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以“蜕”为进,实施新时代智媒体“五四”工程
2018-05-05□文/董悦
□ 文/董 悦
传播学家把这个时代称为“泛媒体”时代,今天的传播范畴不仅突破了传统四大媒体狭义概念,还突破了媒体与非媒体的固定界限,从而进入一个“万物皆媒”“人人皆媒”的新时代。主流媒体如何乘势而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杭报集团)认为,在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上,既要清醒敏锐,又要坚定自信;既要顺应大势、主动作为,又不能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以防出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进退失据的后果。
杭报集团以实施新时代媒体建设“五四”工程为抓手,探索打造全国一流现代文化传媒集团的“桥”和“路”,得到中宣部发文《杭报集团创新运行机制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肯定。
一、深耕“四大领域”
杭报集团提出“与城市共成长”的发展理念,60年的品牌积淀,杭报集团在发挥新闻舆论的主战线、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深耕“四大领域”,就是围绕党政中心、聚力产业热潮、助力社会文明、关注民生热点,把握“时、度、效”,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善讲故事、讲好故事,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正面宣传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产业交流和推动集团采编和经营业务与杭州科技、金融、旅游、地产等特色产业深度对接,唱响经济“光明论”。
深化杭报集团“最美”品牌,通过“暖新闻”推动、“正能量”报道,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好“杭网议事厅”“公民爱心日”“多浪文化”“拯救民勤绿色行动”“快公益”等公益栏目,打响“有温度的善城”。
二、打造“四大优势”
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追溯本身,在于打造自身优势、增加优质产品、提供有效服务,在万水奔涌中定主流,在众声喧哗中立主导,在多元供给中强主体。
一是本土主流优势。杭报集团的“根”和“魂”在杭州本土,是杭州最大的传媒集团,拥有一批2000人的专业队伍,这是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也是一批在实践中锤炼起来的全媒型舆论工作者,是高品质内容的生产者,在文化、网络传播上优势明显。
二是权威资讯优势。供给侧改革的破题关键在于聚焦真问题、提供真识见、创造真价值,在纷繁庞杂、信息过剩的情况下,打造一批读有所用、阅有所值的产品。思想高度决定报道深度,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不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找到用户要的深、准、精、真的信息。杭报集团拥有“深八度”“爱写作的狮子”“生活中的价值观故事”一批品牌深度报道栏目。
三是专业文创优势。五年前杭报集团传媒主业占比达75%,多元收入只占到25%,现在比重已经实现反转,多元文创收入达到71%,传媒主业占29%。形成“一体两翼”的传媒格局,“一体”是现代传媒及衍生板块,“两翼”是文创产业板块和文化金融板块,构建“文创+园区”“文创+科技”“文创+金融”的新兴业态,初步实现新闻立业、文创安身。
四是特色活动优势。目前杭报集团因风而起,抢抓杭州城市国际化、新技术迭代更新、市民文化需求提升、资本资产资源丰富的风口机遇,已拥有如“万物生长大会”“未来生活节”这样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品牌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亲临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演讲,发布杭州独角兽企业榜单,打响新经济创新的权威活动品牌。同时杭报集团还拥有像国际电商博览会、未来生活节、中德数字技术领袖峰会等国际化会展品牌,“西湖音乐节”“文博会”等沉淀十年的文化品牌。下一步杭报集团将高位布局、精心呵护,坚守品质、持续创新,赋予特色活动以生命力、创造力,打造有声有色、有型有料的品牌活动。
三、构建“四大体系”
一是构建有认同力的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打造交互式、体验式、共享式的平台。要提高平台的聚合能力,我们采取的是加、减的模式,“加”就是集聚资源向拳头产品投放,“减”就是大力去产能,减少无效版面和无效新媒体产品投放,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关停了部分门户网站,把资源向移动端倾斜。目前“杭+”新闻APP获得“中国新媒体年度最具价值品牌”,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成果。
二是拓展有传播力的渠道。杭报已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通过报、网、机三大平台的深度融合,形成报纸、网络、微博、微信、APP、户外媒体、会展平台等协同驱动的全媒体矩阵,实现多屏融合、多端共享的立体传播渠道。
三是汇聚有消费力的社群。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以价值观为驱动力的社群,打造集“资讯、兴趣、活动、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运营生态闭环,正是去中心化的现实模式。集团下属整合医务资源,提供养生服务信息的“养生道”栏目,单篇点击量均在30w+。由吴晓波、李开复、宗庆后等担任校董的杭商大学及杭商大学金融学院在杭商群体中已形成较强影响力。发挥传媒优势,组建社群、培育圈层,延伸产业链、形成闭合环,构建全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四是设计有改革力的全媒机制。要从表层融合向深度融合迈进,就必须要在机制体制上实现突破,解决现有人员的转型“吃饭问题”,实现一支队伍打两场战斗。过去一年里集团落实安排 500万元专项资金,出台媒体融合“一意见五办法”,扶持培育新媒体专业人才,并探索全国领先的“新媒体一把尺”考核奖励评价机制,在机制改革上以全媒为要点,实现采编播发流程再造,推动全员转型。
四、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智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工程。集团智媒体中央厨房项目作为集团媒体融合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预算总投资9431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智媒体中央厨房三大重点子项目的整体目标。同步安排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2200万元,用于融媒人才培育引进、设备技术提升与融媒产品开发。
二是外宣中央厨房工程。承办杭州市新闻办“hangzhoufeel”外宣中央厨房项目,登陆“脸谱”“推特”“图享”“优兔”全球四大主流社交网络,共推送各类信息1475条,视频总浏览量超过230万次,并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其中“我的西湖记忆”全球征文引发链式传播效应,仅“脸谱”平台覆盖到达的总人数就超过20万。得到中宣部副长、国新办主任蒋建国批示肯定。
三是舆论引导工程。根据市委部署,深入开展舆论引导调研,结合古墩路爆燃等突发事件实践经验,探索舆情引导“杭州模式”。加大内部报道工作力度及评论理论工作,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四是品牌建设工程。把传统“孤芳自赏”的作品思维转变为“因需而变”的用户产品思维,优先考虑市场需求,着力打造五大“金字招牌”,即打造一批特色品牌版面栏目,打造一批品牌记者编辑,打造一批品牌评论员、主持人,打造一批品牌项目活动,打造一批新媒融媒智媒传播平台和主体。
五、提升“四力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力”就是杭报集团媒体建设的总要求、总目标、总方向。
截至2017年底,集团共计拥有32家网站、12个APP、110个微信公众号、19个官方微博、9个手机报,覆盖用户1.4亿,同比增长20%。都市快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企鹅号等产品均位于中国新媒体头部阵营,本地直接用户超1500万,杭州新媒体第一流量入口地位进一步加强,浙江覆盖最广、商业投放最活跃的新媒体生态进一步成熟;同时创新开发和利用AR、VR视频产品推动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作品获评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创新优秀案例100佳,集团也获评2017年度中国媒体深度融合30强,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同时,连续4年荣获世界媒体500强称号,排位上升4位,稳居全国城市党报第一方阵,杭报集团新时代智媒体“五四”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