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发展
2018-04-27麦婉华
麦婉华
海南省简称“琼”,古有“南溟奇甸”之称,今有“南海明珠”之誉。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35%;海洋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6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海南省下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截至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常住人口926万人。
蓝天白云、椰林树影,这是人们对于海南的印象。而在海口、三亚、陵水等地,如今更是高楼林立,充满休闲旅游的现代化气息。但时光回转30年,1987年中共十三大刚刚结束,深圳特区已经初具规模,而长期作为海防前线的海南岛,仍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同年4月26日,海南省挂牌成立,中国最年轻的省份诞生了。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与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为改革试水、为开放探路的历史重任,承担起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使命。
数据最有说服力。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只有57.28亿元,2017年达到4462.5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建省前增长21.8倍,平均每年增长11.0%,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快1.6个百分点。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看,建省前的1987年海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千元,2017年达到4843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87年增长14.3倍。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算,海南省人均GDP由1987年的249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7179美元。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海南省30周岁了。
孙中山、冯白驹曾有建省设想
海南岛历史悠久。《小康》记者从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获悉,据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证实,早在1万年前就已有“三亚人”在海南岛生息。夏商之际,中国南方百越族中“骆越人”的一支迁入海南岛,成为黎族的祖先。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上设珠崖郡和儋耳郡2个郡,辖16个县,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此后,海南作为中国的重要领土,在生产力和人口迁移方面不断发展,当时海南还是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域。但明朝之后,海南岛改隶属于广东,设琼州府为全岛最高行政机关,统3个州、13个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琼崖绥靖处,辖13县。1935年又在中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增设有3个县,全岛共16个县。关于海南建省的设想,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已有图景。孙中山提出海南建立行省是在共和初年,民国肇造,百废待兴,为什么在此时提出建省动议?
孙中山领衔签署的《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申述了三大原因、五大理由等,基本上是从国防与发展两方面着眼的。所谓五大理由,一是国防建设,二是开发富源,三是发展文化,四是移民,五是管理便捷。
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国舰队两次进攻台湾。战后,台湾升格为省。法国控制越南后,又于1899年租借广州湾。这种态势,直接威胁到广东的安全,而海南首当其冲。张之洞受任两广总督,特别注重海南的国防建设。海南儒生潘存还拟了海南改建行省的稿子,呈报给张之洞。张之洞及后来另一两广总督岑春煊都曾提议海南改建行省,但因和者寥寥,最后无果。
孙中山提出,琼州改设行省,“诚急务也”。但是客观地说,这确非急务。急务者,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也,这涉及到总统权限及制约问题。袁世凯期望总统制,而国民党钟情内阁制。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是国会选举,各党派都在急速扩充人马,无硝烟的战场呈现混乱的景象。而琼州改设行省,只停留在动议上,没有进入政治操作的盘口。
日本军队侵琼期间(1939~1945年),对海南进行掠夺性开发,使海南岛的资源和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海南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此期间,海南省抗战将领、琼崖纵队队长冯白驹曾有建省设想。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东北日报》第一版报道:海南岛我成立省府。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1951年,设海南行政公署,辖1市、16县,隶属广东省。海南当时并没有单独建省。
乘改革开放之风建省
直到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重提海南建省的设想。在1984年,中央高层领导提出用20年时间把海南岛经济发展到台湾水平的设想。“两岛竞赛”的提法,由此而来。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思想。他说:“我们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经济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两个决议:一个是《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另一个是《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从那天起,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第一任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认为,对于海南特区与其他特区的不同,不能有一夜暴富思想,要艰苦奋斗,在打基础中前进,要用足用活中央的政策,要创造性地运用,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去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夏锋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30年前,海南是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国防前哨,是全国经济社会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海南建省30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海南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国防前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旅游岛。
“变化的方面有以下几个,首先,海南的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建省前1987年,海南省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0.0%、19.0%和31.0%。也就是说,海南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1992年海南服务业占比重首次超过农业。2017年海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0:22.3:55.7,服务业成为海南的主导产业。
“海南民生得到大大改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夏锋说,建省之前,由于政策封闭、体制不顺,海南的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绝大部分是农村,85%的商品要靠内地调进,17%左右的人口未达温饱。建省之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刚刚超过10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609元。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30817元,比建省前1987年名义增长30.6倍,年均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2元,比1987年名义增长24.3倍,年均增长11.4%。
而且,海南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省之前,海南的基礎设施十分落后。查阅史料,海口市当时都没有几个红绿灯。而今天,以环岛高铁为标志的一批重要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四方五港”格局基本形成,“五网”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改善给900万海南岛人民和每年超过6000万人次的游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建省之初,从海口去三亚200多公里,要开车10个多小时,路上很难走。而今天,乘上高铁,1个半小时就到三亚,方便多了。
旅游业成为龙头产业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岛内有四季如春的气候,年平均气温23.8℃,一流的空气质量,诱人的海水、沙滩,迷人的热带雨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1999年,海南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份,因自然环境一流,旅游度假资源得天独厚,被国内外旅游者誉为健康岛、生态岛、安全岛、度假岛等。
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得益于建省后,海南的定位发生了改变。如今,海南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包括,成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成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夏锋分析,2017年,尽管农业占比仍在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海南岛的服务业占比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海南建省后的多个“率先”
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要牢记海南经济特区的定位和使命,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擦亮特区品牌,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紧密结合海南实际抓好全国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在建省后的30年间,海南在多个方面都成为了标杆,造就了不少“率先”。夏锋总结道:
率先全面推进价格改革。海南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就非常注重培育和发展各类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例如,1991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放开粮食价格;除国家个别控制的生产资料外,所有能放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基本放开,实行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轨。随着价格的放开,商品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活跃,每年吸引了上万家企业来海南注册登记,给岛屿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率先建立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结构。过去,海南企业不仅规模比较小,而且大都处于亏损状态,海南国有商业企业亏损面达80%之多。如何在放开价格的同时,培育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成为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91年,海南率先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海南的股份制改革在全国创下了多个第一:国内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是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是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1992年至1993年上半年,深圳异地上市公司只有9家,海南就占了4家;北京法人股交易系统开始只有10家,海南就有5家。可以说,股份制改革在海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全国股份制改革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海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率先实行“小政府”体制,政府的机构设置少而精;探索建立“大社会”体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率先推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行省级统筹的社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海南“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超前试验,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也为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直到今天,提到“小政府、大社会”,不能不想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南这项在全国十分有影响的改革试验。
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2015年6月,海南被中央深改组列为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海南设立了全国唯一的省级规划委,海南省总体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实施。中央肯定海南省“多规合一”改革是“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海南最大经济特区的优势,“多规合一”改革為重点创新机制体制,形成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30年来,海南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海南离建省之初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海南的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夏锋列了几组比较性数据。1987年台湾地区生产总值是海南的58倍,到2017年缩小到9倍。说明海南与台湾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但与我国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在扩大。1988年,海南省经济总量为广东省的1/15,到2017年为1/20;人均GDP占广东的比重由1988年的63.3%下降到2017年的60%;1987年海南的GDP总量比深圳还略高一点,2017年仅为深圳的1/5左右。
夏锋建议,海南未来的发展要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以大开放促大改革、大发展。扩大开放始终是海南改革发展的主题。一是要用足用好国际旅游岛产业开放的政策,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产业,以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大开放推动国际旅游岛升级版建设。二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17年,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该在开放方面先走一步”的重大举措。
另外,海南应服务国家经略南海战略,守好祖国的南大门。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明确要求,“把海南建设好,把祖国的南大门守卫好,政治责任重大,是光荣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肯定了过去五年“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海南作为南海的最大岛屿,战略地位全面凸显。2017年4月,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积极争取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成为国家战略。”同年10月,《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提出,“积极争取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成为国家战略。”第一,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破题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在南海,难在南海,突破也在南海。未来,海南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为重点,以更大的开放实现海南与泛南海区域国家和地区间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往合作,将海南建设成为泛南海经济合作先导区,进而在泛南海区域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合作开发新格局。
第二,率先实现“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的突破。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国家经略南海为总目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以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合作为先导,积极推动旅游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进程,以旅游产业的更大开放带动海南区域开放更大突破,打造面向泛南海的开放新高地。
第三,打造泛南海邮轮旅游母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视察凤凰岛时提出“加快建设邮轮母港”的要求,比照国际邮轮母港标准加快推进海口、三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辟泛南海邮轮旅游航线,扩大客源市场,提升服务能力,建设以海南为中心、联结华南地区、辐射泛南海诸国的邮轮旅游母港,使海南邮轮旅游成为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的先导产业,扮演“水上高铁”的角色。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