

除积极扩大进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对扩大开放的多项工作作出部署,包括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等具体举措。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长刘世锦尤其关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他认为,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研发、物流、信息服务和咨询等服务业领域在中国发展潜力很大,也需要进一步开放来提升水平。

“中国还缺资金吗?不缺。还要引进外资吗?需要。”刘世锦说,中国引进外资,同时引进的是资金背后的技术、管理、供应链、品牌、机制等,这些正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中所需要的。此外,对外开放往往会倒逼对内开放,从而为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科学研判中长期的外资走势,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利用外资新平台,重塑利用外资新优势。优化利用外资环境,推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这样的推动区域经济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下,各地展现了高涨的热情。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尤其是有港口的省份在申建方面态度积极,目前已经有包括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份积极申报争取。而相应的申报方案中,更便利的贸易政策措施等成为主流趋势。

受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侨胞、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会长邱海琴对近年来中国扩大开放的态势印象深刻。“如今,中国和海外不仅仅是经贸交流,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文化也在世界传播。”邱海琴以在巴西的见闻为例指出,汽车、衣服、玩具等中国制造在巴西随处可见,同时,随着中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在巴西的形象也显著提升。“巴西人最喜欢跟中国人做生意。”邱海琴说。

合作共赢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非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新时代呼唤新思路。“一带一路”正在开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一带一路”。报告指出,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新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5年来,外界在环境、劳工标准、债务、透明度、政府采购、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存在质疑声音。习近平主席有针对性地提出绿色丝绸之路、廉洁之路等理念,增进了世界对“一带一路”的信心,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本身也以事实澄清了误解。

随着建设不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贸易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二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三是大项目扎实推进,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能源资源合作项目重点推进,一批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一带一路”作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其特质体现得日益充分。

从航空港口、中欧班列到物流枢纽,当前许多西部省份正逐渐变身对外开放的前沿,享受开放带来的红利。这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的机遇。

西北地区是我国内陆腹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国内段的前沿。目前,西北地区正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北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再度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未来,中国对全世界的吸引力必将迅速增加,想要与中国合作或是来中国发展的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无疑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外的最佳传播者和践行者。

“在贸易、投资、生产服务业方面形成一个网络,把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起来,不但中国经济能够从中获取高质量的发展,而且对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也会带来积极作用。”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说。

创新投资方式,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新亮点

当前全球化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或者说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主要吸收外国投资,到国内企业走出去,再到海外进行投资,现在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中国吸收国外投资。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飞分析指出:“中國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中国企业利用全球化,在世界范围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开拓全球市场。中国制造业产能的过剩,也需要我们加强国际范围的产能合作,这也成为我们对外投资的重要推动力。”

在对外投资方面,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246亿美元,同比下降近三成,但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针对去年我国对外投资下降的问题,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主要原因是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了有效遏制。通过“降虚火”、“挤水分”,使得企业对外投资更加稳健、更趋理性。总的来看,中国对外投资与现阶段我国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是相适应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受到了东道国普遍欢迎。

钟山指出,为推进对外投资,今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合作平台,抓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深化产能合作,壮大投资主体,积极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规范经营行为,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查,继续控制非理性投资,要求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外投资的质得到了根本性提升。过去曾经把大量的钱花在买俱乐部、搞娱乐项目上。2017年的对外投资则更多把宝贵的资金放在技术进步、产业链拓展、绿地投资方面,这对投资国和投资人都带来了积极效益。”此外,胡晓炼介绍,对外承包工程、海外的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步入发展快车道,逐渐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合作格局。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非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更好发挥中非合作论坛作用,扩大中非贸易,深化基础设施和投资合作,优化对非援助,全面提升我国同非洲地区经贸合作水平,打造中非合作新亮点。

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副秘书长蔡立华分析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园区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视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着眼点和重要抓手。但囿于多重因素的制约,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工业园区,需要在融资、技术、管理等方面借助国际合作。在此需求的背景下,各种性质的中国产业园在非洲大陆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中国发展需要世界

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设立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限制性措施削减2/3;加大引智力度,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增加40%;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过去5年,中国以扩大开放有力促进了自身发展,也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这是拓展我国自身开放空间的需要,也是主动塑造外部开放环境的需要。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笼罩世界经济。一些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盛行,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变为反全球化的拥趸。在世界经济何去何从的当口,中国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成为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旗手。

“2012年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快速深化,这推动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的引领者。”巴西亚太—中国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和支持互利共赢贸易的立场,在关键时刻给全球经济注入强心剂。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将一直是一个秉持开放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以全球化为代表的外部环境和以多边主义为支撑的国际秩序。无疑,多边层面、主要机构将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一个重点。如何重振WTO的活力,使之成为自由贸易的推手;如何推动IMF新的份额改革,使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以变促变”,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联合国贸发组织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撰文指出:“信心的动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呼声,而具体变革则离不开世界经济力量格局的演变,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随着经济总量以及进口和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其在推动全球化、反对逆全球化中的作用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前台,中国方案开始发挥重要而独特的引领作用,全球治理新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把“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举措。“这是中国主动积极作为,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他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凭空产生,此前中国就大力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将有助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建立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自由贸易区发展,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霍建国认为,中国应继续发挥在WTO中的影响力,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不断提高我国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放眼未来,“开放”作为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为新时代中国的开放合作之路描绘了图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形成,中国经济发展及改革将会催生出新的活力,中国也将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链接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要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拉开了后来40年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幕。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当时,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所有制结构为多种形式共存,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通称南巡讲话,掀起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高潮。

1992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领头羊。

1995年7月:当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随后,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

2001年11月:在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随即递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通知书。一个月后,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香港为协办城市。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不仅圆了国人百年奥运梦,更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盛会,展示了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现代化和开放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在简政放权、负面清单、人民币自由兑换、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了宝贵经验,最终复制推广至福建、广东、天津、辽宁、陕西等省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向世界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即“SDR货币篮子”)。人民币由此成为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并列的第五种国际储备货币。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嘉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同时,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注册报道。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中国推动更高标准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诚意,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清单,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在全球赢得了人心。

猜你喜欢

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还有多远?
“一带一路”离我们并不远
一张图告诉你什么是“一带一路”
晒晒“一带一路”三年成绩单
一带一路颂
“一带一路”连起健康之路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