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馈赠
2018-04-29凌波
凌波
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的地貌——一望无垠的草原、层叠褶皱的丘陵、巍峨高耸的山峦、干燥炎热的沙漠等等。峡湾,则是与众不同的一种地貌,它是在海洋和冰川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最著名的峡湾,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南部的峡湾国家公园。在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传说中,峡湾是铁匠图蒂拉基法努阿用巨大的斧子开凿的,他在陡峭的山岩上劈出了一道道断面,削尖了一座座山峰,雕刻出这个巨型的美丽景观。
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开凿出峡湾的“巨斧”,实际上是冰川。新西兰峡湾地区原是高耸连绵的高原,冰河时期的大量冰川像一把把利刃切割着高原大地,形成了一条条“V”形或“U”形的峡谷,之后,海水倒灌进入峡谷,就形成了如今的峡湾地貌,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
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占地近13000平方公里,约占新西兰总面积的5%,是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这里有着浓密茂盛的古老雨林、飞流直下的瀑布,也有着世界上最为生机勃勃的动植物保护区。
美丽的米尔福德峡湾
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由14个峡湾组成,其中,最著名、景色最美的就是米尔福德峡湾。米尔福德峡湾位于公园南部,濒临塔斯曼海,倚着麦特尔峰,形成了峡湾、岩石海岸、高山湖泊和瀑布等众多独特而旖旎的峡湾风光。
南岛由于受到纵向高大山脉的影响,西坡降水十分丰沛,西南端的山区西侧是新西兰最潮湿的地方,年降水量可達7000毫米。大量雨水从陡峭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瀑布。大大小小的瀑布或如泉水般叮咚悦耳,或如海浪般轰隆作响,汇成一曲曲波澜壮阔的天然交响乐。著名的萨瑟兰瀑布就坐落于此,总落差达580米,是新西兰第一大瀑布,如此大的落差在世界范围内也居于前列。
荡舟峡湾,群山壁立,飞瀑流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水面绿波在荡漾。这是由于雨水携带着大量的树叶、腐烂的植物,形成了漂浮在海面上的单宁酸隔离层,阳光很难照射进来,再加上两岸高山将巨大的阴影投射到海面上,使得这里形成了与深海相似的峡湾水底环境。为了适应环境,很多深海动物离开了原有的栖息地,转而去浅海地区生活。在很多海域,海下400米都会活跃着不少深海动物,而在这里,海下40米左右就已经难以觅得动物的影踪了。
峡湾中瓶鼻海豚、新西兰海狗等很多动物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瓶鼻海豚,又叫宽吻海豚,通常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每隔5—8分钟,宽吻海豚就会浮出海面用呼吸孔换气。它们性情较温和,喜欢跳出海面嬉戏,在暴风雨来临前,它们会活动得更加频繁。
和海豚一样,海狗也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新西兰海狗也称长鼻子海狗,它们很喜欢日光浴,当成群的海狗在岸边休息时,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海狮趴在那里,不同的是,海狗身上长满了浓密而光滑的刚毛。海狗有很多亚种,如南极海狗、北海狗等,其中,新西兰海狗以其长长的鼻子,可爱的、萌萌的外观,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样可爱的动物曾经遍布新西兰,可是,当人们发现海狗皮毛的价值后,便大量捕杀,以至其几乎灭绝,最猖獗时,一次就会剥下六七万张海狗皮!后来,人类意识到了这种残忍行为的严重后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海狗数量这才得以慢慢恢复,即便如此,海狗仍旧属于濒危动物。
我们常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确,在峡湾的浅海里,各种鱼类在此畅游。不过,在这片天空中翱翔的却不是老鹰,而是本地特有的一种鹦鹉,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生活在山林高地的鹦鹉——啄羊鹦鹉。它们坚硬锋利的喙,能轻易啄开羊的皮毛、啄去羊肉,就像老鹰一样具有攻击性。
啄羊鹦鹉是一种大型鹦鹉,一只成年啄羊鹦鹉体长将近0.5米,重900克左右。它们不会迈步行走,只会双脚跳跃行走,动作非常滑稽,“高山上的小丑”这一别称也因此而来。啄羊鹦鹉是一种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鸟,游客的睡袋和帐篷、汽车的雨刷等经常成为它们探索的对象,这也给游客和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独特的原始温带雨林
充沛的雨水造就了茂盛的温带雨林。峡湾国家公园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都覆盖着森林,大部分是山毛榉、罗汉松,一些古树的树龄甚至超过800年。
700多种野生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从原始的银杏、杉树、银蕨到各种真菌类植物都在这里蓬勃生长。一些古老的动物物种,如原始蜈蚣等无脊椎动物也在这里活动。
银蕨,是新西兰国花,也是新西兰的标志。现在,很多新西兰的本土产品上,都贴着带有银蕨形象的标识。在毛利人看来,银蕨是一种神圣的植物,是古老的祖先邀请来指引毛利人生活的。他们认为,银蕨的背面能够反射星月的光辉,帮助猎人和战士找到回家的路。
在2015—2016年间,新西兰曾经组织过一次更换国旗的全民公投,其中,以银蕨叶为设计元素的国旗,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虽然最后更换国旗的活动不了了之,但可以看出银蕨在新西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林区中生活着很多新西兰特有的动物。这里曾被誉为“鸟的天堂”,孕育了很多新西兰独有的鸟类品种。但在人类踏足这片乐土之后,带来了不少外来物种,如老鼠、白鼬等,它们偷食鸟蛋,追赶那些不会飞的鸟,很快就使这里的鸟儿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危机。鸟儿悦耳的歌声渐渐消失,这里变得一片寂静。因此,很多基金会发起了消灭白鼬的活动,慢慢地,鸟鸣声重新响起,这里又开始变得生气勃勃,几维鸟、鸮鹦鹉和南秧鸡等重新在林间穿梭。
几维鸟,又名鹬鸵,是新西兰国鸟,叫起来会发出“Kee-wee, Kee-wee”的声音,所以毛利人将其命名为“kiwi”,通常译作几维鸟或者奇异鸟。几维鸟是原始鸟类之一,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翅膀的鸟——其翅膀已经完全退化。它们每天要睡20个小时,几乎可以和“睡神”考拉一较高低了。几维鸟不会飞,自然不能像大多数鸟一样在树枝上筑巢。好在它们进化出了强壮的双腿和锐利的爪子,可以轻松地挖洞。它们往往在领地周围挖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洞,作为休息和避难的场所。
鸮鹦鹉,名副其实,就是一种长得像鸮(猫头鹰)的鹦鹉,为新西兰特有品种,现已濒临灭绝。它们的脸很像猫头鹰,而且和猫头鹰一样喜欢在夜间活动,因而得名。不过,不同的是,鸮鹦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以植物种子、果实和花粉等为食。最特别的是,它们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它们进化出了锋利而有力的爪子,能爬到树上去觅食。
几维鸟
由于不需要飞行,节省了很多体力,所以鸮鹦鹉大多比较肥胖,平均身长只有60厘米左右,体重却可高达4000克。鸮鹦鹉可谓多才多艺,特别是求偶的时候,雄鹦鹉会进行一场盛大的“求婚表演”:寻找合适的地点作为“婚房”,并在这里大秀歌喉。雄鹦鹉每天会嗡鸣8小时左右,雌鹦鹉到来时,它们会再进行一场舞蹈秀来吸引对方。交配完成后,雌鹦鹉就返回自己的家园,独自抚养宝宝,雄鹦鹉则继续吸引新的伴侣,这一过程可持续3—4个月。
不会飞行、身体笨重,鸮鹦鹉的生存能力真是让我们为它们捏了一把汗,不过好在它们的寿命很长,平均可达60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
南秧鸡,新西兰珍禽,体形较为壮硕,也是一种不会飞翔的鸟类。雄性南秧鸡有着漂亮的蓝紫色羽毛,外观与这里常见的紫水鸟有几分相似;雌性南秧鸡则身披朴素的灰褐色羽毛。南秧鸡是濒危物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48年,在新西兰南岛,人们才再次发现它们的身影。在多方保护下,南秧鸡的种群数量得以慢慢壮大,现在,在峡湾国家公园的保护区里就可以看到它们。
人类探索的脚步
美麗而充满未知的地方,永远都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尽管峡湾国家公园1952年才被定为国家公园,而实际上,人类探索的旅程早在100年前就开始了。
1888年,昆汀·麦金农发现了蒂阿瑙湖与峡湾连接的山路,并开辟了观光路线,也就是如今的米尔福德步道的前身。不久之后,旅客蜂拥而至。现在,米尔福德步道已经成为旅游和户外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可谓世界上最美丽的步道。
米尔福德步道全长53.9公里,以蒂阿瑙湖前滩为起点,一路穿越吊桥、木板路和高山通道,两边有纯净的湖泊、擎天的山峰和辽阔的山谷奇观,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徐徐地展开在你面前。沿途设有各种小木屋和度假村可供游客住宿。
如果你是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粉丝,你还可以在峡湾国家公园里找一找电影的取景地,来一次人文之旅,一样不亦乐乎。
如果你喜欢极限挑战,一定不要错过距离这里5小时车程的皇后镇哟。从蹦极到喷射快艇,从漂流到山地自行车探险,各种精彩活动等着你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