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书房,犹如屋檐下有燕子窝
2018-04-26邝海炎
邝海炎
资深媒体人,
著有《快刀文章可下酒》
古今中外,嗜书藏书的美谈很多。我国北魏时期的逸士李谧就霸气地说过:“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家中藏有万卷书,何须作百城之官来证明自己!
但以前有能力藏书的多是高官巨贾之家,一般老百姓哪有余钱买书?现在就不一样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般家庭都有宽敞住房了,中产之家还有别墅。说是附庸风雅也好,说是重视孩子教育也行,反正书房就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于是,怎么给孩子捯饬个书房,也就成了一些家长的热门话题。
今年3月,一篇《家中藏书500本,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多大影响?》的网文刷爆朋友圈。该文说,一个以埃文斯为主导的研究团体通过对27个国家的7.3万多人进行采访,最后得出结论:成长在有藏书500本的家庭里的孩子,会比成长在没有藏书的类似家庭里的孩子平均多受3.2年的教育,而且前者完成大学学业的可能性要比后者高出19个百分点。这种效应的强度因国而异,在中国,这个数字则为6.6年,差不多是平均数据的一倍!
这个结论当然让我兴奋,我家最多时有上万藏书,去年装修好大房子后,往书架上一摆,四面墙满满地从底塞到顶,比葛洲坝还壮观,常有邻居朋友带着孩子专门来参观我家书房,说是“沾点文化仙气”。当我把这篇网文转到朋友圈,也收到不少羡慕嫉妒的评论:“哇,你们家藏书那么多,孩子真幸福。”
多读书当然对孩子有益,大部分喜欢读书的孩子将来克服挫折的能力也会强很多,他会把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心的思想。但我觉得,给孩子准备的藏书也并非越多越好,埃文斯团队还有另一个结论:家里书架上每增添一本都有助于孩子的学业前进一步,但对不同家庭来说,收益并不是一样大。对于出身受教育最少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家中藏书的效应更大。因为这些家庭藏书甚少,以至于每添置一本都显得至关重要。这意思就是,藏书到达一定量后,每增加一本书的边际效益在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我最近才算想明白,书架上的书籍展示的是某种特定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每个人的藏书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拿我自己来说,我的藏书肯定是我近些年比较想看的书,中华书局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由于我的阅读趣味,孩子贸然进入我的书房,就好像模糊看到楼顶有好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爬上去的楼梯。我当初是怎么爬上来的,有时候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机缘这东西很微妙,当初可以被我当楼梯的入门书,现在未必适合孩子。比如,我给5岁女儿买了“敦煌涂色系列”绘本,她就不喜欢。我给读初一的外甥买了龙应台的“人生三书”,至今也没激起一点水花。
所以,作家余秋雨说得对:“单单继承一个书房,就像贴近异己的生命,怎么也溶不成一体。”藏书如果不被读者渴求,就只是呆滞的一排。读书需要生命经验的配合,书房应该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逐渐丰富。
基于此,给孩子准备藏书不能贪多。学校指定读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当然要备,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莎士比亚全集这些经典也要备,但这些总共500~1000本足矣。至于其他你认为重要的书就没必要备了,想想某些不成才的教授子弟吧,枯燥无趣的知识反会给孩子压抑感,甚至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得不偿失。
梭罗曾有名言:“屋里没有书房,就好比吉祥之家没有燕子窝。”但“燕子窝”不是搞个书房就了事,而是应该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所以,我更建议家长:装好家庭书架后,也要少打麻将,也要多带孩子逛逛少儿图书馆,那里的书比较适合孩子,选择也多,孩子说不定哪天就碰上对他一辈子起决定作用的書了,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