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影视节目
2018-04-26
《厉害了,我的国》引发观影热潮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生产总值增速世界第一;蓝鲸2号,蛟龙号,全国银幕数量总和世界第一;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73项扶贫政策;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面对这一切,谁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句:“厉害了,我的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从“小家”的角度切人,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记录了我国在脱贫攻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体制建设等各领域的显著成就,激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与热议。
(据《光明日报》2018年3月4日,牛梦笛/文,黄书满/荐)
(适用话题:文化、影响、生活、变化、自豪等)
电影《红海行动》彰显大国军威
作为一部“现象级”电影.《红海行动》的上映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作为军事题材影片,这部电影专业过硬。相比去年的两部军事大片《战狼2》和《空天猎》及林超贤导演的前作《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在整体军事技术方面的展示更多、更广、更细致。
《红海行动》不仅是一部体现爱周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军事大片,也是一部放歌国际道义、人类和平,应对特殊挑战与威胁的影视力作。与此同时,《红海行动》传递的“大国之尊严,强军之壮歌”引发观众强烈感受。国家尊严、大国形象,往往是通过国民尊严,尤其是当国民生命受到威胁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呈现出来的。军队是国家利益的守卫者,是体现国家形象、实现国家尊严的特殊支撑与保障。而实现国家利益,必靠强军。强军是大目标,更是进行曲、《大风歌》。
(据《解放军报》2018年3月4日,吕国英/文,黄书满/荐)
(适用话题:爱国、尊严、影响等)
《国家宝藏》传承文化遗产
2017年年底,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用全新的方式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0分(10分制)的评分。
《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存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了清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短剧中,穿越到乾隆时期的王羲之、黄公望及雍正皇帝,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质疑。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达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传统文化与传统品牌的内涵是历久弥新的。“老故事”的讲述需要探索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激发更多活力。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12月27日,陈子仪/文,黄书满/荐)
(适用话题:传统、文化、爱国、尊严、影响等)
《经典咏流传》为何“霸屏”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收获好评无数。原因为何?
首先,是因为经典魅力大。无论是浓缩着大儒一生学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大人孩子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表现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墨梅》《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还是随着电视剧热播而传唱甚广的《枉凝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古诗文无一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
其次.是因为表达形式时尚。偶像作为经典传唱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传播节目内容,王力宏、孙杨、谭维维等明星,都自带粉丝流量。国际化的音乐表达方式,比如,为演绎《登鹳雀楼》,节目组找来了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让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穿越古今、跨越国界的力量。而《明日歌》中的机器人伴舞,科技范儿十足,正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的缩影。
最后,是因为传播方式多样。据节目出品方介绍.除电视大屏幕上的节目呈现之外,他们为每首歌曲都量身定制了H5、微信文章、短视频和音频等四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大大增强了节目互动性,节目播出时通过手机摇一摇,节目就可以从电视大屏抵达手机小屏。使得内容能够通过分享传播更广,引爆网络话题。
(据《广州日报》2018年2月27日,西早/文,黄书满/荐)
(适用话题:传统、文化、经典、创新等)
《舌尖上的中国》传递中国味道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让国人惊艳,赢得好评如潮。接下来,“舌尖”系列的每次亮相,都赚足了观众的期待。2018年春节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在央视播出,观众口碑两极分化。首先,有不少忠实观众对《舌尖3》热情点赞:“依旧是那个能让我口水与泪水齐流的‘舌尖。”然而,也有不少观众看完第一集《器》之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变少了!”此后几集,还陆续引发了各类吐槽:“沒有美食,也没有人情。”“金字招牌倒了。”“不及格。”这些评价纷纷见诸网络。甚至有部分专业人士指出,《舌尖3》的解说词不考究、不严谨。例如:云南石锅并非起源于云南,而是起源于四川藏区;“太湖之冠”花鲈的说法并不准确;等等。
“舌尖”的金字招牌是什么?是美食,更是食物背后的人情与文化之美;是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百姓日常生活的人情温暖,打捞出于百年来的文化传承。于是,“舌尖”从美食主题跃升出来,勾连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绽放为“现象级”的作品。“舌尖”之魂,乃在于此。不少观众还是希望看到“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实际上,《舌尖3》的制作方想积极创新的意图没有错,冒险创新是可贵的勇敢之举。纪录片创新之路要想走得更好,还需要不断开掘题材,使之变得更加活泛。
(据《新华日报》2018年2月27日,顾星欣/文,黄书满/荐)
(适用话题:文化、创新、细节等)
《声临其境》重拾对表演的敬畏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用李雪健的这句经典广告词形容2018年1月大热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再恰当不过。该节目自2018年1月6日开播以来.不管是赵立新、唐国强这样的“老戏骨”,还是韩雪、马思纯这样的年轻演员,都奉献了让观众愉悦的配音。《声临其境》“圈粉”无数的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让演员重拾对表演的敬畏——合格演员要有“声台形表”四大基本功,首先得从说好台词开始。
《声临其境》节目形式很简单,每期邀请四位演员藏于幕后,为经典影视剧片段配音,让现场嘉宾竞猜配音者是谁,并决出每场的优胜者。节目的定位是:尊重配音者的匠人精神,将他们视为天才。“匠人”“天才”这些“大词”背后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出现在《声临其境》中的演员,一定是演员这个行当中的“尖货”,能够迅速找准所配角色的声音特点,配什么像什么。
当今演艺圈充斥各种“鲜肉”“小花”,他们不仅不重视演技,而且不重视台词,甚至有个女演员表演时嘴里只念数字。
出现在《声临其境》中的,大部分都不是“流量担当”,却当得起演员二字。演员因为表演受到观众认可,正是对当下演艺圈浮夸风气的一次拨乱反正。
(据《北京日报》2018年2月8日,徐颢哲/文,黄书满/荐)
(适用话题:尊重、影响、价值、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