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旅行家杜环的非洲之行

2018-04-27王国森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摘 要:杜环是唐代著名旅行家,唐代名相杜佑的族侄,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到过非洲并留下游记的中国人。公元751年怛罗斯唐军战败,杜环被俘,历经11年的游历才乘商船回到故土,并将自己的经历写作《经行记》,书中记述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关键词:中非关系;杜环;非洲旅行

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他在其中提到:"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

习主席的讲话中提到了两个中国人的名字,郑和与杜环。其中郑和七下西洋,他的舰队最远到非洲东岸,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非文明友好交流的使者,那他是不是第一个到过非洲的中国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将视线转至一千二百多年前,那时的中国处于唐朝玄宗皇帝治下,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兴盛的国家,这个在西方人眼中神秘的东方帝国跟西方另一个帝国——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大食(读作dà yì,古代阿拉伯帝国)发生接触后,双方打了一次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战争——怛罗斯之战。

这场发生在中亚怛罗斯(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曾称江布尔)的战争,结果却是唐朝军队大败,大量的士兵工匠被大食军队俘虏,即便如此他们却对东西方的文明交流做了重要贡献,更推动了造纸术等中国古代工艺进一步向西方传播。

杜环正是这些被俘唐军中的一员,他随着阿拉伯人来到中亚、西亚,并一路向西去到了更远的地方,直到十一年后才乘船返回家乡……这个人就是杜环。那他到底是有多大的魅力和本事,让习主席如此青睐呢?

唐代重要文献《通典》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经行记》……又云:"摩邻国,在勃萨罗国西南,渡大碛,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沧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疠特甚。诸国陆行之所经也,胡则一种,法有数般。有大食法、有大秦法、有寻寻法。其寻寻蒸报,于诸夷狄中最甚,当食不语。其大食法者,以弟子亲戚而作判典,纵有微过,不至相累。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而已。其俗:每七日一假,不买卖,不出纳,唯饮酒、谑浪终日。其大秦,善医眼及痢,或为病先见,或开脑出虫。"(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三·边防九·大秦)

这里的《经行记》正是杜环所写的游记,讲述了他一路向西的故事,可惜的是,《经行记》原书已经失传,唯有杜佑的《通典》中引用的1500余字保留至今。但是,《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均有转引。

而这百余字,正是杜环这十一年光怪陆离经历中的最后一段。他说,地球另一端有个国家叫"摩邻国",在勃萨罗国的西南方向。如果想从勃萨罗国前往摩邻国,必须穿越大沙漠,走两千多里的路才能到摩邻国。

杜环发现,当地人面貌与唐人不同,跟一路过来所见到的中亚、西亚人也不一样。这里的人皮肤黑黑的,服饰古怪,风俗也不像唐帝国一样儒雅,粗犷中透露着野性。

坐在颠簸的骆驼上放眼望去,不是沙石林立的茫茫戈壁大漠,就是飞鹏游鲲的滔滔大海。缺水、土地贫瘠,导致这里草木稀疏,地里更是种不出什么庄稼,因此缺米少面。更令杜环惊讶的是,这里牲畜的平时喂养的并不是粮草,而是已经脱水的鱼干。而百姓们的储备和食用的粮食却被唐人看作是水果、零食的椰枣(鹘莽,Khurma,波斯人对椰枣的称呼)。

然而即使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依然蚊虫肆虐,同行的队友已经倒在了瘟疫和疟疾淫威之下,杜环一边庆幸着自己还能活下来,一边如同初生的幼童迫切地汲取母乳,他仔仔细细地观察并记录着这神秘而又令他着迷的异国风情。

在杜环的眼中,这里的土著居民都是黑黑的皮肤,但他们却又信仰着不同的宗教。有的信仰来自大秦帝国(罗马)的大秦法(基督教),他们的郎中技术高超,擅长治疗眼疾与痢疾,除了能预防疾病,还精通开颅取虫的外科手术。还有的信仰来自黑衣大食的大食法(伊斯兰教),这些人礼拜真主,不吃猪狗驴马等肉,不相信有鬼神的存在。还有一类人,同行的阿拉伯人称他们为"寻寻",杜牧明白阿拉伯人将这些土著蔑视为异教徒,而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杜环却对他们"纳姊妹为妻"的习俗啧啧称奇。

这正是杜环所记载的非洲之行。当然我们这位游历人生的伟大"勇士"在公元762年,成功回到了祖国。杜佑在《通典·卷第一百九十一》的《西戎总序》中记载,"族子环……,宝应初,因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

虽然学界目前关于杜环非洲旅行路线的说法莫衷一是,不论他看到的是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人,还是接触过信仰基督教的努比亚人,亦或是到访过阿克苏姆王国,再或是肯尼亚的著名港口马林迪,但杜环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并写有著作的学者的说法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杜环所留下的寥寥千字中,记载的是他对非洲人民敏锐的观察、准确的记录,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非洲学第一人"了。

参考文献

[1]杜佑,通典·边防[M],长沙:岳鹿书社,1995:2.

[2]艾周昌,杜环非洲之行考辨[J],西亚非洲,1995(3).

[3]沈福伟,唐代杜环的摩邻之行[J],世界历史,1980(6).

[4]郭晔旻,怛罗斯战役与造纸术西传 杜环:第一个踏足非洲的中国人[J],丝路使者,国家人文历史,2014(13).

[5]王艺擎,朱沁夫,唐代旅行家杜环的境外之旅研究[J],兰台世界,2014(3).

作者简介

王国森(1992-),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学生,硕士,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国际政治专业。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