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文化研究的接受状况
——以《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为例

2018-04-28李美熙

关键词:书系岭南文化潮汕

李美熙,洪 宜

(1.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 潮州 521000;2.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1993年的“首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饶宗颐先生发表著名的《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亲自呼吁、积极倡导“潮学”研究,展示了“潮学”研究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前景。至今,潮汕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与此相反的是,关于潮汕文化研究的接受研究却寥寥可数。系列潮汕文化丛书的接受研究之匮乏便是这种现象的表征。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一系列体现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丛书先后面世,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潮汕文库·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体现了作为岭南文化研究子系的潮汕文化研究的成果,还有较为晚期的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等。这些丛书的编撰无不以传播、普及潮汕文化为目的。但学界似乎更关注潮汕文化研究的发展,而忽视了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与接受问题。学界对这些丛书在传播、普及潮汕文化的成效缺乏关注便很好地说明了问题。如甘于恩、周洪涛的《20世纪90年代潮汕文化研究概述》,陈志民的《论潮汕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思维》,张龙平、李敏的《新世纪以来岭南文化研究综述》等论文虽提及上述相关丛书,但并未以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角度进行论述。此外,朱本华、吴二持的《〈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2010年“潮学研究”栏目载文及被引情况分析》一文,虽然关注到潮汕文化研究的传播与接受问题,但论述对象为学报相关栏目的论文,相较于上述丛书而言,无论是传播范围、受众对象的讨论都过于狭窄。因此,本文希望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为研究对象,以读者评论状况与被引为参考文献情况为切入点,探讨该丛书在文化传播与学术接受两个维度的接受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提出建议。

一、确立研究对象

选取《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为研究对象出于以下两个理由:一为丛书是体现与传播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由古至今,丛书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这是由其编纂特性决定的,“丛书是多种图书的汇集。丛书的编辑规模有大有小……但不管规模大小,所辑录的图书之间一般都有联系,或是图书性质上的,或是图书内容上的,或是图书作者方面的。丛书中所收集图书之间的联系,为研究者研究一定的学术问题提供了方便。”[1]“潮学”提出之前,潮汕文化有关研究未成系统,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有鉴于此,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出版了《潮汕文库》大型丛书,“旨在弘扬潮汕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潮汕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沟通海内外潮人的联系和交流,增加凝聚力。”[2]至今,《潮汕文库·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等业已出版的丛书,承载着传播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使命。二为网络流通程度、反馈数据等考虑因素。在这三套丛书当中,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的网络流通程度最高,反馈数据最详细。《潮汕文库》中流通最为广泛的《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曾以三种形式出现:1991-1999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四辑“小丛书”,共40册,并于2009年获“广东百种优秀社科理论普及读物”;2001年,由于读者需求,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由林伦伦、吴勤生主编的《潮汕文化大观》一书;2011年,该丛书以20册精选版的形式再次出版。该丛书具有“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可读性相结合的特点”[3]。从这些因素来看,该丛书是研究分析丛书与潮汕文化传播与接受的极佳对象。但相比较《潮汕文化丛书》而言,《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的网络流通性、反馈与数据、媒介引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等网上书店随处可见《潮汕文化丛书》的身影,并且在豆瓣、百度百科上均建有相关小组、词条。这些网络反馈与数据是探讨潮汕文化研究接受状况的重要参照。与之相反,《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在这些方面显得较为缺乏(无法在主流网上书店购得,亦缺乏读者评论留言,百度百科、豆瓣等均无相关介绍)。同样,这也是其他同类丛书存在的问题。这当中有出版时间、销售渠道、媒介引述、推广等复杂原因。

简而言之,选取《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后文称“丛书”)作为研究对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与网络的融合,该丛书是网络传播时代里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传播与接受的样本。本文采取的调查方法是对当当网、亚马逊和京东商城这三家国内较大的电商企业所销售的该丛书的读者评论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考察该丛书被引为参考文献的情况。

二、读者接受状况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截至2017年6月20日,《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10册书)在三大网络销售平台共有1 867条读者评论。另外,三大网络销售平台均无完整销售整体丛书,出现缺货、没有销售等现象。具体每本作品的评论、库存情况详见表1、表2。

网络平台的读者评论有许多是关于图书价格、印刷质量、装帧设计及物流服务等的评价,但在这1 867条评论中,有不少是针对书本内容、阅读动机、阅读感受、认知渠道等而言,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读者对该丛书的接受状况。

第一,从评论排序来看:《潮汕味道》《潮州工夫茶话》《潮汕民居》《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潮汕文化精神》评论数过百,排前五位。首先,《潮汕味道》的评论次数位居该丛书第一位并不让人意外。陈平原在《六看家乡潮汕》中尝言,“每当朋友或同事吹牛,说起自己家乡的山水、人物与故事,常常是他们说的我知道,我说的他们不晓得。不是我学问渊博,而是别人的家乡更知名,也更有影响力。只有说到潮州菜时,大家才一致首肯。”[4]足见潮菜声名在外。除了“选题”自身的优势以外,评论也提示了为何该书备受关注。如亚马逊上,用户名为“写其形者不知画者何能”的读者写道:“以前关注过作者的微博……出于对潮汕美食的爱好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duke7d”留言道:“我是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潮汕美食专刊后买了这本书……”等。这些读者评论反映了作者及其文章、著作经大众媒体传播,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果。此外,作者经营的自媒体有7万多人关注,发布过万条美食微博,拥有大量读者基础。简而言之,除了自身“选题”优势以外,大众媒体与新媒体叠加的传播效果是该书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表1 《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10册书)三大电商平台的评论统计

表2 《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10册书)三大电商平台库存统计

反倒是《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的评论数未入三甲让人有些意外,但在学术接受维度方面,该书在被引为参考文献方面位居前三(后文将有所论及)。其实,无论是潮汕文化传播还是潮汕文化研究领域,潮汕方言都是极具意义的符号。如该书作者林伦伦在序中所言:“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剧、潮曲;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州民谣、潮州歌册;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汕民间故事;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语相声、小品;没有潮汕话,陈三五娘、苏六娘、桃花、渡伯、李老三将离我们而去……”[5]当当网上亦有读者表达了意思接近的评论,用户名为“王墅塾”的读者评价道:“一本介绍潮汕话之根,教人说潮汕话,强调潮汕话对潮汕文化的影响。没有了潮汕话,又何来的潮汕文化,没有潮汕文化,又何来的李老三,桃花过渡,夏雨来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销售渠道造成(亚马逊上没有销售,当当网、京东缺货并无电子书),也可能是读者接受与评论的不对称造成。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选题”优势和读者评论内容两个方面来解释《潮州工夫茶话》《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精神》这三本为何较为瞩目。《潮州工夫茶话》依托“茶文化”这一大众化的选题,更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接受。如当当网用户“湘西客”认为:“喜欢潮州工夫茶的人应该读一读”,京东用户“铜***超”写道:“比较喜欢喝茶,看看潮汕工夫茶”。至于《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精神》两书,则凭借对潮汕民居的科普及“工具性”、对潮汕文化精神的整体性勾勒得到不少读者关注,如读者“Kiki”在亚马逊上的评论:“彩印的书这个价格性价比很高。对潮汕民居介绍得很详细,很有参考价值(我是潮汕人)。买来做调查项目参考书的,很棒!”“竹林疯野人”亦指出该书的“工具性”:“甚好!图片清晰明亮(可惜没几张真正大幅的)文字详实有致,详略得当同学要写论文刚好用上了,哈哈”。当当网用户“新et”认为《潮汕文化精神》虽不是名著,但对了解潮汕文化很有帮助。亚马逊、京东上的多数条评论均指出该书对了解潮汕文化有所帮助。另外,这两本书被引为参考文献位列前二(后文有论及)亦说明问题。

第二,从销售流通渠道来看,三大网络平台均无完整销售整套丛书,大部分书籍处于缺货状态。由于无法得知每本书籍的具体销量,故无法判断销售流通渠道与读者评论数之间的准确关系。但评论数排序前两位的《潮汕味道》《潮州工夫茶话》在三大平台均有在售,排第三的《潮汕民居》在亚马逊和当当网均可购买,并且《潮汕味道》《潮汕民居》的印次分别是2013年1月第4次、2013年1月第2次,其他书目并未出现加印现象。故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断,书籍的销售、流通与读者接受、评论反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另外,从不少读者的评论也印证了丛书库存、流通不足的状态。如当当网用户“无昵称用户”指出:“书等了好久才有货。张新民老师的书写得很棒,潮汕文化和美食更棒!!”更有甚者,京东商城的网友讨论圈中读者“简***单”在2012年12月31日留言询问《潮汕民居》的销售消息:“广东为什么无货,买不了,几时才有啊。…”但至今京东商城仍无销售《潮汕民居》一书。部分读者表达出希望销售方尽快补货的愿望,而亚马逊、当当亦推出了部分电子书,但仍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可见,销售、传播渠道的阻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评论、反馈,从而影响对该丛书接受现状的讨论。

第三,从评论的内容来看,读者对该丛书的接受可以归纳为阅读感受、内容评价这两方面。

首先,读者均认为该丛书有助于了解潮汕文化,增强文化凝聚力。不同的读者在丛书中不同书籍的阅读中获得一种共性的阅读感受:这些书籍有助于了解潮汕文化(甚至有助于增强潮汕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在丛书10册书籍中,每本书籍都有读者从阅读感受角度进行评论,认为通过阅读该书更有助于了解潮汕文化。如读者评论不多的《潮汕姿娘》一书,读者的评论角度主要集中在阅读感受,京东商城上读者“pnboo201”指出该书“让你了解更多关于潮汕的故事。”其他读者评论较多的书籍类似的评论内容更是常态。此外,一些潮汕读者更表达了丛书有助于增强文化凝聚力。如读者“亚马逊迷”在评论《潮汕味道》时说道:“书很好,思乡时看看。”书籍及背后叙述的潮汕文化成为了乡愁根源与寄托;读者“Barry时代闯天涯”在亚马逊上这样评论《潮汕民居》:“如果你是潮汕人,你会喜欢这本书,熟悉的屋子,熟悉的场景。更详细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建筑风格。如果你不了解潮汕的建筑风格,从这本书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印刷精细!”从读者的评论内容可见,该丛书对潮汕文化的普及、传播有积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编委会的初衷:“促进岭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繁荣”“我们希望这30种图书能够成为介绍和宣传岭南文化的名片”。[6]

其次,不少读者从书本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如当当网上用户名为“无昵称用户”的读者评价《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一书,表示“喜欢作者的叙述方式”,更多的读者是从书籍内容进行评价,如另一用户名为“无昵称用户”的读者则从配图与例子方面评价《潮汕民居》:“读了下来觉得这一本算是不错的入门科普,讲得很全面,但是有些细节说得不是很清楚,配图和例子还是有点少,读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清楚,想找点实物看看,但是现在老厝真的越来越少啦”;当当网上读者“路博德”指出了《潮剧与潮乐》一书的知识错误、潮剧与潮乐的内容比例等问题。此外,评论内容呈现了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内容产生迥然相反的感受。当当网上一位“无昵称用户”认为《潮州工夫茶话》:“写得很详细,各个方面都有了,特别是最后的文征,是难得的资料。可惜我们揭阳的炒茶没有写进去啊”,但另一位“无昵称用户”读者的意见则相反:“这本书叙述太死板了,一些地方甚至直接引用,让人看得莫名其妙,有些内容又说的模拟两可”。而在亚马逊上读者“戴旭晖”则认为该书“此书讲述清楚,了解潮汕功夫茶的好书”。故此,接受研究并非单向度地面向读者,还应该结合文本对读者评论、反馈进行判断。这样的接受研究才能有助于提升潮汕文化传播与研究。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既是首要政治任务,又是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任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刻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思想上理解,感情上认同,行动上落实,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通过对读者评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丛书的读者接受状况的影响因素:(1)丛书的选题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2)销售渠道与读者接受、反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3)丛书基本实现编撰初衷,有利于传播潮汕文化。

三、学术接受状况分析

对网络销售平台的读者评论进行分析讨论,体现了丛书在文化传播维度的状况,而丛书除了承载着传播潮汕文化的使命外,也是潮汕文化研究成果的体现。因此,除了分析读者评论,亦不能忽略学界的接受状况。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故关于该丛书在学界的接受状况,可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栏目中的专业检索,搜索丛书中各书籍被引为参考文献的情况。从统计结果来看,截至2017年7月《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10册书)共被53篇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引为参考文献,具体每本作品的被引为参考文献情况详见表3:

表3 《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10册书)被引为参考文献篇数统计

通过考察,我们可以将丛书被引为参考文献分为三种情况:(1)仅列为参考文献;(2)体现于文献综述中;(3)论者引述相关书籍内容,用以论述。我们着重讨论后两种情况。《潮汕民居》《潮汕工艺寻踪》《潮州工夫茶话》这三本书出现在不同论文的文献综述中。《潮汕民居》出现在硕、博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中,被认为是“关于潮汕民居的总体性研究”[7],以“通俗的语言介绍潮汕民居建筑的文化渊源和建筑特色”[8],当中“涉及侨乡建设研究内容是从历史叙述或设计的内涵进行”[9];在胡静滢的硕士论文《广东生活陶艺情趣化设计研究》中,提及《潮汕工艺寻踪》介绍了潮州朱泥手拉壶、潮州嵌瓷等陶瓷艺术,有助于其研究潮州陶瓷;陈伟珍的硕士论文《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潮州凤凰山功夫茶文化公园为例》的“茶文化的相关研究”综述中,提及《潮州工夫茶话》,认为该书为茶学的学科研究做出了贡献,对潮州工夫茶文化做了独到的阐释。这些书籍在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出现,意味着相关研究成果为学界所认知和传播。

至于论者引述相关书籍内容,则更能体现学界对丛书的接受状况。这种情况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

1.文献材料引述。如李岳川的博士论文《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建筑文化比较研究》,论及潮汕传统建筑样式改良反映出华侨对士绅身份的继承和再诠释时,以潮安县赤凤镇白莲村顺德居为例,插图引用了《潮汕民居》中的相关照片;论及潮汕侨乡近代建筑造型整合的内向性特征,以仰德里为例,插图同样引自该书。此外,林朝虹《潮汕方言歌谣的民俗文化内涵》一文,在论及方言工具书和民间口头文艺促进潮汕地区的文化教育普及时,直接引述了《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一书中有关潮汕方言字典的发行规模的数据。

2.观点引述。这种类型最为常见,论者根据论述需要引述丛书中相关书籍的观点作为论证支持。被引述最多的则是《潮汕文化精神》(其中观点引述7篇,观点驳斥2篇),如苗炜的硕士论文《潮绣在庙堂的应用研究》,在论述潮汕文化与经济对庙堂文化的影响时,直接引述该书的结论。此外,在卞梁的《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德教因素》一文、陈友义《潮汕“营老爷”习俗及其文化审视》等7篇论文中均有所体现。至于《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潮汕民居》则紧随其后,分别有7篇、5篇论文对它们进行观点引述,用以论证。如林朝虹、林伦伦的《潮汕民间文学多模态传承体系的构建及其传播路径》一文在论述潮汕民间文学多模态传承体系的建构时,论及方言与方言文学之间的关系,引《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进行论述;在汪晓东硕士论文《生成与变异——福州马鞍墙研究》一文,论及山墙的五行象征理论,引述了《潮汕民居》一书的观点。

3.学术争鸣。如杨晓英《论潮汕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性》一文,在论及“潮汕文化的精髓和特质在于精细乐群”时,认为《潮汕文化精神》中对论及潮汕人“内聚而生排外”的观点是片面的,指出:“有些学者认为潮汕人‘内聚而生排外’‘内聚力量越强,对外来者而言,就是一种排斥,形成排外的文化,这种排外进一步强化了边缘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潮汕人是乐群的,是既能团结内部族群,又善于与异族打交道、与人为善的。”[10]这种学术争鸣也体现在史料指正上。赖泽冰在《明清时期潮汕茶叶来源探释》一文的第二个注释中提出,“曾楚楠、叶汉钟著《潮州工夫茶话》之《茶叶篇》,第92页称:‘潮俗不甚贵茶,佳者多不至。今凰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可以清膈消暑,亦名黄茶。’叶汉钟先生说此句出自郭子章的《潮中杂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1]无论是观点驳斥,还是史料指正,均体现了学界与丛书相关书籍的对话,都有利于促进潮汕文化研究的发展。

简而言之,丛书在学界的接受范围主要在潮汕文化的区域研究当中,并以文献引述、观点引述、学术争鸣为主要接受形式。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1]韩翠花.类书与丛书在文化传播上的不同作用[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3):60.

[2]潮学研究的兴起和《潮汕文库》的出版[EB/OL].[2017-10-31].http://www.chaoren.com/culture/chaoxue/news/2013-11-08/86728.html.

[3]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EB/OL].[2017-10-31].http://www.chaorenwang.com/intro.asp.

[4]陈平原.六看家乡潮汕——一个人文学者的观察与思考[J].同舟共进,2016(7):78.

[5]林伦伦.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3.

[6]《岭南文化书系》编委会.岭南文化书系·前言[M]//陈晓东,适庐.潮汕文化精神.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2.

[7]连穗虹.潮州龙湖古寨的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6.

[8]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3:29.

[9]赵美婷,王敏.华侨建筑形态与宗族意义场所的重构——陈慈黉故居的建筑地理学研究[J].热带地理,2016,36(2):200.

[10]杨晓英.论潮汕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性[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5(3):78.

[11]赖泽冰.明清时期潮汕茶叶来源探释[J].农业考古,2015(5):217.

[12]纪金娜.花絮:潮汕文化读物赠阅一空[N].汕头日报,2017-01-01(A2).

猜你喜欢

书系岭南文化潮汕
岭南文化名家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对新时代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春风十里,不及捧你在手
——热销书系“恋恋中国风”再度强势来袭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
《粤海风》与我的岭南文化研究
七彩云南的美丽奇葩——序《七彩云南儿童文学》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