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

2018-04-27赵新刚徐兴鹏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

赵新刚 徐兴鹏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杂粮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大豆,它不仅是重要的粮油作物,优质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养地作物。为适应新形势,夺取大豆丰收,创更大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蛋白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优质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

1 品种精选

高蛋白大豆,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至少要在45%以上,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与抗逆性强的无公害品种。品种确定后,对种子进行精选,通常会采取机选与人工选择方式将种子中病粒、虫食粒以及杂质剔除,确保所播种的种子纯净度要在98%以上,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2%,才算达到优良标准,才能够保证大豆栽培出苗整齊、茁壮。

2 合理选茬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根据近年使用长残留性除草剂情况,合理调茬,实行3年以上(含3年)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3科学整地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以“深松”为主体,翻、耙、旋、起、压相结合整地。玉米茬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根茬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使秸秆与土壤混合(或重耙耙碎根茬和秸秆或液压翻转犁翻入35cm以上耕层)→秋深松→秋起垄;麦茬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伏深翻→耙后起垄;马铃薯茬收获后直接耙地起垄。

4田间管理

4.1合理轮作

在大豆出苗前期要做好间苗工作,对生长出来较弱的幼苗种子予以拔除,尽可能保证大豆新苗全部均匀茁壮,要及时发现未出苗种子并进行补苗,避免出现少苗的情况;开花期结束之前至少要做2次中耕,目的则是为了有效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丛生而导致养分流失。因杂草种类比较多,所以在选择除草剂方面要有针对性,通常采用丁草胺进行杂草防治,效果较为明显;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还需做好水分管理工作,通常生长前期处在雨季,需水量不多;中期大豆生长会需要大量养分,需水量也会随之加大;后期临近收获季节,降雨量有所下降,需水量也会有所降低。

4.2根外补肥

大豆鼓粒时期,可采用尿素7.5~15kg/hm2或者磷酸二胺15kg/hm2或者磷酸二氢钾3~4.5kg/hm2,添加硼砂1.5kg/hm2,兑水750~900kg/hm2,在天气晴朗的傍晚时分进行喷施,主要针对叶片背面部位进行喷施。从大豆结荚开始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7~10天。为预防缺硼症,还可采用15kg/hm2硼砂或者硼酸溶液作为基肥,在大豆分枝时期进行喷施。为预防缺钼症,则可选用0.01%~0.1%钼酸铵溶液350~450kg/hm2,在大豆分枝时期对叶面进行喷施。

5病虫害防治

5.1大豆病毒病防治

无公害高蛋白大豆栽培过程中,病毒病带来的危害较大,属于传染性较强的病害。大豆作物在染病后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导致患病植株矮小,开花推迟且极易脱落,抑或是无法开花或结荚,即便结荚,荚果质量与数量也无法达到预期,可见病毒病会对大豆荚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导致大豆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的下降。对大豆病毒病进行针对性的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无公害高蛋白大豆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合理轮作,加强杂草清除工作,对病残植株进行及时清理。

5.2大豆蚜虫

大豆患蚜虫虫害之后,虫害处叶片绿色消失,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黄斑,并且范围会逐渐增大,最终成黄褐色,受虫害叶片也会随之蜷缩发黄,导致大豆植株矮小,分枝不足,结荚数量减少,直接影响大豆最终产量。必须做好田间除草工作,以此破坏蚜虫生存环境,从而消灭虫害来源;采用银灰色膜避开大豆蚜虫;引入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大豆蚜虫的天敌,抑制蚜虫的蔓延。

5.3除草

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应根据田间草相、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墒情、杂草和作物叶龄、种植品种等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

5.3.1苗前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区可选用苗前化学除草。选用药剂有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异噁草松、噻吩磺隆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喷液压力3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垄台50cm、喷液量13.3L/667m2,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5.3.2 苗后化学除草

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等,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0.5%~1%的植物油型助剂。喷杆喷雾机作业时,喷液压力4~5个大气压、喷头高度距杂草50cm左右、喷液量10.67L/667m2,均匀喷到杂草上。

6适时收获

要确定大豆是否已进入生理成熟期,要查看大豆主茎豆荚是否全部呈现成熟颜色,其中茎秆为褐色,叶柄与叶片会全部脱落,用手摇晃会听见豆荚内部响声,并且种子圆且硬实。采收工作可采取人工或机械两种方式,人工采收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植株有一定含水量,尽量做到不掉荚,不丢枝,平整放好,将人为损失降到最低;机械采收过程中,如是大豆黄熟期,可采取分段收获法,如是大豆完熟期,则可采取联合收获法,要尽量做到单拉运、单收割、单储藏,避免无公害高蛋白大豆中混杂了普通品种的大豆。此外,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记录详细的档案,方便日后对其进行查阅。

结束语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的粮油兼用作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种植区域比较广泛,但产量和品质并不高,供需矛盾突出,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较大影响,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及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于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杜广珍.大豆栽培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16,20:.

[2]武毅.大豆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现代农业研究,2016,03:19.

[3]吕广信.浅谈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3:82+85.

[4]于凤海.大豆栽培增产新技术的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08:81+87.

(作者单位:建设农场第二管理区)

猜你喜欢

大豆栽培技术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