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4-26张玉芬徐宏伟刘明刚

科学与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校企互联网+

张玉芬 徐宏伟 刘明刚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软件产业稳步增长,人才需求迫切,然而地方高校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我校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探索与实践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字: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背景下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

21世纪以来,信息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作为经济信息化基础的软件产业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全球软件行业在2014年收入达到4,317.40亿美元,增速为6%;而2015年总的收入同比增长5.65%,达到4,561.10亿美元,显而易见,全球的软件产业正在保持持续稳步增长。我国的软件行业也是健康稳步发展,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软件行业收入在“十一五”期间达到年均增速31%,并且在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特别是在2016年整体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软件行业仍能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4.9万亿,同比增长14.9%。我国又是全球两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并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还有国内的一些企业已渐渐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建设信息化工程,因此,软件产业人才的需求势必会一直增长。

二、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我校调研和分析了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结合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方案陈旧,培养模式单一。

有些地方高校都是秉承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制定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没有注意到应该是培养工程型、技术型人才。另外,还有很多高校从培养目标的设定到人才培养的过程均缺少软件企业的共同参与,不能够实际地与软件企业之间达到零距离接触。

2、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滞后,无法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

很多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跟不上软件行业的发展速度,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融合得也不好,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另外,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不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线上和线下课堂的融合互补。

3、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缺乏,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地方高校往往由于地理上位于二线或者三线城市,软件企业数量及发展状况与发达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劣势,与软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必然受到地域限制,导致了学校教学脱离企业实践环境,应用型的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能作为空谈。

4、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好多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已有的计算机专業调转过来,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工程背景支持和大型实际软件开发经验,并且很少是毕业于真正的软件工程专业,很少属于“双师”型,导致软件开发教学空洞无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胜任软件企业的要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软件产业需求的对接。我校采取“3+1”方式分别与国内软件龙头企业——中软国际和跨国IT企业——甲骨文联合定向培养面向应用的人才,实行学分互认或学分置换,共同制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如认知实习、定岗实习等。

2、产业化课程设置,实现课程内容与软件职业标准对接。理论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通识教育课程用来奠定职业素养基础和提高综合素质,属于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性教育;学科基础课组成了专业教育的主干部分,它们对专业核心知识体系达到基本覆盖的程度;专业课使得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使它实现对核心知识体系的完整覆盖,并能很好地关注学科的发展。实践教学包括部分理论课程内安排的实验课和集中性实践,其中集中性实践由校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军训等构成。

3、MOOC+SPOC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MOOC可以使得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全球性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也使得各个大学可以选择最优秀、最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资源来建设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MOOC也促进了小型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发展,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并实践MOOC/SPOC的教学活动。

4、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教学过程与软件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要慎重与精心,对于企业的规模、资质等级、信誉度、内部管理模式等要做深入的了解。在落实实习任务过程中还要注意建立企业内部的联系渠道,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项目开发部门进行全面协调、及时有效沟通,保障实习任务顺利进行。在校企资源方面,注意互补,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5、“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我校主要以“外派教师进修”和“引进兼职教师”两种方式建立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校外工程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为教师带来了角色的转变,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正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要求教师心理上改变教学观念,素质上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技术上提高运用现代教育工具的能力,行动上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6、改革考核方式,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和“MOOC+SPOC”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实行“3+1”方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定岗实习,实行学分互认或学分置换,由企业方根据工作表现给出其相同或相似课程的成绩。“MOOC+SPOC”教学模式的实行,可根据学生每次在线下课堂上问题讨论的互动参与或者作业状态来检验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重点计入期末考核。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软件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紧紧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用战略眼光重新审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深入探索及实践,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整合资源,实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与软件企业之间建立互动联盟,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发、武忠远、许淳.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2.

[2]张芬、彭直兴.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3]2017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图】,中国产业信息网,www.chyxx.com/industry/201709/557138.html(阅读日期2017年09月02日).

作者简介:张玉芬(1980—),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徐宏伟(1977—),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网络编程、软件工程.

刘明刚(1977—),男,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校企互联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校企合作五反思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