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桥梁景观分类的片区桥梁景观规划方法探究
——以杭州湾新区桥梁景观规划为例

2018-05-02黄竹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3期
关键词:杭州湾景观规划风貌

黄竹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引言

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到的五要素分别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河流分割城市,道路通过桥梁连接城市,桥梁则成为城市河流与道路的交会点。 (乔云强,刘国祥,马汀,刘安双,2016年6月)从城市意象上来说,桥梁既是道路的一部分,也是在河流上的眼,更是城市空间重要的节点,而大型景观桥梁更是城市标志物。因此,在城市风貌体系中,桥梁是重要元素之一。

关于定义:这里所研究的片区桥梁景观规划,针对的不是单体桥梁或者是某一条路、一条河上带状空间中的系列桥梁群,而是一个城市或城市片区内所有的桥梁;研究的内容也不是针对某一单体桥梁的景观造型,而是对城市或城市片区内所有桥梁共同营造的空间形态、文化主题、景观美化等方面的整体构思和系统安排,从而构建片区桥梁风貌体系。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新区建设之后,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的建设席卷全国,城市设计也登上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向品质之城、特色之都,城市风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既不仅仅是建筑、绿地景观、城市道路的风貌,也不仅仅是某个街区、某几条景观大道或者是某条母亲河的形象展示,城市形象的涵盖面更加综合全面,立体而生动。在此,桥梁作为城市形象之一,其景观功能不应再仅仅局限于点位空间或是线性空间之中,而应扩大格局,面向区域(或城市)。

桥梁景观规划则以打造多条与城市景观廊道融合的城市桥梁风景线,编织水陆网格中的桥梁景观系统为目标,为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品质之城的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构建当地独特的桥梁文化体系。

本文结合杭州湾新区桥梁景观规划,论述将从片区桥梁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分类依据与要素、分类方法以及分类后的控制导则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 规划背景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定位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新区在空间布局上,追寻基地海塘文化历史,提出了“理水成网、筑湖成城、塑塘成廊”的布局理念,横贯东西分别布局湿地休闲区、商务新城区、高端产业区三大功能片区,形成产业、城市和生态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总体规划中将“百米见水,千米现湖”定义为新区营造新生活方式的载体,而该地区特有的大桥文化、围涂文化、越窑文化等文化元素则是提升新区文化品质的关键,将其特定文化融入城市空间与城市环境则成为了后续各类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 桥梁景观分类的依据与要素分析

2.1 城市文化层面

通过挖掘地域文化,梳理空间脉络。桥梁景观属于人文景观,因此规划中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并根据城市河网空间梳理脉络,针对不同的空间属性提出对应的文化内涵和主题,从而指导桥梁景观的系统性、叙事性。

杭州湾新城大部分土地是填海造田围垦而成,最早修筑海塘的时间可追溯至北宋年间,随后由南往北依次修筑一塘、二塘、三塘……十二塘,海塘修筑的历程刻录了杭州湾新城发展的历史。同时,除了东西向的“塘”还会留下南北向的人工河道,直通达海作为疏浚通道,名曰“江”(见图1、图2)。纵横交错的河网构成了新城的水网系统,也是新城赖以发展的根基。

图1 杭州湾横向河道“塘”分布图

图2 杭州湾纵向河道“江”分布图

结合杭州湾填海造田这一场所特征,将围垦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入桥梁景观规划中,因此从总体上提出了“横塘纵海”的理念构思,制定了横向河道(塘)上的桥梁景观以体现移民文化、围垦文化、越窑文化等与土地相关的文化为主题,纵向河道(江)上的桥梁景观则以突出海洋经济、大桥文化、时代精神等与杭州湾入海口相关的文化为主题的原则,从而指导片区内桥梁的风貌主题(见图3)。

图3 杭州湾新区桥梁景观文化主题分类示意简图

这是通过挖掘当地历史人文,紧扣城市总体规划而制定的总体景观主题,针对杭州湾新区,将文化类型具体赋予到纵、横分类的线性空间之上,作为桥梁景观的主题来源。

2.2 城市功能层面

依据城市功能,划分组团区块。在一个片区内,往往还分为多个组团或区块,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职能,不同的职能对于城市风貌的要求不同,因此桥梁景观也应与之对应,制定不同的设计标准和风貌要求。

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总共分为三大功能区块,分别是湿地休闲区、商务新城区、高端产业区。考虑到项目的可实施性,而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尚未开发完成的区域,对其提出桥梁景观建设控制导则,该范围内功能组团又进一步细分为,湿地休闲区内的湿地区块和研发区块,商务新城区的核心区块,高端产业区内的工业区块(智慧产业)。项目通过梳理各个区块的功能定位,从而提取桥梁景观风貌的控制要素。

核心区块:位于杭州湾大桥以东,陆中湾江以西地区。这一地区地处大桥门户地区,交通景观条件优越,主要承担综合服务与居住功能。围绕中心景观湖打造新城级核心区,集中布局商务办公、文化娱乐设施。该区块提取的风貌关键词包含“核心、现代、商务”,作为新城核心,其桥梁景观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湿地区块:位于杭州湾大桥以西地区,是杭州湾最主要的潮间带湿地分布区域,八塘江以南还留存有大片的基本农田,这一区块是整个杭州湾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因此,规划中保持湿地原生态的基础上,开辟一定的区域用于休闲产业的开发。该区块提取的风貌关键词为“生态、自然、休闲”。

研发区块:位于跨海大桥以西,湿地区块东北角,紧邻沈海高速,以总部办公为主要功能,该区块提取的风貌关键词为“现代、科技、高端”,桥梁景观重要性较高。

工业区块:位于陆中湾江以东,四灶浦江以西地区。规划这一地区形成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区及生活配套区和产业研发区。十塘以北地区,规划形成高科技产业区和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区,该区块提取的风貌关键词“高新、现代、工业化”,桥梁景观需求相对较弱。

特定区位:除了考虑杭州湾新区城市规划功能为主来划分桥梁景观等级和确定风貌关键词,还应特别考虑杭州湾新区“因桥而生”的特性,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上视域范围内的大、中型桥梁需要重点考虑其桥梁景观造型,增强区域识别度,见图4。

图4 杭州湾新区功能分区图

以上通过研究规划区内的城市功能定位来确定桥梁景观分类和景观关键词,针对杭州湾新区,则是将城市规划功能区直接投影作为桥梁风貌及等级的分类因素。

2.3 市政工程层面

路网系统:根据道路等级确定桥梁类别。桥梁是道路与河流的交点,因此桥梁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规模和河流的需求。本次规划根据道路等级划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标准作为确定桥梁景观等级的依据之一。首先道路等级限定了桥梁宽度,其次道路等级对应不同的路网间距标准,因而同一区块内不同道路等级上的桥梁宽度和出现概率是不同的,比如,主干路上的桥梁比次干路和支路更宽,且出现的空间间距更大,因此,主干路上的桥梁应更具有识别性。

河网系统:河流与道路交织成网,桥梁则是这网上的点。同一条路跨过不同宽度的河流,其上的桥梁体量和规模与河宽成正比关系,河流越宽桥梁规模越大。因此,桥梁景观应根据河流宽度进行控制,相对更开阔的水面上的桥梁,其桥梁景观要求应更高,且景观造型更易形成。除了河流的尺度控制,还需要考虑河流的功能需求,比如河流的通航要求。对于有通航需求的河流上的桥梁,由于时常有航船穿越而过,故其桥梁景观要求势必比非通航要求更高。

以上两者基本上可以确定桥梁的规模,平面布局中的长宽比,甚至是基本桥型可以选择的范围,然而这只是桥梁空间形态的基础,可以作为桥梁分类的基础,再次之外还需要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关要素的分析,比如慢行系统。在本次杭州湾新区桥梁景观规划中,上位规划沿部分滨河及道路设有滨水绿地和路侧防护绿地,且在绿地中规划了慢行系统,因此桥梁景观规划还应考虑慢行系统对桥梁景观的影响。路侧绿地中的慢行系统,要考虑慢行系统过河的功能,并且要与桥梁景观结合;滨水景观带里的慢行系统既要考虑桥下能贯通,又要考虑能上桥与对岸衔接,两个方向的通行也要与桥梁景观想结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增加桥上直达慢行系统的步道与梯道,增加桥上停留空间等设计内容。

本节通过研究规划区内市政工程层面的要素确定桥梁景观等级和景观特殊需求。将河网、路网等级作为桥梁景观分类的基础,是桥梁景观规划中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除此之外,本规划还挖掘了更深层级的功能需求,提出将杭州湾新区的慢行系统纳入桥梁景观分类因素。

3 桥梁景观分类方法探讨:因素叠加法

通过对上述三大相关因素层面的分析,基本确定了桥梁景观规划的基础框架,最后采用因素叠加法将三大层面进行叠加,从而将片区内每一座桥梁准确定位到对应的景观文化主题、等级、风格等设计因素之上,见图5。

图5 因素叠加法示意简图

杭州湾新区的核心区块作为新城核心,为最重要的城市风貌区,城市功能全,市政综合类型多,桥梁景观类型涵盖范围广,具有代表性,因此选作案例详细解析。本区块关键词包含“核心、现代、商务”,文化主题依然沿用“横塘纵海”。同时,通过对周边用地性质、规划河网宽度、规划景观结构、规划道路等级、规划慢行系统、桥梁长宽比等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将桥梁分为以下三大类,见图6。

类别 分类标准 景观定位 主要造型特征 特殊功能要求A●23座位于外围水轴绿环之中;河面宽度≥100m门户型景观桥:一桥一景单体具有视觉标识性;整体形体优美的天际线和透视感部分桥梁增加观景平台B●27座处于核心水轴绿带之中;桥下设有慢行步道特色型景观桥:特色鲜明(含姐妹桥)相映成趣凸显现代轻盈的装盈特色;环湖桥有机相接,大气简约;姐妹桥双向呼应、对立统一桥梁之上增加观景平台;桥梁步行系统与绿道步行系统直接相连C●46座核心区其他景观桥梁经典型景观桥:经典造型功能第一、装饰其次;依据尺度增加装饰,简繁有致不需要增加观景平台

图6 桥梁分类图表

A类桥梁:此类桥梁所属道路等级为主干路,所跨河道规模大于等于100m。此外,从区位上看,位于区块边界上,具有城市门户形象的功能需求。因此定位为门户型景观桥,桥梁景观要做到“一桥一景”,每一座桥都是一座城市雕塑,其景观文化主题则遵循“横塘纵海”的指导。

B类桥梁:此类桥梁位于中型河道(河宽60m)之上,道路等级多为主干路和次干路,周边用地为商业办公为主,位于核心区的水轴绿带中,是主要的城市风貌轴和发展带。此外,河道两侧均有30~60m宽的滨水景观绿地,沿河有慢行系统。虽然这类桥梁所处河网等级与道路等级都不高,但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对景观仍有较高要求。因此定位为特色型景观桥,景观特色鲜明。特别是横向景观轴为“长岛”的用地布局,“长岛”南北两端的桥梁距离很近,成对出现,因此桥梁景观宜风格统一或接近,两桥一组成对考虑造型,在这里有单独定位为“姐妹桥”,桥梁景观宜相映成趣,有呼应有延续。

C类桥梁:除开AB类桥梁,该区域其他桥梁所处基本为小型河道(河宽15~30m),大部分为次干路和支路,主要位于居住区内,因此其功能性较景观性更明显,故定位为经典型景观桥,桥梁造型以功能为主,装饰其次,主要选用融入环境大隐于市的经典造型。

4 桥梁景观分类的导则制定

通过对规划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叠加分类,对每一座桥梁形成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之上分两级限定桥梁景观特征,控制第一层级为:尺度、环境融合方式、色彩、特色定位等方向性内容,最终具体控制内容包括桥梁结构形式、造型特征、桥梁色彩、桥梁照明、桥梁栏杆等具体内容。

以杭州湾新区桥梁景观规划为例,依据桥梁分类确定主题与风格、桥型与结构形式、色彩、立面与装饰等内容。首先根据桥梁的类型及所处区位环境,确定主题与风格,主题以“横塘纵海”为理念基础,风格则通过分析周边用地情况、建筑风貌、空间尺度等内容进行确定,对应分类因素中的文化层面和功能层面。其次,确定桥型与结构形式,桥型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桥梁的长宽比,即道路等级和河流等级,对应分类因素中的市政工程层面。再次确定桥梁色彩,桥梁色彩主要由主题色、辅助色和点缀色三部分构成,其中主题色与大的环境色相一致,对于环境色的判断则依据周边用地形式为主,通常工业为冷色、灰调,住宅暖色居多,商业则由于本身为了凸显繁华为色彩明丽,桥梁主题色也以低调的中性色为主;辅助色主要是为了烘托桥梁结构之美而增加的色彩层次,往往依托主题色而选用邻近色;点缀色则通常选用明亮而纯度高的颜色,局部点缀,或是特别的结构构件,或是栏杆、桥铭牌等细节装饰。然后控制桥梁立面造型,导则对立面的控制集中在造型装饰风格和主要材料的选择。最后是装饰,装饰的导则内容包括桥头装饰形式与内容、栏杆材料与造型要求、照明设备的类型要求。此外,根据市政工程的要求还会部分桥梁提出特殊控制要求,比如对某些有慢行系统要求的桥梁增设休息平台或者桥下照明等内容,对于有通航要求的桥梁有净空要求等内容,见图7。

图7 桥梁分类与控制要素对应关系图表

具体如B型桥中的姐妹桥,主题为横塘之上,以体现围垦文化、越窑文化为主题,风格以精致而有趣味的造型为主,考虑桥梁两侧紧邻滨水绿地又两两一组互为“姐妹”,因此更加强调二者的呼应;桥型与结构上,依据桥梁体量选择以连续梁、斜腿钢构和拱桥等桥型为主,同时增加结构装饰,装饰类型为两两呼应;桥梁色彩中,为了与周边的绿化环境融合,主题色和辅助色以暖色灰调为主,点缀色则选用明亮的纯色画龙点睛;立面装饰以装饰板材和涂料为主,桥头为了与绿地衔接,增加序列型景观小品或构筑,将“桥”空间延伸至陆地,弱化桥与路的界限,护栏则选用轻型的玻璃和钢材,除了常规照明还需要增加灯带和造型灯具突出精致。此外,在桥梁两侧各增加一个观景平台,并且桥上增加慢行通道直接与两岸的滨河绿地衔接。

对于前面划分出来门户型桥梁,因为体量较大,地位重要,还会有针对具体的河道或环湖区间规划桥梁天际线,从而控制该系列桥梁的高度和桥型选型。

5 结语

桥梁是交通通道,也是城市形象的载体,单独来看,一系列的桥构成城市桥梁景观系统,具有识别性;放大来看,所有的桥又需整体融入城市公共环境,而如何融入城市又能具备相对识别性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初衷。本文通过对桥梁片区景观的系统性分析,并以杭州湾新区桥梁景观规划为例,从地域文化、功能区块、市政工程等不同层面提取桥梁景观要素,再进行要素的叠加分析,从而得出片区桥梁景观设计导则框架中的分类系统。本文从前期规划分类方法的研究,特别对分类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解,从而为后续桥梁景观规划奠定基础,此外对控制桥梁的空间尺度、色彩、结构形式等内容提出了控制内容。

参考文献:

[1]滕小竹.关于城市多条河流上桥梁规划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6):110-121.

[2]李鹏飞.城市河道桥梁群规划设计方法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117-120.

[3]滕小竹.新泰市城区桥梁景观规划设计[J].上海公路,2015(2):44-47.

[4]乔云强,刘国祥,马汀,等.区域性河流桥梁景观规划设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85-689.

猜你喜欢

杭州湾景观规划风貌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包裹的一切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