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
2018-04-26陈艳婷
陈艳婷
摘 要: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倡导“做中学”, 不仅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使用学到的知识。从近年来各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显著,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旧很常见,科学探究通往科学课堂的路仍有很长一段要走。本文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起点,以案例作为载体,浅谈有效探究活动对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应当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
关键词: 科学探究;科学课堂;有效探究
2017年9月起,科学课将在小学一年级开设,每周支配不少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坚持不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时还颁布,工程和技术将首次以独立学科范畴的方式进入科学课程。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巧发展计划纲领(2006—2020)》指出,科学教育应鼎力提倡启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小养成独立思考、追求新知、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习惯。这就是说,基本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力和实际能力,强调的是对科学的懂得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为实现这一目标,科学课的首要学习方法应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 “做中学”的理念就在于“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不仅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使用学到的知识。 [1]
首先,是进行实验探究,如;搞小发明、小制作,施展社区、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等作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加入科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来体会科学活动、摸索科学模型,进而爱上科学。
其次,就是通过广泛地阅读科普读物,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上要恰到好处地拓展课程内容,课下要引导学生大批地阅读科普书刊。
最后,是率领学生观看有关的科普视频,借助形象的画面和活泼的讲解揭开科学的神秘。还能够让学生尝试写科普小论文,展示探索结果,初步培育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推理才能。科学课当然也需要掌握科学知识,但知识不是死记硬背所得,应是在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广泛阅读、科普视频观看、小论文撰写中天然印在心中的。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无意识记忆,知识是学习科学的“副产品”。
当前,由于对科学探究的实质把握不准,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科学探究。例如:科学探究没有目标导向;探究过程中学生只动手,不动脑,教师放任自流;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把握失衡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支架与评价量规,还要有分层的支架,来保障学生长时探究,即主要活动需要精心设计,一般15-20分钟;二是交流研讨,一般需要10分钟。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闻蓉美老师执教的《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一课,设计和研讨部分非常精彩。在进行白醋和小苏打实验时,闻老师是这样设计的:[2]
1.观察描述白醋和小苏打。
2.观察小苏打与白醋放在一起产生的现象,达成共识,他们相遇会产生气泡。
3.强化这一认识,让学生分辨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水和白醋;一杯水和小苏打溶液。
4.继续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老师设问,桌上的这杯液体中还有没有白醋,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不断得加入小苏打,是不是不断得产生气泡呢?老师提供三包等量的小苏打、三小瓶白醋让孩子们尽情探究,发现不断加入小苏打:气泡:多——少——基本不冒。再加白醋:气泡:多——少——基本不冒,让学生解释现象,得出化学变化的本质。
本课例中,闻老师放手让孩子们研究,并不是放而不管,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扶一把。整堂课的设计顺着孩子们认识事物的思路,也顺着孩子认识发展的思路。往前推进到杯子里面还有白醋吗?这不是太简单了!放小苏打,这不是重复了吗?怎么往前走呢?活动设计的好的是把活动往前推,不是放一包,而是连续给你好几包,三包。而且三包放完了做什么?加白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记录得很具体,态度很较真,甚至看到相互间还有争辩。孩子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就反应出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这些孩子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了。老师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断地发表,不断地要说,这样的教学氛围就是民主,这正是走向探究的科学课堂。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对科学的理解不应仅仅只停留在科学知识上,更该驻足于在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寻求其本质,培养学生们求真的科学方法和精神。——以《磁铁有磁性》一课为例。
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在教学过程中,一位老师轻描淡写地进行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
同样是《磁铁有磁性》,另一位老师这样设计:猜一猜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玻璃球、木头、铜片、铝片、铁片、硬币、钢珠、橡皮、棉布等。学生的争论就此开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是金属的都能吸住,有的认为只有铁的能吸住,有的认为小钢珠也能吸住……通过实验前的猜测,学生的观点不一,但很明显,关于磁铁能吸铁这一科学概念,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相同的,而磁铁能否吸其他物体学生的认识就很粗浅、模棱两可,没有把握。小组讨论完,学生们动手的兴趣很浓,逐样进行实验,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结果不言自明。因此,要让科学探究教学走出低效、无效的泥沼,就必须理清科学探究的本质,系统设计科学探究。
综上所述,科学课的学习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应秉持开放性的态度,提高自身修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抓住学生的群体特征,适时加入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环节,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展开教学,从而大幅度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01.
[2]章鼎儿、路陪琦、李子平.《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