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风筝的人》中的重复手法

2018-04-27唐静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重复追风筝的人

唐静

摘 要:《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不断受到读者的好评。除了感情真实的故事内容,艺术手法作为行文组织框架的手段,在促进小说情节的发展与深化小说的主题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重复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通过实例,从重复的分类方式及表现形式上分析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如何巧妙运用该艺术手法来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与主题深化,从而为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重复;分类;表现形式;艺术效果

一、重复的艺术手法

对于文学上写作手法——重复的定义,学者们没有统一出一个固定的模式。英国著名小说家与批评家戴维·洛奇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从词的角度、以语篇为研究基础分析了重复这一写作手法对语篇的主题深化和艺术效果。美国著名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具体的对重复进行阐述。他以《苔丝》为例,认为重复有以下类型:“首先,从细小的处着眼,我们可以看到言词成分的重复:词语、修辞格、外形或内在形态的描绘;以隐喻方式出现的隐秘的重复则显得更为精妙......其次,从大处看,事件或场景在文中被复制着......最后,也是更大范围地作者在一部小说中可重复他在其他小说中的动机、主题、人物和事件。

(一)词语重复——“风筝”

风筝,对于主人公而言,是阿米尔和哈桑幼时友谊的体现;是阿米尔背叛哈桑的导火线;是成年后阿米尔用于展开救赎的情感纽带。而对于小说背景而言,风筝既象征着那个曾经美好的童年和国家,又寄托着作者重拾美好的希翼。从结构上来说,风筝也是小说的线索,不断的重复使得小说前后连贯、浑然天成,在促成结构完整的同时,也产生了语言和内容上的艺术美。

(二)事件的重复

1.重复的表现形式之一——回忆

回忆是对过去的重现,对刻骨铭心的经历、难以释怀的旧事重提,回忆是话语重复的变形。“话语的重复是指对某一件事反复讲述若干次。”也就是热奈特所指“重复性叙述”。《追风筝的人》中的绝大重复事件都是通过回忆的方式进行的。

例: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 1975 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墙边有个锈蚀的铁火炉,炉洞像血盆大口般张开。但在那些垃圾之间,有两件东西让我无法移开眼光:一件是蓝风筝,倚在墙边,紧邻铁炉;另一件是哈桑的棕色灯芯绒裤,丢在那堆碎砖块上面。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的风筝,在小巷被人凌辱,而当时躲在围墙后的阿米尔却选择了离开。阿米尔因为懦弱,因为没有像哈桑保护他的风筝那样去保护哈桑而深感愧疚。小说采用倒叙,在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回忆起了了哈桑被凌辱的场景;事情的实际发生位于第二次该场景的描述;第三次的描述是阿米尔在晕车时闭着双眼坐在路边石头上头脑里所浮现的场景。接着当阿米尔上学时、父亲遇到危险时,阿米尔的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浮出同样的一个画面,这些看似繁杂的重复的存在并非偶然。这个场景对哈桑来说是如影随行。哈桑回忆这个场景时候的低落与痛苦折射出阿米尔内心的深深愧疚,为最后阿米尔赶走哈桑提供了理由、做好了铺垫。如果没有这个场景的重复,没有这种心理活动的连绵不断,阿米尔走上救赎道路的这一事实就会显得不那么顺其自然。

2、重复的表现形式之二——循环

谭君强在其作品《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中对叙事学理论产生过影响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分析。这些概念有“语言与言语的概念”、“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概念”、“故事与话语的概念”、“肌理与肌质的概念”。重复和循环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上述概念的关系一样,一个是表象,一个本质。叙事循环的定义是指小说的叙事序列呈现出一种周而复始的封闭结构。循环不是复制,它如同命运的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虽然不能转回到原点,不能重现那时那地那人,但是却能以完全平行的关系转到离原点最近的地方。

现以《追风筝的人》中突出的例子进行分析

阿塞夫和阿米尔对哈桑的伤害是一种循环。记得在追风筝比赛的前夜哈桑梦见大家都说湖里有鬼怪,但他和阿米尔还是毅然跳下去游泳。他说那没有鬼怪,而阿米尔却自认为自己就是鬼怪,把哈桑拉下无底深渊。表面上伤害哈桑的是阿塞夫,他对哈桑做了最令阿富汗男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这是肉体上的伤害。而实际上伤害哈桑最深的却是阿米尔,他见死不救,他为了得到蓝风筝甘愿让哈桑作牺牲的羔羊,不仅如此他还因为自己良心不安栽赃哈桑从而彻底把他们赶出家门。这种痛彻心扉的伤害是怎么也彌补不了的。正如阿米尔的梦境中预言的那样,阿塞夫说,“你跟他(哈桑)一个奶妈,但你是我的孪生兄弟。”

父亲对阿里的背叛和我对哈桑的背叛是一种循环。在书的第17章谎言揭开之前,父亲一直以伟岸正直的形象站在一个阿米尔敬仰的高度。然而他却如同阿米尔背叛了哈桑一样,也背叛了阿里。他和阿里的老婆偷情有了哈桑。这种背叛与先前父亲跟阿米尔讨论的“盗窃是最严重的罪行”形成强烈反差,连阿米尔最崇拜的父亲,也犯了盗窃罪——他盗窃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背叛的轮回,伤害的再度重演,在那个小巷阿米尔也背叛了哈桑。两代人如出一辙的背叛似乎印证了某种关系,阿里之于父亲,正如哈桑之于阿米尔,前者都是愿意为后者付出生命的人,而后者却由于种种政治、宗教、身份等原因羞于承认前者是他们的朋友。

二、结束语

《追风筝的人》中重复的使用,使得小说前后照应,结构更加完整;重复的使用,也赋予内容更深的寓意,深化主题;重复的使用让读者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叹人世的循环、命运的注定。

参考文献

[1]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俊岩,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99-103。

[3] 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0。

[4] 张青岭.解构批评家米勒小说“重复”论:兼论戴维·洛奇的“重复”及汉语中的复叠[J].世界文学评论,2010(2):263-265。

[5] 陈艳阳.试论余华小说的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2,7(3):49-52。

[6] 李振声.微型小说重复艺术探微[J].文学理论研究,2006,3:103。

[7] 李琪.希利斯·米勒“重复”理论的范式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3):31-33。

[8]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重复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创伤书写之“重复”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