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空想到现实的信仰之路

2018-04-27孟君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空想道路现实

《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发展》一书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社会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和探索。纵观全书,作者紧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这一主线,先从哲学——文化入手,走向政治、经济,从现实追溯到历史,从中国追溯到西方,主要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三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历史,特别是百余年来的社会历史,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研究,并做了高层次探索性的思考,营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一、著作的背景

本书形成于荒谬时代结束之后的新时期的开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困扰着国人的心,使人们无法回避,这些问题被称之为中国问题。其实不仅新时期之后的问题称之为中国问题,从1840年,西洋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的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中国问题,有问题就会有探索,正是在这一路的探索之中,形成了一条玫瑰与荆棘并存的中国道路。18世纪40年代,“天朝上国”的神话被粉碎之后,地上的失败与心上的失调使这个民族开始了新的思考与反省。在混乱、分裂和动荡的激浪里,包含的是中国社会谋求新式发展的历史潮流。不甘屈辱和落后的先进中国人,一次一次的追求着,又一次一次的失败着,后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下,走向了社会主义,于是中国的历史打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向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了社会主义模式?类似的许多问题,在人们度过了一段新的时期之后又开始了重新的困惑和思考。

二、主要内容及思考

本书一共分为十一章,前三章分别讲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形式是什么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现实条件;第四、五章讲的是三种思想形式的相互连接及其依次展开的辩证逻辑和中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异同点分析;第六章讲的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第七、八、九章讲的是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可能性研究、现实可能性研究和实现从空想到现实的具体路径;第十章和十一章讲的是留给现代中国的历史课题讨论和实践的挑战以及理论的反思。

具体来说,本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形式。本书讲的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其一,洪秀全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其二,康有为的大同空想社会主义。其三,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本书的第二、三章讲的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探源和现实条件,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方面是悠长而深厚的“大同”思想传统。第二方面是狂热而沉重的“太平”呼声和观念。第三方面讲的是中國空想与西方文化。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首先,作者是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起点说起,与在自身单一矛盾的运动中完成近代突破的西方情形不同,中国在与古代揖别之时,面临的是双重危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所以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要比西方历史复杂的多。其次,作者讲的是过渡性社会形态的畸形结构及其特征。最后,作者以世界新潮流与中国新课题的介绍作为第三方面结束了对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的介绍。

本书的第四、五章讲的是三种思想形式的相互连接及其依次展开的辩证逻辑和中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异同点的比较。有了第四章的铺垫,第五章就是作者对中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异同点的比较分析,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点以及这些异同点的形成原因的介绍,引出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本书的第六章讲的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既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依据,又是其不断深化的原因。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所独有的实践方式的曲折道路是中国空想思想不断深化并且走向现实的直接根源。

本书的第七、八,九章讲的分别是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可能性研究、现实可能性研究以及从空想到现实的具体路径。最后,作者依据中国革命的特殊路径评价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本书的第十、十一章讲的留给现实中国的历史课题讨论和实践的挑战与理论的反思。得出中国唯有坚持改革才能振兴,中国也唯有在坚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才能最后奔向共产主义的结论。

三、对《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的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课题曾经困扰了几代中国人,使许多思想家、实践家历尽艰辛。从1840年中国被西方侵略者的炮声惊醒的时候,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的唯一出路在于不断走向世界,实现新的工业化文明。在今天看来这一课题如此明了,但它的揭示却经过了诸如太平天国、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几代人的探索。《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和学术界以往的观点不同,新颖的把这一过程归结为中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并进行了一系列严密而又合乎于历史逻辑的探讨。

首先,《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一书结构严谨,极富哲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内容博大,涵盖面广。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道路”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严肃的探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没有蕴含走向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唯一的出路在于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与西方是以不同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同一个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而东西方的未来,都将走向人类社会的更高阶段——共产主义。

其次,《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对三种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作了精辟的讨论,三种空想社会主义既有差异又有连续。这不是历史事件本身的失败作者才这样说,而是经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得出的让读者心悦诚服的结论。通过作者的详细介绍,让我们读者很清楚的明白,三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虽然揭示了时代的主题,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他们的实践结果和良好的愿望相去甚远,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两大主题——解决不平等和摆脱贫穷在他们手中没有成功。

最后,书中尚有许多问题讲的并非十分透彻,有些理论也需要进一步的商榷,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有时代责任感,关心我们民族前途命运的人,《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都通过它冷静科学的探索,提出了严肃和深沉的思考,他对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所进行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方面综合分析,进而营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使人们读后有自己进一步的思索,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研究中国社会的钥匙,有深刻的思想启迪的作用。

四、学术界关于《幻想与现实:中国道路》的几点异议

1.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主题的异议

2.所谓“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与西方社会主义是不是“演奏的同类乐章”的异议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体化结构是否与社会主义是“相沟通”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孟君(1991-),山东莱芜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

猜你喜欢

空想道路现实
道听途说
规划人生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哲理漫画
小老虎种花
警惕“空想”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