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慧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以历史与社会课程为例

2018-05-05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6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旅行课堂教师

高 凌(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6)

德慧课堂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之一,承载着综合文科课程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使命,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其倡导“立德于行,生慧于学”,从课程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出发,旨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如何达成这些素养目标呢?德慧课堂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在课初导问、课中导思、课尾导论等教学环节中,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组织策略。

一、课初导问:从话题到问题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导入时能否先声夺人非常关键。针对课程特点与学生情况,导入新课的形式很多,包括悬念引入、图画引入、音像引入、活动引入、复习引入等。归根到底,教师要通过提出话题、启发问题、引入新课。德慧课堂的课初导问组织策略可归纳为“一垫话二引题三留意”。

(一)“一垫话”:情感热身

课堂开始于教师迈进教室的第一步,定调于教师开讲的第一句话。“一垫话”,即所谓的开场白,它既塑造教师形象,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德慧课堂课初垫话的技巧是情感共鸣,教学中的组织策略有个性化自我介绍、嵌入式情感嫁接、点题式思维训练、游戏式体验放松等。如何发挥情感热身吸引学生兴趣呢?需要有一段垫话。例如,笔者在执教“品读苏东坡”一课前,说了一段垫话。师:同学们好,课前还有点时间,我们做一个思维训练游戏,试着比喻人生与学科的关系。我先讲一句:人生就像历史与社会课,每一节课都写进了我们的人生史。生:人生就像语文课,生命就是终身阅读。师:观点精练。生:人生就像体育课,一辈子无非生老病死。师:简约而触动人心。生:人生就像数学课,一辈子充满了“算计”。此时学生有些哗然。师:这位同学用词独特,在古代可能是了不起的谋士,当然人生不是算计别人,而是算计生命时光。没想到同学们有如此多特立独行的思想,值得彼此尊重。如此看来,了解一个人不容易,要走进古代文人的世界更加难。意料之外的思维训练结果,揭示了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人生认知投射。精彩垫话往往看似题外话,却是双关语,教师需认真研究课程内涵与学生心理,选择人文教育视角,确定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二引题”:引入话题,引出问题

德慧课堂的课初导问要旨是学科意趣,着眼点为引入话题、引出问题。当前教学中千篇一律的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个话题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感,往往无趣低效。好话题具有趣味性、时效性、思想性的特点。笔者在执教“行脚台湾”一课时,组织了下列对话:课件呈现一幅自己旅行的背影图片,文字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祖国那么美,你该怎么看”。师: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高凌,一个爱旅行的背包族。不知道我们是否有相同爱好?喜欢旅行的请举手。你们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生:北京、杭州……师:去年夏天,我完成了一个儿时梦想“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旅行的最后一个省区需要特别申请批准。结合图片,你们猜猜是哪个特殊省区?生纷纷举例:海南?西藏?台湾?师:台湾猜对了,为什么去宝岛台湾旅行这么麻烦呢?游客如何规划与实施台湾旅行方案呢?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行脚台湾”(台湾话“旅行”即“行脚”)。选择聊天式导课,师生找到共同爱好,寻找情感共鸣,同时导入了课题,而“为什么去宝岛台湾旅行这么麻烦”问题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揭开两岸关系现实背景的一角。

(三)“三留意”:留意学习环境,留意学习兴趣,留意学生思维

德慧课堂课初导问的智慧是量身定制:教师面对熟悉的学生,往往容易把握学情,师生沟通比较简单,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面对陌生学生,教师需要仔细观察环境特点,特别留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变化、思维转进等,临机寻找话题。例如,笔者在执教“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一课时,精心选择革命圣地“西柏坡”作为一个历史学习的衔接点,先出示西柏坡纪念馆图片为背景,铺垫式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国解放战争进程。1946年6月,当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发动战争,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撤离延安,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山村。(此时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学习兴趣慢慢被激发)教师继续用略显神秘的语言说:这个小山村有“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世界上最小的作战室”之称。(此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注意力进一步被激发)趁势引导:结合图片,你们猜猜这是哪个中国革命圣地?学生猜地名,最后确定是西柏坡。笔者继续引导:在这个小山村,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了一场大改革与一场大决战,你们知道分别是哪些历史大事吗?(从小山村到大改革与大决战,产生历史关联,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笔者最后引导:新中国的成立从这里走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教师导课话题针对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但最难的是留意学生的思维变化,趁势引导,让导课的话题寻找到问题,无缝对接课堂的课题。

在德慧课堂中,从话题到问题,话题要新,贴近学生与生活;导问要巧,以趣激疑,衔接课题。假如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经过课前先学,教师可鼓励学生直接提出质疑。

二、课中导思:从思辨到思想

课中时间相对较长,是课堂学习的主干,需要安排充实丰富的学习内容,把握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进行动态生成的精导妙引。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思考阶段,德慧课堂的课中导思的组织策略是“一核心二基点三导向”。

(一)“一核心”:素养目标

德慧课堂的课中导思核心是素养目标。教师依托自己的社会经验与专业技能,提供一种方向性引导,犹如精确制导设备,引领学生到达终点。因此,需要时时回归素养目标,在教学中也往往具体化为教学目标。例如,我区朱老师在执教“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一课时,组织了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具体要求如下:阅读漫画与图表材料,结合书本P11页相关内容,分析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局势。(1)自主阅读2分钟,提炼关键词;(2)小组讨论1分钟,写出关键词(在小黑板上);(3)选出代表,介绍小组观点。此外,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教学组织策略都围绕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以培育学生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历史意识。

(二)“二基点”:教学关键点,评价激励点

教学关键点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评价激励点是课堂教学的动力引擎。德慧课堂的课中导思原则是点“道”为止: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教师要不断寻找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关键点或疑问点,不包办代替,应引领学生抽丝剥茧,使其学科思维不断升级,规律与方法慢慢浮现。例如,笔者在执教“行政区划”一课时,知道教学关键点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与地理位置,学习窍门是梳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由来与位置分布规律。于是,引领学生自行梳理名称由来的规律: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与山脉、河流、湖泊有关的分别有哪些?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与历史、河流有关的分别有哪些?此外,笔者采取活动式体验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参与《中国行政区》拼图游戏,让成功的学生分享记忆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方法,例如点线面、寻对称、找邻居、想轮廓等。通过创设小组积分竞赛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通过梳理规律找到记忆的诀窍。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发言中提炼规律与方法,而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串联课堂的输电线,形成其教学魅力的磁场。

(三)“三导向”:方法导向,合作导向,实践导向

德慧课堂的课中导思要诀是示“生”以弱。教师后退一步,学会放手,适当隐身,无形中把学生向前推进了一步。学生在阅读、议论、反思中交替实现“同化”与“顺应”的建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把握大方向,注重方法导向、合作导向、实践导向。例如,在执教“文明中心——城市”一单元时,建议先上一节课的综合探究“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然后采取“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一节课自主阅读五课内容,分层完成导学案任务,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代表城市,了解五个代表城市总体概况,比较相似与不同点,最后安排一节课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本单元学习可布置分层作业,组织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拓展任务,组成小组去设计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型。在德慧课堂中,翻转课堂学习与后茶馆式学习方式相结合,以学为主,坚持“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挖掘相异构想,促进思维发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又节约课时,用三节课完成六节课的教学内容。

德慧课堂的教师如同智慧导师,引领学生在多元对话中促进观点碰撞,从思辨中培养学科高阶思维,形成独立的思想,提升学科素养,从而凸显导学的功力。

三、课尾导论:从课题到主题

课堂结尾的方法很多,如总结法、任务法、残缺法、悬念法、问题质疑法、拓展学习法、首尾呼应法等。德慧课堂的课堂结尾需要简短有力,画龙点睛,回味无穷,其组织的策略是“一灵魂二升华三反馈”。

(一)“一灵魂”:精神浸润

结尾如同水落石出时露出的底。德慧课堂的结尾要义是回归人文,重视人文思想的浸润。例如,笔者在执教“行脚台湾”一课时,结尾与开头都采用笔者旅行的背影图片,但换了一句引导语。从导课时“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祖国那么美,你该怎么看”换成了结尾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人生也是终身阅读,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采取首尾呼应的方法,从旅行的冲动到旅行的意义,旅行与阅读类比,是生活观念的人文思考。地理与生活在这里汇合,教师是一名教育摆渡者,摆渡知识与能力,更要摆渡民族精神与人文素养。

(二)“二升华”:升华情感、升华主题

德慧课堂结尾的艺术是人课合一。情感升华与主题升华相结合,形成教育主旋律。例如,我区施老师在执教“山地之国——瑞士”一课时,呈现独特的瑞士国旗造型的板书,结尾采用讨论的方式完善板书内容,课程的三个环节“山地小国”“经济强国”“智慧大国”分别对应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国民品质等,学习目的是以瑞士的发展经验启发中国的发展,所以第四个区域填写“发展中国”,核心部分填写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显然,课堂上以美学观念与理性逻辑结合引领学生完成板书,板书与国旗的组合,独特而美丽,课堂增添了美感与厚度。“小国·强国·大国”递进的表述,再联系中国,既抒发了爱国情怀,升华了情感;又高度概括瑞士发展经验是因地制宜,升华了主题。

(三)“三反馈”:反馈关键能力、反馈必备品格、反馈价值观念

德慧课堂的结尾评价是及时反馈。基础是学业水平反馈,其中关键能力大多可以通过纸笔测试实现;难点是学生的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例如,笔者在执教“甲午祭”一课结尾时,展示日本一道历史考题:“……假如21世纪中日再次爆发战争,大约在什么时候?远因与近因是什么?输赢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再呈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图片,题写两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请学生发表学习感想。生: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忘国耻;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需要有忧患意识……选择这道真实的日本历史考题,震撼了班级学生。学习历史的重点不是知道过去发生过的史实,而是以过去推理未来,这是学科关键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甲午战争的失败教训,以史鉴今,增强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学生发表的感想反映了其必备品格、价值观念。

德慧课堂需要有灵魂,教师必须有内涵。从课题到主题,是德慧课堂明晰学习指向挖掘主题内涵的过程。教师需要掌握一把智慧钥匙,引导学生从积累知识到沉淀智慧;掌握一把道德钥匙,引导学生从自发到自觉,转化为道德品行。

教育即生长,德慧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温度、有理想、有个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组织遵循共性与个性并存,全体与个体兼顾的原则,因势利导,德育优先,智慧增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旅行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