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2018-04-27杨琳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子女中学生心理健康

杨琳

摘 要:当代青少年频繁出现校园暴力、自杀等事件,究其缘由,都是他们在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故学校和父母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做到尊重学生,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抑郁、自杀等青少年期常见问题常常困扰着当代青少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抑郁

抑郁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沮丧、挫折感、对生活感到失望,伴有对各种活动丧失兴趣,失眠,食欲不振,难以集中注意力和体能下降。遗憾的是,由于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青少年期是个疾风狂涛时期,教师和父母通常会低估青少年抑郁症的严重性,以为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问题。

自杀

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复杂,与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也因为家庭缺乏对孩子深层次的交流与关心,学校和社会忽视对青少年自主能力的培养。有时在几个因素的叠加、不断强化中,最终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

所以现如今,帮助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都是学校和家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作用

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一)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学生自我认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二)培养有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全的新时代青年

WTO新定义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就是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我认为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拥有正确三观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他们头脑清楚,眼界开闊,立场坚定,不保守、不冒进,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心态能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

3.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需要老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心理引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引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四)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唤醒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识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开展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并与之发生互动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举止等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家庭互动模式影响

家庭互动模式优良,成员之间的交流顺畅,沟通的效果明显,如果家庭关系扭曲,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总想拉上孩子对付另一方,家庭氛围压抑,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特别大。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子女的交流平等、友好、态度积极,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积蓄着心理正能量。

(二)教育方式的影响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呢?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管的,许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不少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办法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持有温暖接纳、爱护的态度,其子女多能自我接纳、愉快及情绪稳定,父母若持拒绝、冷酷、控制的态度,则将造成子女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或攻击性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不仅要欣赏孩子的优点,还要能容忍孩子的错误、接纳孩子的缺点,充分了解孩子心理上的需求,“通情”地理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精神支持,在孩子遭遇失败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更应该关心和理解,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自信。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且特殊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要让孩子拥有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性,学校和家长都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成长的考验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但是长期处于灰色状态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难免会遇到挫折。做为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家长则不应该对青少年有过度的保护,而是让他们通过自身实践,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塑造坚韧的品格。也应该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务室)

猜你喜欢

子女中学生心理健康
Tomb-sweeping Day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