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滕王阁的诗词景观意境

2018-04-27樊门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滕王阁

樊门

摘 要:滕王阁作为江西省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从古至今一直被文人作为寄情抒怀之地。王勃一序妙笔生花,从此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它注入了颇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滕王阁的诗词文化及景观形成思想的解析,着重分析滕王阁的景观意境,阐述构景与观景之间产生的意象关系。

关键词:滕王阁;诗词文化;景观意境

1.滕王阁的文化背景

滕王阁为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元婴创建,自建立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元婴喜音律、歌舞、绘画以及狩猎,故滕王阁建阁初期的功能主要是作宴集、赏乐之用。滕王阁最初作为王室园林,选址以及造景自有其一套理论依据。它背城临江,其阁势巍峨雄伟,风格独异,同时又注重了与阁外环境的协调,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滕王阁因歌舞建阁,其建筑造型与众不同,虽为皇室建筑却无皇室殿堂的森严肃穆,更无舞台楼榭的漪丽柔情。它的建筑艺术作了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既考虑了与景物的协调和距离,以及建筑本身造型的完美。所以,从建滕王阁伊始,它就是一个具有瑰伟临观之美的胜地,又是一座独具艺术氛围的文化名楼。

所谓“江山之好亦赖文章相助”,滕王阁凭借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的生花妙笔声名鹊起,无数文人雅士慕名登临,留下名篇灿若星辰。这些创作以“登临”为契机,将滕王阁作为情感的承载者以抒己志,而滕王阁经过诗人的登临歌咏,使原本的建筑景观承载了诗人的情绪与精神寄托,通过观景者的主观感知形成了观景意象,这样的观景意象受到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态度以及当时的传统环境所影响。在滕王阁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在历朝历代都受到极大的重视,进一步说明其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在每个朝代都得到了认可。

2.滕王阁的景观意境的营造

辟风光形胜之地以专供观赏游览,这是人类的高级审美活动之一。为此,人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游观文化。游观文化的基本目的无疑是欣赏自然美,但这只是其中之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还会给欣赏对象凝聚丰富的人文因素,并且这种人文因素是会日益堆积的。哲学家很早就关注到这点,赋予某一地点以特有的人文感情是人类心理的一种天然现象。休谟在其名著《人类理智研究》中谈到观念的联系三原则之一的“接近原则”时,引用了古罗马西塞罗著作中的一段话:“一个人在看到一般人所传说的前代名人所常到的地方以后,比听别人讲述他们的行为,比读到他们的书籍还更能生起强烈的情绪来。”[1]

“游”是观的特征,因为“游”的动态发生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角。在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对滕王阁有层次的远近变化进行了描述。诗人移步换景,以行踪串联不同景象,减少了对景象描述太多而引起的冗乱,在空间构思上将景观与建筑的引导相结合,就产生了由远及近,由近到深的游观过程。“潦水尽而寒潭清”与 “烟光凝而暮山紫”,于俯仰之间状景,使景象充满立体美感。“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从近处描绘阁的周边景物;“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由山川、平原和水系与河泽引出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叙述水天共色的壮丽浩渺远景。作者从近及远的不同视角对滕王阁的景观意境进行描绘,远近依次铺开,创造出一幅有深度有层次的滕王阁全景图,既有宫殿建筑的华美壮丽,又与周围自然之景融合交织,使滕王阁有限的画面空间放大延伸,更添佳色。游观意境的营造往往还要需借助于声、光、影、色、香的不同感官体验。滕王阁在王勃的《序》中被描绘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光”、“影”、“声音”、“色彩”,这些景观意象从听觉、视觉、嗅觉上与眼前的实景融为一体,于阁上眺江水远山、天空云彩,渔舟荡漾、鱼鸟欢跃,早晚阴睛、风吹浪鼓呈现的不同风貌,将人的视野、思绪引向外在的广阔的空间去。

千古流传的观景名句中,多是于景觀名胜处驻足停留而有感而发的。滕王阁即以虚实巧妙的建筑景观空间意蕴,使文人经由游观到最后登顶后的静观产生喟叹,从而寓情于景、寄情抒怀。主观通过景观产生联想感受。相比动态游观对景观整体外观的体会,静观更为主观化,是主体对景观产生的从感官到心理的情感体验,主体产生的心理共鸣并驻足观赏,进而并发一系列情绪并作出联想的意象评价过程。静观指的不仅是静止的观览行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静观更多的表现为观景者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对景观映射出情绪也会有所不同[2]。爱国词人辛弃疾曾为滕王阁著词云:“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空有恨,奈何许。”词人来到滕王阁感慨高阁如旧,却不见当年盛事,不仅黯然神伤。词人的深沉慨叹也包含了一份他志在收复中原而不能实现进而产生的抑郁悲愤之情。范仲淹在登岳阳楼时也同样发出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这样的壮志豪情亦或是忧伤思念都是主观思想产生的共鸣与建筑景观意蕴的激发结果。由静观所产生的景观意蕴感知早已跨越了建筑景观本身,超出其景观空间物象的构景理念。更深层次的来看,因观景者主体产生联想对景观赋予的特定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了景观意象的内容。

3.滕王阁的景观意境的现代表达

现在的滕王阁是在梁思成先生与其弟子莫伯治先生的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的基础上修建而成[3]。在建筑结构上,滕王阁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为木制多进间架结构,单体建筑之间与廊道、桥梁构成建筑整体。新阁从平立面、高度、体量以及结构上看,相对历代都扩大了许多,相比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高度超出其6.5 m,体量更是其3倍。新阁的瓦件为达到唐宋时视觉效果全部采用绿色琉璃瓦,滴水仿“孤鹜”而制,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与千年前王勃留下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遥相呼应。

在古南昌城,滕王阁一直被视为寓意吉祥的风水建筑,并因其位于赣江之畔,又被誉为“水笔”。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意思是若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城市将会败落,人才和宝物都将流失,城市不再繁荣昌盛。由于近年来城市发展,滕王阁周边高楼林立,未经统一规划显得杂乱无章,对滕王阁的视觉景观影响颇大,滕王阁不再是南昌城中的最高建筑,使得滕王阁的风水格局也遭到了破坏,商业气息逐渐侵蚀文化意蕴,再加上现代化的设施,滕王阁的原始韵味被严重削弱,使今人再难体会古时登楼的意境。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贾建中先生在对同样是“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进行景观规划重构时提出,历史文化景观规划重构应该是在保持其既有内在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从规划布局、游览组织、景观设施和环境等方面对于主题文化景观进行的补充、完善、支撑或重组等性质的规划[4]。虽然滕王阁占地有限,在现代规划中也并未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及社会人文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利用,然而,滕王阁自身所具有悠久的历史、影响深远的人文景观、历史事件与人物,若能在这些方面突破其限制,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它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将滕王阁的文化表达进行横纵延伸,将有助于探索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滕王阁文化意蕴的传达,在文化层面上赋予其新生,更对建设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具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商务印书馆,1957.

[2] 陈晨.中国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16.

[3] 方伟华.滕王阁古今书画精选[Ml.长春:吉林出版社,2004.

[4] 贾建中.岳阳楼文化景观的规划重构[J].中国园林,2017.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滕王阁
陈中建
滕王阁游记
夜眺滕王阁
滕王阁
浅析“初唐四杰”王勃及其《滕王阁序》
滕王阁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王勃《滕王阁序》的经典化
滕王阁
阆中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