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
2018-05-02丁观平
丁观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多媒体教学也有缺点和不足,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作用。现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好发挥它的优势,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兴趣、提升质量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引进课堂,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多媒体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套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实验过程,以直观的形式(生动的图像信号、适中的语言信号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如临其境,更加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滑轮》一节的引入中,我利用Flash动画展示胖子能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而瘦子却被重物提起的生动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究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多媒体能使信息传达高效化,易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物理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很多知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立体式的教学,它功能强大、直观性强、节奏快、密度高,能够集图像、文字、动画和声音等图文声光于一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录像、VCD片段和幻灯等形式,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课堂,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教学中适当可以插入介绍物理学发展进程,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介绍物理前沿尖端科技的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现情感渗透与体验,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穿插介绍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及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STS”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宇宙与微观世界》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未来和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收到了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第三,多媒体能使讲授过程个性化,易于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通过多媒体可以让静态的物体动起来,宏观物体不便观察就可以缩小,微观的物体适当放大,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快速运动的物体放缓其运动速度,运用声音、图像的信息载体模拟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研究。转换在传统教学中就将一些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危险性不可控、不易控的实验,改由教师讲述实验器材、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来标准学生强化记忆。利用多媒体,把这些的实验设计成课件,如“托里拆利实验”,因水银有毒,学生不便实验和进行课堂演示。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现象都可以通过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很轻松地从中归纳出规律,有效地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弊端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刺激想象、师生交流和回归本真上存在障碍,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唱主角的永远都是教师和学生,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优越,其也仅仅是教师实践先进教育思想、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或是教师的替代品。
第一,应用多媒体是一种模式化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首先,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许多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具体化,这样直接运用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想象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限制,严重影响到学生课堂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是多媒体将以文字为主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直观性表达出来,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读题、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展;最后,多媒体课件往往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提早预设的定势安排会严重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和推理单一,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第二,应用多媒体是一种定向式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否则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丧失科学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很不平衡的,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我们的课件一般都是教师课前花时间和精力做好的,可控性很小,它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激发学生的潜能,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動性和创造性。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要把教师主导和多媒体辅助两方面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让课堂效率达到更好。同时,黑板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以及工具,考虑再“完美”的课件,也不能百分百替代教师的作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语言、体态手势、实物演示、模型展出、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情感投入、师生互动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
第三,应用多媒体是一种仿真型教学,不利于回归科学的本真。计算机及其网络普及我们的生活,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冲击传统的教学方式。仿佛有了它,学习就会变得简单、有趣,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旧金山大学有一位资深的物理教授汤姆·海宁说:“玩电脑只需两种能力就够了:视觉和想象。电脑创造的永远是二维空间。守着电脑长大的孩子肯定缺乏空间感知能力,他们还是需要玩橡皮泥,玩积木。”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够被多媒体技术替代的,因为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对知识进行探究、理解、掌握,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我们不能认为有了某些物理实验的课件,实验室就有一可以闲置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像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另外,在教学中该学生动手的实验,就不能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否则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甚至丧失科学能力。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的策略
第一,实验型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突出物理学科特点这一关键环节。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建立物理概念、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但在实验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实验的视觉效果,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做铁屑在磁場中被磁化的实验时,就先用多媒体投影把实验现象放大,再在磁体磁场空间分布的立体的图片,顺利地建立了磁场的概念和完成了磁场方法的教学。又如,在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在学生实验前利用多媒体将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图文并茂展示出来,在帮助学生分析结论时,也是用多媒体把一些关键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全体学生一起讨论,启发学生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并降低了学生理解这一规律的难度。
第二,讲授型教学中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手段,要注意突破重点、难点。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就可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听、看、想等各种感官共同作用,强化知识、概念的落实,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我在讲授重力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及失重时,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舱里生活时失重的片段,加深了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讲授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学生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阻线长度变化与流过该电路的电流之间的变化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我既要做实验,又要扮演,同步的效果较差,我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将这个实验配上电流流向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才会有阻碍电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配以滑片移动时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快速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初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第三,讲授型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要注意充实课堂容量。在复习课或习题课里,课堂上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巩固训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黑板上板书,费时费力,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而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先把复习内容和习题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这些课件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增加了信息容量,提高了效率。如在初三第一轮复习电流定律的内容时,由于这个内容涉及的物理量、仪器、实验多,总是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但这部分内容是整个电学的基础,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实验。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我将这个内容制作成一个幻灯片课件,将第一张幻灯片作为主页,将这个单元主要的物理量、仪器、规律点出来,在主页上利用超链接目录与个单元连接起来,实现了电路连接、电流路径分析、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作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通过连接现成的课件,使复习效率大大提高了,而整个复习环节变得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能力是一门值得我们修炼的功夫。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材特点、目标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找准合理切入点,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切不可滥用。若多媒体使用恰当有度,可以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好,会帮倒忙,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和完善,充分挖掘出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潜能,兴利除弊,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我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翟文栋.浅谈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9(2).
[2]张小龙.关于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