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2018-04-26
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语,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该词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
“佛系青年”的常用语是“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有人说“佛系”“太丧”,毫无斗志,也有人说“佛系”正好,云淡风轻。
主流媒体对“佛系”文化多持批判态度,认为“佛系”看似云淡风轻、不争不抢的调侃,实为逃避现实和责任,缺乏青年应有的担当。这哪里是“佛系”.明明是“懒系”。不怨、不怒、不争,就是不善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把理想和信念当回事。对于改变现状而言,个人的奋斗始终是必要的。而且,随遇而安不等于随波逐流,别人的安于现状,不是你不努力的理由。青春会有迷茫,有压力,有梦想被挤压的无奈和苦闷,但是,张扬的青春不该不悲不喜,无欲无求。
(据新华网2017年12月26日、360百科网2018年1月2日综合整理,王文炎/整理)
(适用话题:青年、青春、奋斗、信念、成长等)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空巢青年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感到更加孤独。
一项调查显示,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2017年五四青年节,阿里数据发布了《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我国20-29岁的空巢青年总数已经突破5000万.其中男性占64%。
有网友总结,一个典型的空巢青年可能是这样的:二三十岁,在一线城市有份体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间,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或狗,厨房有全套餐具,但饮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卖,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每个夜晚刷朋友圈刷到头昏眼花……
造成空巢青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中国上演.这不仅是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过程,也是人口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也好,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能离家外出打拼。加之这些年轻人仍处于生活的过渡期,他们的父母也大多不愿意离开老家去大城市生活,就造成了这些青年的空巢状态。
(据中国青年网2017年3月2日,佚名/文,文化/荐)
(适用话题:青年、青春、自立、选择等)
“旅行青蛙”空巢青年的现实的侧写
一只青蛙最近走红。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让一只“特立独行的青蛙”成为人们竞相抚养的“宝贝”。它和你全程没有交流,独自吃饭、读书、做手工、外出旅行。你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偶尔,它会拍一张照片寄回。让你知道它身在何处,甚至还寄来一些“土特产”,给你些小惊喜。不过,你们的联系也仅限于此,更多时候你见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儿。
养蛙.养娃。相似的读音,勾勒出的是相似的生活场景。而回看你为这只蛙所做的一切.也像极了父母为你所做的。
而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在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的现实侧写。
(据《人民日报》2018年2月10日,文紫啸/文,文化/荐)
(适用话题:青年、情感、交流等)
“云养猫”为什么火
肚皮柔软,脚步轻盈,脾性高冷……,最近,猫咪在网络社交中被捧得大红大紫。“一日吸猫。终身戒猫,科学戒猫要趁早!”这道出了“猫奴”们对猫咪难以割舍的狂热。
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养猫的条件,于是很多人通过社交平台上养猫主人发出的图片与视频,实时关注猫咪成长,获得情感满足,这被称为“云养猫”,从中甚至还衍生出一种小众产业经济。
高冷、面无表情的猫咪尤受宠爱,因为“高冷范”恰是当下青年的心理投射。“云养猫”的过程,与其说是青年在同猫咪对话,不如说是在同自己的心灵交流。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猫咪不仅投射内心情感,更是青年自我认知的替代品。此外,走红猫咪一般都表現出对周围事物包括自己主人的“不屑一顾”,颇有一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风骨,青年恰好借此一抒己怀。
(据《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0日,史一棋/文,王文炎/荐)
(适用话题:青年、青春、奋斗、情感、交流等)
别为嘻哈越底线,也别拿低俗当卖点
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嘻哈元年”。随着《中国有嘻哈》节目的热播,嘻哈文化在时下一些青年人中开始流行,也造就了一批“嘻哈网红”。其中名气大涨的“红花会”,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说唱团体之一,尤其是其成员PG One和小白,更是名声大噪。
然而艺人出名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践踏道德底线,把握尺度、敬畏法律应是行事最基本的准则。反观现在当红的PG One,在歌中唱出低俗的话语,教唆青少年吸毒、侮辱妇女,把脏话当态度,拿低俗当个性,这些尽管赚足了眼球,却挑战了公共秩序和社会风俗。
纵观全球,低俗的嘻哈也遭到世界范围内的抵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强调暴力和贫穷生活条件的“匪帮说唱”就曾在美国引起争议,其中大量贬低女性的内容被认为违背了嘻哈说唱“对自由与爱的向往和追求”的核心精神。嘻哈是娱乐,但娱乐不等于低俗,低俗的娱乐方式如果不改变,终将被社会抛弃。可以为梦想呐喊,但别突破底线。
如今的年轻人,心中难免有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及对成功的渴望等,选择嘻哈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无可厚非。嘻哈也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化,其中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嘻哈文化真正关注的是人们真实经历的喜怒哀乐。它是给予个人自由与激情、和平与爱的一种信仰。某些说唱者认为暴力、毒品、色情是嘻哈文化的特色,这种想法偏离了嘻哈的本质。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这应该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基本的坚守与追求。作为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广大青少年要担起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坚决拒绝低俗嘻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施展才华、逐梦未来,在时代的舞台上创造无限的可能,让人生更加绚烂多姿。
(据光明网2018年1月16日,杨飞/文,春田/荐)
(适用话题:文化、娱乐、品德、底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