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官代行”—浅论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视障者生活引导装置设计

2018-04-27朱永斌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装置

摘 要:视障人士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日常出行、学习工作不能同明眼人一样享受平等的对待,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但是无障碍设计迅猛发展的今天,探索科学合理的视障引导方式就成为了解决视障人士出行生活的重要课题,这不仅能解决他们简单出行引导问题,更能从细微的环节改善生活质量,使他们从容的应对复杂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享受更多样化的社会生活,这样也就算真正达到了无障碍社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装置;视障

视觉是人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感官,失去视觉能力的人们究竟会遭遇怎样的生活难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政策的支持,目前的无障碍阅读环境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如何利用设计智慧来解决视障者产品使用难题,同时突出"通用"化设计,提升产品的共用性,将感官代行的设计理念应用于对视力障碍者的人文关怀之中,这是当前学者应该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个人无障碍引导用品存在的问题

视力障碍群体对于不同的生活需求都需要不同的生 活引导产品,行动引导有各类导盲杖;定向引导有 GPRS 定位装置;图形识别引导比较受到限制,仅 仅有为低视力群体设计的放大镜和高倍数扩视机,全盲和光感的盲人无法获得图像信息。[1]通过这些分 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视障者引导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上现有的视障者引导产品整体科技含量低,在红外线、超声波、触摸屏等一系列先进 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些技术没有运用到视力障碍群体的产品中,更多的设计只是处于概念设计当 中,很难为这个特殊群体带来真正的便利。

第二:引导产品针对性单一,比如导盲杖仅能解决定向移动和行走的问题,定向装置仅能引导行 动导向,图形文字引导装置仅能扩大图形文字信息等问题。每一个独立的产品都有固定的唯一功能,这些简单的引导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视障群体的生活需求。

第三:视障者引导产品外观设计缺乏创新性,虽然视障用品的设计在国际惯例和国家相关技术都 有专门的规定,但是在遵守这些规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对现有产品的创新性设计,[2]打破这种一看到 手握盲杖的人就是瞎子想法的局面。这也就需要设计师们不仅仅要考虑视障群体的需求,也要从精神 层面上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创新形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二、视障者生活引导装置无障碍设计发展方向

(一)人机界面人性化

根据视力障碍群体的行动特征及需求体现,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人机界面的人性化分析设计,基于视力障碍者的特殊认知特点,总结出适合的操作使用方式,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认 知错误和操作失误等意外状况的发生,给目标群体营造一个人性化、情感化、易用化和可感知化的人 机使用界面。

(二)交互方式自然化

高科技技术含量的运用,使产品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应的人机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视障者再也不是用导盲杖敲打着地面来获取路况信息,而是通过先进的超声波、红外线等肉眼看 不见的微波射线去打探路面的信息,这也就带来了相应的人机交互方式,就是使用者怎样与智能引导 装置“交流”,其实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和方式,只要从心理上接受高新科技及它所带来的功能便利,自然及成为了习惯。面对不同的功能体验,通过触觉、听觉、感觉等多感官通道的配合能够给予使用 者不同的体验效果,让使用者在不同的情境中面对不同的困境都能有不一样的体验方式。

(三)产品功能多样化、合理化、智能化

随着社会各界对残障群体的关怀和关爱,设计师们也都把设计的目光放到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上,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能解决实际生活难题的概念设计,这是目标群体的生活需求,也就 产生了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更多功能性需求。解决视力障碍群体行动、定位、导向已经不是问题,连图形的识别也不是问题了,怎样把这些功能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具体实施到无障礙产品中成为了设计 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种调查研究都非常全面,就剩下最后的组合和排列成形。[3]功能需求的迫切性要 求使得功能产生了过剩的状况,所以怎样把握一个合理的尺度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视障者生活引导装置设计定位

通过对视障群体特征的分析,了解到他们特殊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方式限制了对外和居家的一些活 动,这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渴望多功能、“可视化”的引导装置的诞生,来为生活增添色彩,这也满足 了视障群体对本能、社交、情感和康复等方面的需求。[4]本着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进 行视障者生活引导装置的设计。

视障者生活引导装置具体设计定位为以下几点:(1)装置具有引导用户行动、定位导向、触觉识别、听觉提示、图形文字识别等功能;(2)在功能可靠的提前下,便于携带的模块化设计;(3)易认知学习的人机操作,使使用者和装置之间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4)精致典雅的装置外观,通过材料的运用起到引导视障用户操作的作用;通过色彩的设计对周围环境起到警示的作用;(5)突出情感关怀,让视障群体融入环境、融入社会,这也是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郭晓方,陈红.地铁站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4,(10):60-63.

[2]张东辉,李珂.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辨析[J].华中建筑,2009,(2):94-96.

[3]李斌,万莉君.从无障碍设计迈向通用设计[J].包装工程,2007,(8):186-188,225.

[4]申黎明,贾祝军.现代厨房家具的无障碍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3):218-223.

[5]赵晋红.无障碍设计与市政道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7,(17):133-134.

作者简介

朱永斌,上海海事大学。

该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资助

“Chen Guang” project support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and Shanghai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装置
流水LED灯装置
一种DIS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改进方案
轰趴装置指南
人体仿生学装置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