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苯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
2018-04-27南杰本
摘 要:佛苯在经过长期的斗争中,彼此相互影响,并吸收对方的有利成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主要介绍了西藏苯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西藏苯教;藏传佛教
一、佛教与苯教的皈依之比较
“皈依”是入教之门,在佛教中其有“依靠”“信仰”“投靠”“寄托”的意思。佛教认为皈依佛法首先要皈依三宝,即佛、法、僧。弥勒在《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这就是将佛、法、僧成为稀世珍宝之缘由。,佛存在的前提是众生,当一切众生脱苦得乐、大彻大悟之时,即无众生,佛与众生的对立也就消失,因此佛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法”是道,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及正确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智慧。众生行此道成佛,佛以此道教育众生,化度众生。“僧”是进入解脱圣道的道人或圣者,是证得见道以上的修行众。在佛法中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成佛,自身具有慈悲和智慧等真法。
臃仲苯教亦皈依“三宝”但所不同的是苯教中的“三宝”里佛宝是指辛绕米沃;法宝是指辛绕的苯教经典和理论;僧宝是指修辛绕法的弟子。苯教《心经明灯》记载:“外部四种皈依境,内部四种对境法,密部四大四大智慧宝,极密四大手印法”。外皈依四宝境是仙踪和密宗合璧的皈依方法,也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一种说法,藏传佛教里皈依三宝之上加皈依上师宝,称为如意四宝与皈依四宝。这些说法是吸收了臃仲苯教皈依法。印度和汉传佛教 里没有这种说法。实际上上皈依三宝已经皈依四宝了,因为你皈依你皈依三宝时一定有个老师,这个老师就是你的上师宝。藏传佛教里对上师特别敬重,在弟子心中就是佛。上师是三宝合一的本体,引度众生至轮回彼岸的舵手;是悲心为主,具无上悲心威力,如同众生之母;上师是三身佛之根,三宝总集,一切诀窍之源。所以皈依上师。
荣灯·悉夏根钦指出:皈依乃佛教之入门或基础,印度佛教讲究依三宝藏传佛教在皈依中加入皈依上师的内容,在解释皈依上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面虽然有很多的说法,但是皈依上师本身无可争辩地成为藏传佛教独有的皈依模式。“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皈依的形式恰好反映了藏传佛教深受苯教的文化影响,藏传佛教就是佛本融合的产物的特点。
二、佛教与苯教的本尊神之比较
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降服了很多苯教的神祗为其护法神。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影响日深,神的数目不断增加,面貌也日渐西藏化。荣灯·悉夏根钦指出“苯教的显密教法均源自一个贤劫化身佛——辛繞米沃,苯教承认佛为了普渡众生,显示多种化身相,辛绕米沃和释迦牟尼都是这样的微妙化身”。
萨智艾桑、辛拉饿噶、桑波奔赤、先绕米沃是苯教的四大主神。萨智艾桑是万物最早的母亲。作为四神之一,和佛教中摩耶夫人被视为佛陀之母一样,她被视为众神的佛母。卡尔梅指出:萨智艾桑是象雄名字,其意为先绕强玛,即:即可敬的智慧之母。
传说法王松赞干布等都被称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苯教中,辛绕米沃作为意为神,也跟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一样,到沃摩隆仁普渡众生。苯教的最高准则,以及赖以获得悟解的上师,很像金刚乘中的阿弥陀佛,叫贡都桑布(普贤),普贤在宁玛巴和其他一些教派里被尊为“众神之父”。在苯教中是法性、法身,即报身、受用身;从哲学的意义来来考虑,普贤代表最高的终结。在苯教中被称为苯古,即“返真归本”。霍夫曼《西藏的宗教》一书中说:“除了一些实在的特点之外,这概念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大乘佛教中的空性”。
佛教传到西藏后,在相互吸收和影响中产生了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佛教即藏传佛教。
三、苯教与佛教的仪轨之比较
人们常说:“藏传佛教是带有西藏特点的佛教”,所谓西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应当是指苯教特色,也就是说,藏传佛教吸收了很多苯教仪轨。
苯教仪式:苯教是多神崇拜,它有非常庞大而且经典化的仪式系统。总的来说,可以包括在苯教九乘中的“四因乘”中。1.恰辛,(占卜星乘)叙述了360多种“朵”和84000种“恰”。它包括了所有有关苯教的占卜仪式。2.郎辛乘(现象星乘)叙述四种颂赞和八种祈求法,是从事引福和聚财的法术。3.什辛乘(世间星乘)是专讲巫术、呼风唤雨、诅咒仇敌的仪式。4.斯辛(幻化星乘)记载有360多种死法、4种葬法、80种驱邪法。佛教传到西藏后,苯教很多古老的丧葬仪式就用佛教教义来解释和指导,出现了天葬、火葬、水葬等。
佛教仪式:据记载早期佛教不举行起到仪式,主要是讲经、念经等。但是这种清教徒式的严格仪式不能广泛流行。逐渐地就增加了对偶像和佛的崇拜。在喂桑等举行宗教仪式时,不能以动物做牺牲,但是允许供奉饮料、花、香薰、灯、涂香、沐浴水、事物以及唱诵圣赞等“八种供奉物品”。西藏佛教活动的主要人物是僧侣和隐修者,一般信徒的宗教活动主要在于积福德,向寺庙和贫穷者布施,在神像前点灯、超神进香等。
四、小结
佛苯在经过长期的斗争中,彼此相互影响,并吸收对方的有利成分。佛教为了在西藏扎根,竭力收纳苯教神祗为其自己的护法神,借用苯教的仪式来改变自己的面貌,使自己更好得到群众基础。而渊源于阿里象雄的苯教经典又不断地从佛教中得到补充。这 样,除了拥有专用名词和术语外,佛苯之间已没有明确的区别,界限亦越模糊。总而言之,藏传佛教是西藏苯教与印度佛教两者碰撞、交流、交融后形成的以印度佛教思想文化为体,西藏苯教实修文化为用的佛教思想文化传承体系。
西藏古代文明的主线,是以传播苯教思想的象雄文明和传播佛教基本教义的思想合成的。这两大文明在以后的发展史上相互渗透、影响,并趋于一致,糅合发展成为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成为广大藏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了解苯教和佛教在西藏的产生、发展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多方面了解藏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意大利】·图齐等著 向红茄译 《喜玛拉雅的人与神》 中国藏学出版社
[2]曲杰南卡诺布著·向红茄译《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 中国藏学出版社
[3]荣灯·悉夏根钦《佛本异同》
[4]五世达赖喇嘛著 郭和卿译 《西藏王臣记》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简介
南杰本,男,藏族,在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藏学专业,研究方向:藏族文化与藏文文献。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