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之下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机遇在哪
2018-05-05张雨
张雨
3月23日,美国宣布将采取措施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打响了对华贸易战的第一枪。同一天上午7点,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贸易战中,中国如何应对
中国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其中加征关税的农产品主要为干、鲜果和猪肉及猪肉制品。
怎么有农产品?
美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2016年,中国更是美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选择以农产品还击,基本可以说是拳拳到肉了。
加征关税,明显提振了市场对于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在3月23日双方宣布各自措施后,全球股市普跌,一片飘绿中,农业、黄金板块逆势上涨。农业板块当中,又以种植、生猪养殖、禽养殖板块涨幅居前。
中国农业从业者,机遇在哪?
国际贸易要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比较优势,一些品类的农产品能够达到庞大的进口数量,并不意味着该类农产品在国内出现供给短缺,而是仅仅因为在某些方面有优势。
价格优势 美国2017年1月至11月的猪肉出口量为223万吨,价值59亿美元。美国能够有如此多的猪肉进入中国市场,依靠的是成熟的养殖技术拉低了成本,带来价格上的优势。这次磨刀霍霍向猪肉,措施一旦实施,中国的猪肉市场将迎来新的机会。
进口猪肉一部分直接流向国民餐桌,一部分则进入肉类食品加工厂。加大征税力度之后,进口猪肉价格优势减弱,国内猪肉市场竞争会更加强烈。伴随着国民收入逐年增加,消费能力也有所提升,民众更向往品质生活。如今25~50岁的这部分主力消费群体在购买选择时逐渐倾向首要考虑品质,而非价格。不论是猪肉供应商还是肉类食品加工厂,应该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找出自身特色,瞄准定位,趁此次市场格局变化之际,抢占一部分份额。
品牌优势 在清单中,干、鲜果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和猪肉市场不一样,进口干、鲜果在中国国内市场中的地位,与本土产品完全不同。美国的干、鲜果早已完成商品化处理,到达中国国内上市销售时,拥有品种选育、运输、包装、品牌等一系列完整且统一的标准,价格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高,品牌优势十分明显。
此次拟向进口干、鲜果加征关税却不意味着国产干、鲜果行业春天的来临。进口干、鲜果并没有失去其品牌优势,而是让出了一部分市场空间,是否能趁机占领,就要看各家的本事了。对于流通端来讲,品牌代表稳定的采购货源;对于消费端来讲,品牌代表优质、安全、健康。如果干、鲜果從种植到运输再到进入商超,不能做好品牌管理就没有溢价条件,国产干、鲜果依旧难以在价格和市场份额上取得进展。干、鲜果供应商可以“源头抓品质管理,终端抓品牌包装”,让国产干、鲜果质量与价格齐飞。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每一次市场变化,抓住每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