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赛事 走向成熟
2018-05-03柏强
柏强
从 2015年冬末至今年仲春,中式台球世锦赛已经举办了四届。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无论赛事规模、办赛规格、参赛人数,还是国内国际影响力,都引起广泛瞩目。这项运动已从民间草根步入体育殿堂,并且走向世界体坛,这项年轻的赛事也很快成为世界台球的顶级赛事。
四届大赛 受到瞩目
中式台球根植于华夏,中式台球世锦赛发起于中国,能否得到世界台球选手的认识、喜欢和参与,是衡量项目推广和国际赛事举办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年前,首届中式台球世锦赛在赣东玉山举办时,前来参赛的国外选手大都只是对此感到好奇,并不了解。为此,组委会特意在赛前两天在运动员下榻的酒店开设辅导课,请来中国队教练、技术人员和赛事裁判,从讲台到球台,从打法到规则,从技术到战术,为五六十名外国球员普及中式台球的知识。这些球员中既有斯诺克高手,也有美式台球的名将。听课之后,他们大多对中式台球产生了兴趣。
首届中式台球世锦赛之后,从好奇转向喜欢中式台球的外国选手越来越多,也吸引和留住了一批世锦赛的热情参与者,如肖恩?墨菲、乔?佩里、克里斯?梅林等。其中,梅林已是中式台球世锦赛的四朝元老,在第四届世锦赛中还荣获亚军。
据统计,2015年首届中式台球世锦赛有全球304位选手参赛,2016年的第二届世锦赛,选手数量达到364名,第三届赛事,选手数量增至391名,今年的第四届世锦赛,这个数字高达400余人。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也在逐年创造新高:首届为23个,第二届为29个,第三届增至41个,第四届达到43个。其中,来自英国、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参赛选手较多。今年的世锦赛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赛选手达到70多人。
三年前,首届中式台球世锦赛上,跟随父亲参赛的俄罗斯小萝莉鲁宾尼亚只有9岁,是年龄最小的选手。因为身高所限,比赛时需要穿一双超厚底的鞋,才能完成击球。今年,她12岁,第四次参加世锦赛,仍然是年龄最小的选手,但球技已明显增长。
中式台球 独特魅力
中式台球得到国内外球员认可和喜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个项目具有独特魅力。对此,四届中式台球世锦赛的裁判长降振远做了一番解析。
打中式台球很像下棋,需要布局。双方博弈,在防守中寻找进攻的机会,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
他说,从器材上看,斯诺克项目球台较大,台面使用带绒毛的台呢,兜口较小,球也较少。美式9球项目球台较小,兜口大,球也大。中式台球介于二者之间,球台与美式的大小相近,球是大球,台面却使用斯诺克那样的台呢,兜口小。
从打法上看,斯诺克选手讲究技术严谨,控制主球的能力要非常强。美式台球讲究杆法,尤其擅长通过打旋转球、跳球来攻击目标。中式台球兼具二者之长,既要求有良好的控制主球技术,又讲求美式的杆法,而且比美式进球难度大,容易制造障碍,技术能力更全面。
斯诺克选手与美式选手的技术特点不太相同,但打中式台球都不难上手,而且会感觉越打越有味道。这就是中式台球的魅力所在。
曾获第二届中式台球世锦赛女子组冠军的陈思明说:“打中式臺球,球势好可能一杆清台,但是大部分时间球势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布局。布局的过程很像下棋,双方博弈,在防守中寻找进攻的机会,谁占领先机和优势,赢下的希望就很大。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
参加第四届世锦赛的德国选手索斯顿?霍曼认为,中式台球是很有挑战性的项目,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会越来越流行。
正因为有如此特点,中式台球比赛一亮相,就引起关注和喜欢。2016年在阿联酋举办的亚洲台球锦标赛上,中式台球首次列入比赛项目。参加美式和斯诺克比赛的选手蜂拥前来报名参加中式台球比赛,人数超过前两个项目。同年在美国举行的中式台球世锦赛分站赛,正赶在“美式9球公开赛”结束后,许多美式高手颇有兴致地过来报名,40多人竞争参加2017年中式台球世锦赛正赛的4个名额。
办赛经验 逐渐丰富
中式台球世锦赛虽然连年在江西上饶小县城玉山举办,但交通便利,后勤保障、赛事安排、媒体接待等方面越来越完善,使这一赛事也越办越成熟。其中,江西星牌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多年承办这一顶级赛事,目前已拥有一个颇具实力的赛事运营团体,从初期策划,到后期执行都是国内最专业的,国际大赛组织水平也在大幅提升。
公司总经理甘佳岭说,2015年元月举办首届世锦赛时,由于对赛事规模缺乏了解,外围赛国内组和国际组同时进行,有的球员早上8点多到场,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工作人员更是连轴转,到深夜三四点钟才能完事,常常在地上铺上一块桌布,盖上一件大衣,凑合过夜,第二天早上6点又要起来忙碌。十几天下来,很多人脸色发黑。那时,选手多,球桌少,比赛分布在两个地方、四个场地。原本预备一个场地的裁判员数量远远不够,组委会只得从本地和附近调来一批裁判救急。各级领导也现场办公,应对着一个又一个不期而遇的问题。
现在的比赛集中在一块场地,外围赛是先打国内组,再打国际组,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当年忙得分身无术的裁判长降振远如今也能在比赛时有充裕的时间接待媒体采访。
近两年来,中式台球世锦赛还引进不少科技化、信息化手段,使賽事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起初,外围赛抽签后,球员的比赛对手、时间、场地等细部安排很是繁琐,还要一个一个核对,最后才在公告板上公布。工作人员在里面忙,球员和记者在外面等,这个过程长达5个小时。现在,大赛使用了新开发的实时抽签网络系统,只需5秒多钟,全部赛事安排就呈现出来,人们从手机上就可以迅速查到。
以往观众和球员是通过视频转播和比分直播的方式查看正在进行中的比赛情况。台球比赛的特点是节奏快,比分瞬息即变。第四届世锦赛上使用首创的“比赛状态直播”技术,以互联网+电子计分的方式,大大提升了球员和观众接收比赛信息的效率。
鉴于中国球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为了使中式台球更加国际化,中式台球世锦赛从首次举办起就在前期比赛中分设国内组和国际组,晋级人数相同,直到进入正赛的单败淘汰轮次,才开始交集比赛。四届世锦赛过来,虽然男女8个世界冠军中只有一名外国选手,但国外选手的中式台球水平在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历届进入男子组决赛的8个选手中,外国选手占了一半。
事实上,这正是一个国际性大赛的举办意义所在。正如陈思明所说:“前几年,很多国外选手基本没打过中式,但近几年打中式台球的国外球员越来越多。他们做球的思维经过不断锤炼,变得更加炉火纯青,大大提高了中式台球世锦赛整体的竞技水平。”
前景看好 尚需努力
世锦赛连年举办,让国外选手对中式台球从逐步了解到加深认知。降振远说,由于对规则缺乏透彻理解,首届世锦赛时,作为裁判长,他被不断叫到比赛场去解决国外选手的争议。现在,这样的问题少了很多。
同样,世锦赛也让国内的中式台球选手了解了世界大赛,了解了国外选手,了解了台球规则和文化。在此之前,国内不少选手没有经历过这样高规格的比赛场合。他们平时打球的环境、穿着、对手都很随意。国际性台球大赛讲究绅士般的礼仪和尊重,这让一些国内选手起初很不适应。首届世锦赛外围赛时,有人不愿穿规定的正装西裤,说是打球不舒服;有人用黑色旅游鞋代替比赛要求的皮鞋,说是怕影响发挥;有人不愿打领结,理由是喘不过气;还有人比赛进行中不与裁判打招呼,径自去了卫生间。经过三年四届大赛,这些现象不见了,遵守规则、注重礼仪已成为中国选手的自觉意识。而且现在不少国内选手明知进不了正赛,仍积极报名参加,为的就是亲身感受大赛氛围,与国内外高手多多交流。这些细节看起来都很小,却是中国选手理念素质上的很大进步。
不过,比起有着悠久历史的斯诺克和美式台球,中式台球毕竟年轻,中式台球世锦赛的成熟度和影响力仍需努力提升。
降振远回忆说,2015年中式台球世锦赛首场开赛。一早,他带着选手入场时,惊奇地发现场内坐满了观众。原来这是当地各单位集体购票,让大家来观看的。观众也对首届中式台球世界大赛以及众多外国选手参赛感到新鲜。可现在,这样的场面变得罕见。据了解,在今年第四届世锦赛外围赛的5天里,赛场门口一个主要门票点的销售额不到3000元。在两名世锦赛冠军对阵的女子单败淘汰比赛的现场,能容纳1100多人的场馆坐席上,仅有十分之一的观众。
对此的看法和建议有很多,其中有两点更值得关注。
一是中式台球世锦赛还缺少斯诺克和美式台球比赛那样的品牌效应,更缺乏有影响力的明星球手,毕竟现在不少年轻观众喜欢看的就是球星大腕。因此应努力打造这一国产品牌和中式台球的明星,不妨像斯诺克那样,在比赛期间以见面、签名、送纪念品等形式,组织球星与球迷的互动,或者请顶尖球员做高难度球技表演等,增强观众对项目和球星的认知度和亲近感。
二是中式台球比赛的市场前景看好,但尚需合理有度地开发。其门票价格对一般消费水平的观众来说还是偏高。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应当注意培育中式台球世锦赛的市场。在其成长过程中,要有长远眼光,不要一味比照斯诺克比赛的门票价格,也不要急于追求商业利益。观众只有进入赛场,场内的商业性广告才能发挥作用。而如何让台球明星、台球赛事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感情纽带,是体育市场能够最终发展起来的关键。
在中式台球走向世界方面,要做的事情更多。中国台球协会表示,今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增加中式台球世锦赛海外资格赛场次,组织更多的国际性赛事,为国外选手参赛提供便利条件。当然,这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有远见企业家的大力支持。
目前,像星牌中式台球桌那样的相关器材缺乏仍是一个普遍性问题。2016年中式台球世锦赛美国分站赛期间,一些美国球员反映,为打中式台球,得花四五个小时,找到有中式台球桌的地方。同年的台球亚锦赛期间,许多中东地区的台球人士急切询问哪里有中式台球桌的代理商。连来自中国台湾的选手周婕妤都说,当地很少有中式台球桌。每次参加中式台球世锦赛前,她不得不提前来大陆练球。
无论还有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人们普遍相信,中式台球这个自主创新的国产运动品牌前景远大,中式台球世锦赛也会逐步走向成熟,在世界体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