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分析
2018-04-26夏润卓
夏润卓
摘 要 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教师需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大量实践表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解决传统遗留的很多问题,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小学数学为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面切入,对多媒体在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微课;网络教学资源;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110-03
1 引言
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多媒体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文字、图形、声音、数据等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新技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小学数学作为数学的初级阶段,打好基础非常关键。为改变传统教学的不合理之处,国内小学纷纷进行改革,促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注意事项需加强控制,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数学虽然简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依旧有难度,他们更容易接受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所以要明确并利用这一身心特点。创设情境法在当前教学中应用较多,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些形象具体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态度体验,包括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比如在教学分数时,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如图1所示。单讲分数,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但通过图片观察便很好懂。
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容易背错,尤其是数字较大时,原因可能是不熟练,或者没有彻底弄懂数的乘法运算原理。针对这些问题,可尝试图2中的方法,把乘法运算原理通过数轴表现出来。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首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可降低理解难度,而且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弄清楚乘法的原理,进而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多媒体无疑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图形图表等教学中,比如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教师可展示相关动画,记录下正方形体或长方形体的运动轨迹,令学生了解何为平移,何为旋转。如果增加难度,可令两个大小形状完全一致的图形以不一样的角度呈现在不同位置,在学生观察后,让其描述通过什么样的运动,至少几步,可以与原图形重合。如图3所示,两个三角形大小一致,需旋转一定的角度才能重合;图4则是相关的拓展游戏。
尤其是轴对称,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容易犯错,而多媒体则可以把整个变化、移动、旋转的过程都清晰展示出来,在关键步骤处配以文字提醒,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加强理解。另外,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精选出较为适合的课件,存于多媒体,可以随时更改,处理更加方便。
3 更新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继产生,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帮助,多媒体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多媒体的应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备受关注,微课是指教师提前录制一小段教学视频,重难点都集中里面,可用于课堂导入,也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传统课堂45 min,如果全部用来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很容易走神。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则不同,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整合到一小段视频中,一般在10 min之内,学生只需静下心来学习,基本就能掌握。对于不能理解的部分,记录下来,留在课堂上解决,或者与其他学生课下商量交流。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突出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以加减混合运算为例,单独的运算并不难,但混合运算时,学生经常会犯错。如65+12×4-38,学生往往会从前到后依次计算,因为粗心大意而忘记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原则。同样,在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括号前是减号,去括号需变号;括号前是乘号,去括号需分别相乘;括号前是除号,需先算括号中的数。这些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但在练习中依旧会出错,除了粗心,还说明学生对混合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教师可在微课中加以强调,并举出每一种错误的例子,令学生加强注意。
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抓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久而久之,就能辨识出教学内容的难度,并逐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从另一点来说,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自幼就开始接触电脑、手机,甚至迷恋手机游戏,绝对地禁止他们触碰电子产品显然不合适。不如加以引导,让他们利用手机观看教学视频,与其他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或展示留下的作业。包括目前常用的游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创设情境法等,如果配合多媒体使用,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展示过程,锻炼数学思维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提高应用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锻炼其数学思维。而这需要逐步进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弄清楚各公式、理论、规律的来龙去脉,最好能够独自正推反推。忽略过程的教学,学生很难完全掌握结果,也许短时间内可以记住,但時间一久总会生出疑惑,真正应用时,即便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形式变化万千,学生可能就会毫无头绪。
首先,学会观察。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观察,可以强化数学意识。最简单的,从认识数字开始,小学生必然经常听到与同学的年龄对比,6岁比5岁大,10岁比8岁大,这说明了数字的排列顺序。但是否所有情况都是如此呢?显然并不是,比如:一等奖往往比三等奖要好;考试得了第一名,分数比第五名的高。这提醒学生要灵活理解和运用。钟表上同样是12个数字,但时针、分针、秒针的速度不一,代表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时针最短,代表的时间单位最大,走得也最慢,转一圈表示12小时;而分针转一圈则表示60分钟。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称重物、量长度的情况,如果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并愿意主动去寻找答案,则说明其已基本树立起数学意识。
其次,剖析过程。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而并非只是简单地给出结果。在讲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时,教师可先展示几张图片,如相机支架、桥梁拉杆、电视塔架底座等,大都是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是最简单的比较稳定的形状。那么,对其三条边和角度有什么要求呢?可采用动画拼三角形的方式给出三组:第一组的三边刚好连接上;第二组有两条边还有一段距离;第三组则有两条边过长。鼓励学生讨论原因,令其加深对“两边之长的和应大于第三边”的理解。有了三角形的基础,再讲解平行四边形就会容易很多,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切割、两个三角形的拼合等,令学生认真观察其移动过程,从而弄清楚两者间的关系。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在平行四边形中自然就能很快找到底和高。
总之,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思,锻炼其思维能力,时刻关注数学在身边各种场景中的应用。
5 结合生活,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用于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现在的学校也都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如图5所示,展示的是生活中一个常见场景:假设烧水需要10 Min,刷茶壶和茶具需要5 min,准备茶叶需要3 min,在烧水的过程中便可以完成另外两项工作,无须逐个进行。
关于房子装修的问题,现实中经常会遇到。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基本是给出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即可,这样往往只属于简单的计算题。实际中的情况颇为复杂,房子可能呈现出不规则状,不能简单地按照长宽乘积计算。而且,多数小学生都不清楚房子的结构,简单的长宽乘积很好计算,但具体到厨房、卧室、客厅时,就变得无所适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房屋的三维结构图展示出来,相比粗糙的以线代替实物的教法,结构图无疑更能带来真实体验。标出房屋的每一部分以及各自的长度,令学生联想自己家中的房屋状况,周末可以实际测量,精确地计算出房屋的面积。同理,可以布置作业,令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相关任务,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
如果技术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放在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游戏可以分为若干关卡,模仿各类生活场景,通关后才能开启下一关。比如:第一关模仿超市购物,学生有100元钱,需要根据要求购买相应的商品,过程中的所有计算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计算错误需要重新开始;第二关模仿医院看病;第三关模仿元旦晚会……难度不断提升,从简单的加减计算,到复杂的混合运算。在游戏中,学生情绪比较高涨,而且都是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自己决定怎么“花钱”。除了计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其获取信息、规划组织等综合能力。
6 结束语
多媒体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优势越来越突出,受到大部分教师的青睐,纷纷将其融入课堂中。同时也应注意,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作为课堂主体,对其太过依赖。学生依旧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时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和锻炼。而且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师需保持客观理性,熟悉教材内容,科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贾然.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作用及途径淺析[J].教育:文摘版,2016,29(5):113.
[2]马名桧.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教育:文摘版,2016,3(5):140.
[3]高肇红,刘月乔.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形式探究[J].新校园,2016,9(8):155.
[4]罗仲酯,夏秀素.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4(10):109.