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8-04-27李联轩
李联轩
摘 要: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运用综合手段,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思路
近年来,山东省曹县坚持以科学为主导,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新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摆在东明县水利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以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为主线
水利是国民经济首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现代,是指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新型,是指其以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辩证博弈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水问题的资源水利观为指导。
2 妥善处理五种关系
2.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2.2 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水利要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当前主要是从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出发,量水求发展。变以水资源需求主导供给为以水资源供给主导需求,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经济结构,确定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
2.3 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以城补乡、以工补农,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2.4 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内在统一
农田水利建设要适应社会进步,逐步从以重利益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型水利,转变为以重公益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在一定时期内,农田水利建设仍要突出经济效益,以与“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从长远来看,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益性质将越来越明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成为主导,农田水利建设也将最终成为国土整治、生态与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把农田水利建设包揽下来,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农民的力量搞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使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3坚持发展现代新型农田水利的各项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要把农田水利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要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好经验,加强舆论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转变组织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3.3实行分类指导,推广新典型,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据地区差异,确定主攻方向;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工程布局,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3.4坚持依法治水,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划分事权,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3.5拓宽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总量
适应新形势要求,走社会化办水利的路子,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用市场的办法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3.6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
3.7依靠科学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决策,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力度,以节水技术、施工技术的开发推广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3.8坚持建管并重,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管理、良性循环。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到管住,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放活,划分事权,明确权责;一家一户的工程,由农户自管;联村联户的工程,建立各类形式的合作组织,通过用水户参与管理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明确产权和义务;重要的和较大的工程,由政府管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 郑家喜,王娇,聂磊.政府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8):59-64.
[2] 陈华,温连青.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财税支撑长效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1(6):29-31.
[3] 王廣深,王金秀.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19-28.
(作者单位:曹县太行堤水利工程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