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大众审美
2018-04-27王晓慧
摘 要:设计是为大众服务,而设计的主体是设计师,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得专业设计师与普通大众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他们之间时常会出现“矛”与“盾”的冲突。许多设计非自己所愿,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满意不付款,这让设计成了一件费心力的事情。因此,面对当下设计发展现状,设计师应该以批判性思考来探寻其根源。
关键词:大众审美;《现代设计史》;大众消费
引言
《现代设计史》几乎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之一,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德国在早起对于设计的宣传教育是具有很大的启示性的,德国在设计发展的初期,政府制作了很多“设计宣传车”,其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可口可乐的演出车,侧面可以开启,形成一个临时的流动小展厅,展厅中摆放着许多当时德国的设计先驱们的设计作品,并附有简短的说明,在全德国进行流动宣传。
正是这种看似很传统的方法,天长日久,把设计理念传达给了千家万户。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懵懂的孩子,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怎样去设计,但是他们大都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设计,并且愿意为好的设计买单。
我们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长的时间处在“粗制滥造的大工业生产”这样一种状态,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家的设计行业因为教育和需求两大不足长期处于低速发展的状态,以下是对设计与大众审美的一些认识。
一、大众的审美
审美,是人们对事物的美丑好坏所做的一个判断评析,即美感与否的产生和体验,可以说,这是一种客观反映在主观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既然是一种心理活动,(1)那么它必然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审美观念等。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干扰,比如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等。
从事专业设计的设计师,多数曾长期受过专业训练,对于事物美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即专业设计师以“设计师的眼光”来审视事物。他们与大众的审美感知不同。
二、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
创新与灵感是设计师的灵魂,设计师在设计的追求和表现上,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意,即与众不同。缺乏个性的设计,尤其是对于平面广告设计,将会使设计作品逐渐陷入大众化和平庸化的泥淖。设计师潜在的审美认识呈现在其设计的作品个性中。在平面设计行业里,设计师与大众相比,对美的认知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人们通常认为被设计师视作美的事物,应该是大众及整个社会公认的美,如同“盾”,设计师希望将其审美趋势传达并保护起来。
三、设计作品应该与艺术作品一样受到重视
在设计师的眼里,自己设计的作品如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一样,都是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有时候会被认为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不接地气,往往被束之高阁,或者完成的设计作品,需要按照客户非专业的眼光要求进行修改,甚至是重做。设计与艺术如同孪生一样,二者虽有着不同的创作领域,但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需要有独立的设计创作与审美欣赏的空间。
四、设计不应该被规则束缚
设计是人类按自己的意志对自然界进行的创作,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或者说设计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缩影,设计的审美就是社会文化的亚系。在当今,每一条信息传递都通过了设计的美化,设计美以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呈现在社会的每一处。在设计师的眼里设计是天生有趣无拘束。如果设计师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我们所见的事物是否都会以同种方式呈现,变得单调无味,所以设计师的创意应该是天马行空,不断突破和尝试创新。
五、大众審美对计师的影响
设计师,会针对不同客户,解决其具体的需求。(2)同时设计的审美会受到这些目标消费群体的共同需求倾向的制约,即设计受大众消费的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局限性,面临着“矛”的攻击。在这场与“矛盾”的交锋中,设计师和大众消费如果能实现设计审美的共鸣,那可能会产生一个名利双收的好结果,但实际上这样的主动权往往是大众掌握设计审美,而不是设计师。
无法回避的是,客户是大众审美的参与者和提倡者之一,会在设计之初或设计进行时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去掉所有英文,只留中文,消费者看不懂的”、“不要做这么洋气,不然消费者会认为太过高端超出他们的消费水平”等等。这样一些非专业的评价和要求,严重地干扰和束缚了设计师的专业创作,导致设计无所适从,只能低就,因此一些设计混乱、无美感的作品也就源源不断地产生。
受到客户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导向的影响,使广告的表现形式缺乏美感。目标受众群体长期观赏这样的广告,逐渐接受并认可这样类型的广告。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人们认为大众的审美观日趋单一化和同质化,好像所有的受众群体都持这样的审美观。设计师处于这样氛围的环境中只有去迎合目标大众的审美,设计的引导功能就变得越来越微弱。
六、大众审美与设计师的关系
大众审美与设计师审美具有因果的关系,同时又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大众客户的想法得到采纳,并且大众最大限度地给设计师提供发挥创意的个人空间,便可使广告达到功能与价值、美观与形式统一的效果。反之,大众审美一味主导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就会有不和谐的审美作品出现。
(3)基于这样的关系,在设计领域,无论是以什么样审美效果来吸引大众眼球,都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让人们在关注视觉设计本身同时,应更加关注大众与设计师在社会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相信在社会活动中,如果大众受到美的环境的熏陶,他们的审美能力必然会有质的提升。
总结
在美国,任何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准备投放量产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费者测试,测试的目的就是要知道大众的看法。在这一体制里,个人喜好无足轻重,数据是判断对错的原则。对于商业而言,没有审美的高低贵贱,有的只是大众和小众之分,大众意味着回报率高,小众意味着风险。
设计是一门大众传播的科学,没有几个出资人愿意自己购买的设计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应该用大众审美的眼睛看待世界,这双眼睛是什么?它就是数据。(4)只有在敬畏消费者的前提下科学调查,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审美数据。
参考文献
[1]李印白.理想与现实间的一种妥协——设计与大众消费审美浅议[J].中国艺术,2017(02):64-67.
[3]杨光.消费结构引导设计的审美意识[J].消费导刊,2008(04):1.
[4]余岚.消费文化对设计审美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7):8-10.
[5]徐超.产品设计与消费[J].浙江工艺美术,2003(04):39-43.
作者简介
王晓慧(1993.4-),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景观设计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