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团:让十堰感受来自首都的温暖
2018-04-27孟为
孟为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调水,清澈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奔流向北,润泽京城。位于湖北省的十堰市与北京市也因这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而结缘,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2018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配套项目,由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京能集团”)投资建设的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将在年底前投产发电,满足十堰市日益增长的电力、热力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地区经济。通过向当地输送来自首都的融融暖意,树立起对口协作的标杆示范工程,回报十堰人民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的巨大贡献,成为两座城市跨越千里、紧密相连的新见证。
助力十堰经济腾飞
稳定的电力、热力供应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与市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但对于十堰市来说,枯水季节水电发电量小、供电和调控能力下降长期制约着这座全国知名工业城市的发展。伴随2018年下半年,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十堰市将彻底终结过去电力不足的难题,优化地区电源结构,有效加强电网支撑,真正实现水、火电互补,满足十堰市快速增长的电力、热力需求,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作为十堰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生态民生工程,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从筹划到落地历经7年。2007年10月,京能集团与十堰市政府签订《湖北省十堰市热电项目开发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成立项目组,正式开展前期工作;2008年4月,项目启动初可研工作;2013年2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开展京能十堰热电项目前期工作。当年5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明确北京市对口支援十堰,两座城市将通过深化交流与共建,实现互利双赢。9月,京能集团和京能电力共同出资组建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简称“十堰热电公司”);2014年9月,京能集团和十堰市政府正式签订了投资协议,同年12月,项目获湖北省发改委核准,成为国家能源建设项目审批权下放后,湖北省发改委核准的首个能源建设项目。
项目规划建设4×350MW燃煤供热机组,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实施。一期工程建设2×350MW国产超临界抽凝式供热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工程总投资39.6亿元。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年发电35亿度,年供热1200万吉焦。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配套工程,该项目被列入国务院批复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个国家级规划,并进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一批启动项目名录。
2016年7月,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安装工程全面展开,一期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投产发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工程
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十堰热电公司以“本质安全、指标先进、节能高效、绿色环保”为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理念,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基础上,设立科研课题20余项,优化技术方案50多条,在无油点火、超低排放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形成10多个创新亮点,其中已取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有3项已报国家专利局待审。并且结合项目地形特点,依山就势合理规划,采用6个标高5个台阶布置方式,就地挖填平衡,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形成厂区阶梯布置、高边坡绿化创新成果。此外采用大型筒仓储煤,实现粉尘零排放,杜绝了二次污染。
根据十堰生态城市建设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保护要求,及国家火电项目建设发展趋势,该项目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去工业化,与自然有机融合,突出高效节能、智能控制、环保和生态友好的建设理念,将其打造成安全可靠、绿色环保、行业领先的生态环保工程。
提升水源环境质量,让库区的水更清。项目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工艺,极大减少大气污染物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排放指标远低于燃气机组水平,实现近零排放,对降低水源区污染物排放、提升水源区水质标准、改善水源区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显著的成效。十堰热电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胥成增介绍,项目采用城市再生水为工业水主水源,每天用水量约6万吨,每年可减少约1200万吨中水排入丹江口水库,真正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突出生态环保理念,让十堰的山更绿。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突出生态环保理念,仅用于环保处理的投资就超过3亿元,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先进,其中烟尘2.5 mg/Nm3、SO2 17.5 mg/Nm3、NOX25 mg/Nm3,优于燃气机组水平,基本实现近零排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替代十堰市城区两个小火电(27MW)和87台小锅炉、黑烟囱,每年可减少本地区烟尘排放约400吨,SO2排放约2000吨,NOx排放约1900吨,让库区的山更绿,天更蓝。
提升集中供热能力,让十堰的人民更暖。随着十堰市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十堰市汽车制造、石膏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饲料、精细加工、纺织包装六大产业群规模逐年壮大、所需的热负荷不断增长,而大多数用热企业和单位现采用的自备小锅炉,均已满负荷运行,热效率不高,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限制,已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了十堰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集中供热,大大提高供热质量和热能综合利用率,供暖范围覆盖城区和周边,让十堰人民在寒冬真切感受来自首都国企的温暖。
京堰同心共建协作项目标杆
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是北京市与十堰市对口协作的战略合作项目,项目建设得到了北京和十堰两市政府以及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北京市支援合作办”)的大力支持。在项目建设初期,为降低工程投资总额,十堰市政府在土地价格、中水工程、铁路专用线、进场道路和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了近10亿元的政策支持。截止2017年底,市政府已为项目场地平整、移民拆迁和配套道路建设等投入资金4亿多元。
这座拔地而起的绿色生态热电厂,未来将为十堰市提供工业用汽、采暖热负荷,年创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在带动煤炭、石灰石等原材料供应链的同时,同步建设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开发新型建材,粉煤灰、石膏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100%。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产值1亿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就业1100人以上,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脱贫。从城市发展与保障运行的角度看,该项目将整体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对支撑十堰市的工业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意义重大,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为服务南水北调发挥重要的作用,让京十两地对于该项目的投产运营都充满了期待。
3月16日,北京市支援合作办主任马新明来到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实地考察,马新明对京能集团树立首都国企意识,秉持节能环保理念,助力十堰地方发展表示赞赏。他说:“十堰市是南水北調的中线水源地,对口支援是北京市的责任,京能集团是对口协作的排头兵,要坚持首善标准,牢固树立首都国企意识和大局意识,肩负起社会责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扶贫攻坚,在北京市和十堰市的对口协作项目中立标杆、做示范。”
目前,京能集团已累计完成该项目投资34.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金额的86%。据悉,集团将从人力、物力、技术上加大对十堰热电公司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环境和水源保护方面要不惜代价,环保指标要高于国家规定,从源头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并力争将项目建设成为国内35万千瓦供热机组的示范工程、智慧电厂。
“尽管项目在工程建设中面临一定困难,但我们会积极面对,安全第一,集中力量。”胥成增表示,公司上下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按照既定工程建设计划,加快建设,确保机组按期投产,为把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成为行业标杆工程、生态环保工程及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示范工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